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六盘水市地图 > 六枝特区地图 >
岩脚镇地图
岩脚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文化经济发展

文教通讯:文教卫生、通讯事业蓬勃发展。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3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通讯网络建设进度快,安通17个村程控电话1024门,电话普及率1.8/百人,中国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各村,安装村级广播站25座,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
农业:岩脚属典型农业大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成立了冬瓜协会、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冬瓜、杨梅、土鸡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岩脚冬瓜80%远销云南。2002年8月7日,原省委书记钱运录到冬瓜协会视察时,对协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镇党委、政府把二、三产业发展与农业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搞好招商引资,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境内建有煤矿一个,硅矿一个,富硒复合型矿泉水(高尔夫)经深山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已打入省内外市场。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兴建发展街一条,镇中心区人口达1.1万余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66万元,工业产值3821万元,社会零售总值达1097万元。
经济:为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岩脚的发展思路是:抓住西部大开发及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教兴镇、开放带动,向城镇化发展。打响旅游牌子,充分利用梭戛生态博物馆、织金打鸡洞旅游线,开发好、建设好回龙溪旅游景区,发展集避暑、休闲、度假、民族风情、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做好农业这篇文章,发展杨梅,冬瓜、梨子等无公害绿色产品,发展养牛业,建畜牧大镇,形成农业产业合理布局;构建电力新支柱,争取六枝电厂项目建设。
交通:除“地灵人杰”,岩脚人才辈出还应与交通繁荣关系密切。交通枢纽形成后商业随即发达,南来北往的外地商人在岩脚暂住或定居,他们带来外地文化的精华。茶馆里有四川的“说书匠”说书,有川剧、湖南花鼓及江淅杂技在岩脚表演,有外地小吃在岩脚推广并被岩脚人“优化”成著名的岩脚小吃。岩脚的黑神庙、万寿宫、寿福寺当时分别是贵州、江西及两广商民的“会馆”。说白了是这些外籍人开会议事的地方,是异域文化的荟萃之地。文化的交融孕育一代代人杰。在与岩脚镇居民接触中,得知十之八九的家庭都有经商的经历,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是过去交通繁荣使然。进入21世纪以来,岩脚镇人民政府花大力气修建了发展街、新城大道等宽阔的街道,并在街道两旁安装了路灯,夜晚的岩脚镇主干道灯火辉煌,把岩脚打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现如今正在修建廉租房、经适房等一系列惠民工程。

历史沿革

小荆洲:岩脚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曾是连接川、滇、黔三省的古驿站,素有“小荆洲”之称;水资源丰富,岩脚河纵贯全境,汇入三岔河,为乌江上游主干支流。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牂牁江风景区回龙溪景区,山峰奇秀,水质碧绿,与悠久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长寿村:被誉为长寿村的木贡有尚待开发的温泉,终年水温为29.3℃,有富含锶、偏硅酸等24种微量元素的富硒复合型矿泉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已探明储量7500万吨;矿产资源丰富,有重晶石、硅铁、高岭土等;有天麻、杜仲、桃仁、金银花、何首乌、野人参等多种中草药;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岩脚面条、岩脚醋、岩脚臭豆腐、岩脚凉粉、岩脚糯米酒等,风味独特、享誉遐迩。
历史:英雄豪杰聚“岩脚”:曾为驿道枢纽的岩脚人才辈出。“讨袁”战争与“北伐”的一代名将彭公武是岩脚人,他与朱德、杨森、熊克武等人是云南讲武堂同窗。贵州省农学先驱、贵州农业学校创始人、上世纪初六盘水第一位留学生龙幼安是岩脚人;若按解放前的区划,孙中山的秘书、辛亥革命的元老安健也是岩脚人。此外,当地居民还屈指数出了不少从岩脚走向五湖四海的名人,有官员,有文学艺术家等等。这么多的人才,有人解释为地灵人杰,即山川形胜,物产丰富所哺育。岩脚确实山美水秀,气象不凡。诸如“九狮拜象,普贤骑狮”、二道水飞瀑、龙溪夜月被誉为极佳的风光。岩脚乡土诗人王永祥有诗为证:“山川秀丽出锦绣,岩脚人才俊杰出,名山秀水来相辅,状元贵人主山助”。古语称“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岩脚山好水好,人当然仁智兼备。但岩脚的人才都出在明代后的500年,恰是岩脚成为古驿道枢纽之后,之前岩脚的山水与后来相比,并无大的不同,为何没有名人彪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