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福州市地图 >
台江区地图
台江区相关地区地图: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行政区划

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闽清县|永泰县|连江县|罗源县|平潭县厦门市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明溪县|将乐县|大田县|宁化县|建宁县|沙县|尤溪县|清流县|泰宁县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金门县漳州市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平和县|南靖县|诏安县|漳浦县|华安县|东山县|长泰县|云霄县南平市延平区|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建阳市|松溪县|光泽县|顺昌县|浦城县|政和县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连城县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寿宁县|霞浦县|柘荣县|屏南县|古田县|周宁县

社会事业

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省科普先进区。31中与15中合并后通过了省三级达标校验收,结束了区属中学无重点校的历史,新建光明小学、37中图书馆和改扩建台三小、交通路小学、祥坂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瀛洲和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级“中医药进社区示范中心”考评,义洲和瀛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评,社区卫生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6%,受益面和覆盖率在全省位列前茅。“十番”音乐被评为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创5个区级“绿色社区”、2所市级“绿色学校”、3所区级“绿色学校”。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0.97%(超过国家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控制在市下达的年度总指标内。在五城区中率先建成每个街道一条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精品示范街,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学军路东段、光明港北路、红庆里路南段、药王庙路、河下街、铺前顶路、秋龙巷路已建成并通车,茶亭街、长祥路、高桥西路、长乐南路已完成拆迁并转入道路施工,斗池路、学军路西段、台江西路已完成拆迁摸底,全年还改建了光明路、上河里、夺锦标、连发巷等19条小街巷。,2008年,义帮洲二期项目已全部交付使用,7条区间道路全面通车。横街项目的A、B区8幢已封顶,D区进入上部施工,其他区也已开工建设。茶亭街一期项目提前5个月全面完成拆迁任务,创造出“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的新经验,成为福州市今后旧屋区改造的样板并得到国家建设部推广。茶亭街二期项目延续一期模式,仅用1个月时间即完成98.7%的动迁任务。心家泊、君临闽江等高档楼盘已建成入驻。西二环路台江段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面启动,基本完成沿线店面、围墙、临街居民楼和荷泽小区内环境整治任务。

