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茂名市地图 > 高州市地图 >
潭头镇地图
潭头镇相关地区地图:

党政建设

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潭头镇采取四项措施,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创新方式:一是创新方式。紧密结合党员目标量化管理的要求和内容拟定了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把单位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同党员目标管理相结合。通过对党员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实质在党员目标量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充实。
明确职责:二是明确职责。明确规定了党员目标量化管理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职责、目标任务以及评分标准,使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到人,做到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
营造氛围:三是营造氛围。制作了专栏,把量化管理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检查、评分、考核、奖惩等各方面工作公开上墙,营造良好的争优创先氛围。
强化教育:四是强化教育。充分发挥活动室的阵地作用,通过组织党员集中观看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和先进人物事迹、组织职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工作上得到警示,生活上严格要求,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意识。

农业经济

农业的发展:潭头镇山多地少,“九山一水一分田”是当地的形象写照。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为省定贫乡。从80年代开始,相继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大力开展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山脚种稻蔬,山腰种茶果,山顶戴绿帽(造林)。潭头镇深入贯彻中央扶持“三农”政策,落实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垦荒种粮的积极性,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2006年全镇粮播面积达1.79万亩,比2005年增加0.3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30多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标准、高产、优质茶园比例逐年提高,2003—2006年改造低产园1.1万亩,其中,新植黄旦、台茶、黄观音、金观音等茶叶新品种2100亩,建设标准园7500多亩。低产、老化、劣质李园逐步得到更种换种,仅2006年就换种皇后黑李300亩。新优特蔬菜、果瓜等短平快经济作物比重进一步扩大,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大庄、棠溪建立了短平快蔬菜生产加工集中村,在建柄、西洋境建立西瓜生产基地,在南岩、西坑建立太子参、淮山生产示范片,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了棠溪云海等一些竞争力强、覆盖面广、能带动的茶叶加工企业,2006年“云海”商标茶产品通过QS认证;以棠溪村特种茶加工为中心,生产的“囡儿春”等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惠及全镇1万以上人口的就业生活问题。
助农民增收增产:潭头镇委、镇政府针对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抓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和下岗工人积极发展养殖业,并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种养效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潭头镇委、镇政府针对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抓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和下岗工人积极发展养殖业,并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种养效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潭头镇委、镇政府针对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抓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和下岗工人积极发展养殖业,并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种养效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注重提高科技含量:潭头镇十分重视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聘请农业专家到农村中去开设科学种养标准化生产技术讲座,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指导农户生产高产、质优、环保的农产品。该镇先后建成38个养猪、养鸡示范基地,大大带动了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投资农业的养殖大户。其中,生猪年出栏30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14户,鸡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专业户有16户。潭头西竹土化鸡场投资150万,日产鸡蛋5000斤,年产值720万元。潭头中英鸡场是一对下岗工人夫妇创办的以生产本地鸡蛋为特色的蛋鸡场,投资150多万元,占地60多亩,蛋鸡存栏5万多只,日产蛋3000多斤,年产值500多万元。北兰村的李承汉种猪场存栏母猪100头,年出栏量1200头,年产值160万元。北兰村的农户邓永进实行种养立体化,猪场存栏量320头,鱼塘面积200亩,年产值250万元。据统计,去年全镇生猪出栏量4万多头,禽鸟出栏量99万只,养鱼面积3000多亩,饲养耕牛3000多头,产值达12300万元,比前年增长了12.3%。镇十分重视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聘请农业专家到农村中去开设科学种养标准化生产技术讲座,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指导农户生产高产、质优、环保的农产品。该镇先后建成38个养猪、养鸡示范基地,大大带动了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投资农业的养殖大户。

长乐市潭头镇民俗文化

构造风格:这是一座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仿欧式建筑,门面六根花岗岩巨柱拔地而起,外墙以现代钢挂技术,装上洁白的花岗石幕墙,使文化中心显得巍峨雄伟、庄重典雅、风骚独领。再加上公园内配套设置灯光球场、老年人健身场、儿童游乐园、艺术喷泉以及花草林木等景观,集娱乐、运动、休闲于一身,更是成为一道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宗祠:追溯历史,泽里村原有一座宗祠,1961年,旅居海外部分乡亲捐款,把宗祠扩建为礼堂,面积仅有450平方米,虽然建造简单,但在当时的邻村中尚属少有。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亲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提高。2004年春,美国泽里华侨联谊会召开会议决定兴建村文化中心,时任会长的陈本通先生率先捐款26万元人民币,在场的骨干13人认捐了128万元,然后他们又分头奔跑通知侨胞,又认捐了260万元,为兴建文化中心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留守在家的乡亲,也纷纷慷慨解囊。值得一提的是,从小离开泽里到香港创业的陈文娜女士,率先捐资33万元,带动了泽里姑姐妹捐资热潮。计划建设文化中心资金有了着落之后,筹建小组又在讨论文化中心的造型设计问题。泽里部分乡亲利用旅欧假期,拍摄欧洲传统特色的优美建筑物照片,提供设计院参考,终于定了“庄严大方,面面生辉”的设计方案。在建筑过程中,为了把好基础关,地质工程师陈天豪先生亲临现场指导。海外侨胞有的放下手上的业务,多次回国和乡亲共商大计;参加工程建设的乡亲,不辞辛苦,50多人轮流值班,三年如一日努力工作,为建设文化中心做出突出贡献。