经济发展

经济概述: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达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3.79亿元,增长23.2%;商品销售额达442.97亿元,增长22.72%;工业总产值达130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3.63亿元,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2.6亿元,增长7.9%;财政总收入达14.5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6.44亿元,增长16.4%;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达0.91亿美元,增长46.98%;出口总额达3.73亿美元,增长42.3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57元,增长15%。服务业。东百元洪购物广场、宝龙城市广场、万象商业广场总销售额突破10亿元,东方百货群升店已开业。福建省服装批发中心、大利嘉电子城等亿元市场繁荣发展,形成以家电、超市、百货等为主业的发展格局。引进日本吉野家等一批境内外品牌餐饮企业,福州旅游集散中心投入运营,中石油集团、金联担保等一批企业的地区总部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台西科技园新引进爱戴电脑、宏恩信息、百利康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企业比重达80%。顶点软件、腾新食品等2家企业被列为福州市上市后备企业,全区亿元企业达到15家。博嘉圣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扶持,福建伊时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电子证据生成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城市建设。共启动11片旧城改造,拆迁占地面积64.1万平方米,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5.1万平方米,其中,市工人文化宫、台西科技园一期等地块基本完成拆迁,木材厂、港务公司等地块完成拆迁前期工作。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鳌港苑二期、光明港苑竣工。实施广达路、高桥路等6条道路沿线建筑的立面景观改造,对全区23条主次干道店牌店招、户外广告进行专项整治。全年筹资276万元完成水松巷、浦西路等28条小街巷改造,维修小街巷63条。社会事业。全年安排1705名农民工子女入学。安排251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台三小、祥坂小学、光明小学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田会馆全面修复并对外开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功举办全省十番音乐论坛,全市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具书《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即将出版。区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10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基本完成。在市第22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台江区培养和输送的残疾人运动员陈超在北京残奥会上荣获乒乓球团体金牌。完成2008—2015年区域卫生规划制定,落实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完善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在全市率先推行居民健康身份证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达91%。获得“2006—2008年度全省计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安置下岗、失业职工6547人,全区49户“零就业”家庭均得到安置。为8511名“4050”人员申报社保补贴618.28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0.8万元。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为38家区属困难集体企业的4309名退休职工办理医保,全区社区居委会成员和街属集体事业单位职工的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9%和87%,全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52368人。全区各街道和社区均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亚峰、奋斗等社区开展日托养老试点工作。共向1863户低保家庭3952人发放保障金1058万元,被国家民政部、卫生部和残联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荣誉称号。全区捐赠款物500多万元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开支609万元支援灾区建设。2008全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额267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47.9亿元,增长3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87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4723万美元,合同外资1.01亿美元,出口总额1.46亿美元;财政总收入7.35亿元,增长20.4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9亿元,增长27.87%;内资实际到资28亿元,增长12%。
商贸经济:2008年以中亭街、五一北路、台江路为主轴的中部商圈呈现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古玩字画博艺城、福建美容美发用品博览城、金鹭珠宝首饰中心、箭牌建材城、欧可体育用品城、新天城小商品市场等相继开业,新中亭街已形成服装、家电、家居、珠宝四大销售中心。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珠宝首饰客商交流会、2006福建美博城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展销会、首届“金外滩”美食休闲购物节、福州市第七届美食节等大型会展活动。西部商圈万象和宝龙两大商圈启动,其中百安居、天虹百货、国美电器、中博手机、肯德基等已开业,家乐福、康城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已签约进驻并将陆续开业。江滨大道沿线建成二期夜景灯光工程(海润滨江至江岸名都)。餐饮娱乐业主要集中在广达路北段和五一中路北段,全区限额以上餐饮娱乐企业已达32家。
工业经济:2008全年新增亿元企业3家,全区11家重点亿元企业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3.8%。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工业后劲项目,如佳宁化妆品、卓异电子、名成食品、骏鹏五金等企业。金山工业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亿元,增长30%,台西科技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1亿元。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共有23家企业成功对接。全年有19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对外经贸:以法国家乐福、天虹百货为代表的高水平商贸娱乐项目,以金视界液晶、佳宁化妆品、哈工大税控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群升国际、华辰地产为代表的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项目等相继落户台江区。海交会共签约项目21项,总投资1.92亿美元,协议外资1.29亿美元;“9·8”投洽会共签约22个项目,总投资2.07亿美元,协议外资1.50亿美元。引进了外资项目注册资本超千万美元的久纳、国华、全路通等企业。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它位于台江区的北部,是福州城有名的手工艺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诗集《耻虚斋诗抄》中《榕城之夕竹枝词》描写十番的诗里曾记载道:“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摈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这些诗句足以体现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热闹、欢乐的盛况。并记载了福州十番音乐在清乾隆年间已极具规模,流行于福州城。关于福州十番音乐的由来及其演变,在很早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这种用来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化出来,成为单独演奏。演奏时,使用的乐器有狼串、大小锣、大小钹等五件。在元宵踩街、迎神赛会、婚丧寿喜时敲打一番。当装点仪式还显得单调感到不满足时,便考虑加进管弦乐器,包括笛子、逗管、椰胡,同时加进了清鼓、云锣。为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种管弦乐器多用双数,即双笛。双管、双胡。这时所用乐器已有十种,乐队规模基本成型。福州十番音乐的发祥地在茶亭,很显然,它最早形成流行于城市,并逐步向周边农村及福州的五区、八县。还流传到宁德、建阳、南平、古田、福安、柘荣、霞浦。十番音乐以它独有的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近三百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所使用的独具特色乐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十番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十种。随着十番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加进了笙、木鱼等乐器。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应是乐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时期我省闽清籍音乐家陈两所著的《乐书》中便有记载。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主要是应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十番音乐的曲牌大多取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了古老的传说故事。弘扬传承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其价值己远远超出了音乐学范畴,它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学、民俗学、文化比较学、文化传播学、种族人口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都是一笔不可低估的具有探究、保留价值的财富。

地理位置

台江区,闽江下游北港北岸,介于北纬26°02′—26°05′,东经119°16′—119°22′之间。中部丘陵地稍高,四周低倾,尤以流沙冲积成陆的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西部平原地势更低,江岸线全长7800多米。东北与晋安区一河之隔,南与仓山区隔闽江相望,北及西北与鼓楼区毗邻。

城区建设

北宋以后,台江街市逐步形成,民宅多为木结构,以“柴栏厝”形式较多。清末至民国时期,除少量商业、宗教、学校的建筑物为砖木或砖混结构外,大部分地区多搭盖简陋低矮的棚屋,火患频仍,“纸褙福州城”的俗称即出于此。50年代台江区有木结构房屋54片,面积占福州市区木结构房屋的60%;70年代人均住房不及4平方米,危房多成为突出问题。50~70年代,依靠国家投资兴建一批公房,但数量很有限。80年代起采取私人建房、营建商品房和改造旧棚屋区和沿街危房办法,至1994年,全区私人建房9805户、建筑面积62.26万平方米,改造20多片木屋区,建成新村1000多座,形成上海、黎明、凤凰、建海、宁化、红星、迎晖、连潘、鳌峰、江滨、银湘浦等新村群。同时建成华联商厦、江滨大厦等高层商贸建筑。全区绿化地面积205.45公顷,绿化覆盖率1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平方米。有公园8个,面积20.27万平方米;小游园9处,面积8091平方米。全区实现“烟尘控制区”,8个街道实现“噪音达标街道”。1994年全区有主干道81条,总长30.25公里。小街巷945条,长97.2公里。境内建有解放大桥、闽江大桥、瀛洲、洋头口立交桥。公共交通汽车有4个始发站、22条线路、77个乘车站点。通往省内外线路102条。16条内河中可通5~30吨船只航道9条,长19公里。客运码头3座,与国内外60多个港口通航;货运码头泊位42个,1994年港区吞吐量125.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