民俗活动

游神、迎神是长乐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具有浓烈的道教色彩。农历正月的初四之后,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如华光大帝、白马王、临水奶和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诸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竹制的“扎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旧时,潭头游神、迎神活动的规格和盛况,可列长乐之首。潭头枕山靠海,历史悠久,古风淳朴。由于地理的因素,旧时潭头人多以务农捕鱼为生,都是靠天吃饭。每遇天时不济,求助官府无门,唯有祈求神明的保佑,虽明知求神与事无所补益,不过也能得到心灵上的些许安慰,因此潭头的神庙特多,几乎村村都有几座庙宇,或大或小,虽然规模不一,不过香火却都很旺盛,就像潭头的榕树一样活力无穷。时光的流转,历史的演变,游神渐渐的成为了潭头一种特别的民俗,虽经千年洗礼,却历久不衰,而今更是远近闻名。

乡镇企业

重点企业: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94家,其中规模以上16家:华威化纤染织有限公司、闽威电路板有限公司、厚东针织染整有限公司、新兴石制品有限公司、闽发食品水产有限公司、金得利模具首饰有限公司、亚多帽业有限公司、旭辉针织有限公司、华日啤酒有限公司、日升针织有限公司、闽光消防器材设备有限公司。其中有2家企业被福州市评为重点龙头企业;有10家企业被长乐市评为重点龙头企业。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有:长乐市华威化纤染织有限公司,创税160万元;福州闽威电路板有限公司,创税170万元,巳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和美国UL认证,被国家评为高科技“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单位”。

教育事业

不懈进取的潭头镇中心学校在以现任校长张新乾为首校领导班子带领下,积极探索办学新理念,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按照“依法执教,以德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突出特色教育,凭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使潭头教育在栾川教苑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一次又一次为潭头教坛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创造了一系列传承文明,兴教育才的光荣业绩。先后被河南省政府评为“两免一补”先进单位,被洛阳市教育局授予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获得栾川县教育局授予的教育宣传,纪检信访,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实验室建设,成人职业教育,教育教学管理,教改教研,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工会工作,争先创优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综合考核,“两基”迎国检工作等诸多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栾川县教育局评为责任目标考核先进单位。镇初中先后被洛阳市教育局授予“规范化初级中学”、“园林化学校”称号,潭头交通希望小学先后荣获《尝试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先进单位称号,洛阳市规范化小学,洛阳市园林化学校称号。党村完小、石门村完小、汤营村完小、纸房村完小、大王庙村完小、重渡村完小先后荣获洛阳市规范化小学和洛阳市园林化学校称号。潭头教育,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手段明显优化,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学楼房慰为壮观,学校处处绿阴掩映,校园处处花团锦簇,教室个个眀窗几净,令人赏心悦目。潭头教育不仅拥有辉煌的昨天,骄傲的现在,也一定会拥有更加灿烂。

长乐市潭头镇

位于长乐市北部、闽江口南岸港湾地带,面积56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委员会。镇内旧街道多为宽3.5米的石板路。1950年后对旧街道两次改造和拓宽,现在主街道宽8米,长600多米。1993年集资1228万元建设潭头供水工程,工程由水库及水厂组成,水库建一双曲拱坝,坝长163米,高46米,底宽8.1米,顶宽4.9米。坝顶安装橡胶坝,库区集雨面积4.02平方公里,蓄水量60万立方米,水厂占地3770平方米,铺设供水主管道9公里,分管道覆盖全镇,日供水量逾万吨。1993年后,在主街道建4~6层高的楼群,市容整洁,路面平坦,有国营商业、供销、银行、储蓄所、个体商店等80多家。1994年,镇区道路为霞江路、菊潭路、建设路、环镇路,新开辟从霞江至农贸市场的道路;出境两条公路:潭头至金峰,潭头港经猴屿到城关。按照统一规划和设计施工,投资1000多万元,征地30亩,开发长425米、宽30米的朱熹街,改变了潭头过去没有一条像样商业街的落后面貌。镇集资104万元加固海堤2公里,新建和修建敬老院9座、公共厕所6座。多渠道集资603.7万元,新建潭头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修建沙堤小学和扩建厚东、碧岭、岭南等11所小学,总建筑面积7828平方米。投资112万元新建福星小学,投资220万元建厚福初级中学;投资30万元修建二刘村有线电视站,有线电视覆盖16个村。1994年末,实有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17.13平方米。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3所、幼儿园35所(班),卫生院和保健站26家,影剧院5座,文化站1所,青年文化室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