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湾省电子地图 >
桃园县地图
桃园县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状况

航空:桃园市为本岛西部南北各主要交通干线所经。台湾最大机场——桃园机场设在桃园市西北大园乡,自台北市南下的高速公路有专用支线与机场联接。
铁路:纵贯钱路贯穿境内,桃园、中坜、杨梅为各级列车停靠大站。
公路:桃园市与中坜市分别为两大联外枢纽,有台汽客运通往西部各大城;邻近大台北的龟山、大溪则与台北交通频繁;中坜、龙潭、杨梅等地另有新竹客运,连接新竹县、市。桃园客运行驶县内各乡镇,以桃园、中坜为两大中心,大溪、龙潭、杨梅等地亦为地区型的转运站;中坜一带另有中坜客运行驶。

历史沿革

桃园早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后来客家人、福佬人来到此地,成为目前闽客混居地区(北桃园:福佬人,南桃园:客家人)。而位居北部横贯公路上的复兴乡,则是台湾原住民泰雅族的聚居地。桃园县土地开发始于清雍正、乾隆间,因曾多植桃树,旧称桃仔园。初属淡水厅,后分属淡水、新竹2县。日本占据后,初隶台北县,后改桃园厅,又改隶新竹州。台湾光复后,1950年始设县。,桃园过去因县内遍植桃花,缤纷馥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清光绪12年(1886年)正式以桃园为名,1941年建制为桃园县。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原新竹县合新竹市分为桃园、新竹、苗栗三县。桃园县管辖桃园、中坜、大溪3区,计13乡镇,334081人,面积1267.2340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桃园。桃园县:辖桃园、大溪、中坜、杨梅4镇,及芦竹、大园、龟山、八德、龙潭、平镇、新屋、角板9乡。1954年10月31日,角板乡更名为复兴乡。1967年6月7日,中坜镇改制为县辖市中坜市。1971年4月,桃园镇改制为县辖市桃园市。1992年3月1日,平镇乡改制为县辖市平镇市。1995年1月1日,八德乡改制为县辖市八德市。2011年元旦,桃园县升格准“直辖市”。

旅游资源

桃园县除北横风景线外,著名的风景区还有石门水库、角板山公园、虎头山公园、中正公园、大园海滨公园、龙潭水上乐园,以及竹围海水浴声、观音海水浴场,四陵温泉、赫威神木群、拉拉山神木群。桃园县的观光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大溪、龙潭、复兴等乡镇,如大溪老街、李腾芳古宅、齐明寺、莲座山观音寺等文史古迹,以及著名的大溪豆干、木器等;环石门水库一带,有龙珠湾、童话世界、昆仑药用植物园、龙溪花园、寰鼎大溪别馆等景致秀丽的游乐区,龙潭乡的小人国也是此区的要角,而水库盛产的鲜鱼更打响了石门活鱼的名号。北横公路是本县最精彩的旅游动线,串连起慈湖、角板山风景区、东眼山森林游乐区、小乌来风景区,以及巴陵一带的达观山自然保护区、嘎拉贺温泉等,而夏季碰上水蜜桃产期,更可大啖一番。滨海方面,永安与竹园分别为桃园县南北两大渔港,伴随渔业发展而成的观光渔市及林立的海鲜餐厅,则成为旅游桃园滨海地区的主角。

自然地理

地形地势:县境地势以中坜—桃园台地为主体,自东南向西北海岸缓斜,本是淡水河主源大嵙崁溪入海所成的古冲积扇,后因大嵙崁溪自石门北折经台北盆地今道入海,境内遂无较大水道经行。县境古冲积扇上有无数“淄池”分布,供蓄水灌溉之用。1928年桃园大圳建成,1963年石门水库大坝竣工,水利条件大见改善。
气候资源:年均温约21℃,冬季虽受东北风影响较强,但气温不低于10℃;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夏雨较多。
工业农业:农业发达,以盛产稻米、柑橘、茶叶著名。桃园和中坜两市近年工商业有较大发展。工业有炼油、化学、纺织、制茶、水泥等。,桃园县是台湾产稻米区之一,有“北部粮仓”之称。从事农业的人口约22万余人。年产稻米19万余吨,占全省第四位。粗制茶产量居全省第二,还生产甘蔗、柑桔等。全县工厂有6000余家,从事工业人口约27万余人,工业以石油冶炼、化学、制药、橡胶制品为主。

行政区划

县辖市:桃园市|中坜市|平镇市|八德市,镇:杨梅市|大溪镇,乡:芦竹乡|龙潭乡|龟山乡|大园乡|观音乡|新屋乡|复兴乡

风味小吃

桃园开发历史不算久远,因此较缺乏“历史性”的美食特色,然而各乡镇间有着颇大的地理差异,这种山海平原间的差异反而影响桃园人的饮食习惯,例如沿海地区的海鲜与陂塘中饲养的鹅鸭,中坜与龙潭因地贫而盛产花生,石门水库、北横、大汉溪等靠山滨水之地,亦提供了源源不绝的丰盛食材,形成今日桃园美食山海各异的地理特色。桃园小吃虽未能在浩瀚的台湾美食名录中闯出名号,但业者凭借着数十年的经验累计,倒也开创了地区小吃的一片天空,如老牌新明牛肉面、金河冬粉丸等。而信宏鹅肉店则占尽新屋盛产鹅肉的地利之便,奠定鹅肉专卖的权威地位,此外,地方族群色彩融入滇缅风味,造就了云南村美食。而龙潭的花生糖、石门的活鱼、大溪山溪产等,皆能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丰富了桃园美食的多样性,也给予食客更多的选择。
豆干:豆干是众所周知的大溪特产,黑豆干尤具代表,其源于四代相传、迄今已逾70年的黄日香,其开业始祖黄屋监于豆干易馊坏,遂发明以焦糖染色的黑豆干,延长其保存期限。黑豆干好吃的秘诀,在于研磨豆浆时即混入香料,使豆干内外皆香气十足,尤其卤后放凉再食用,滋味更佳。除历史悠久的黄日香外,制作豆干的老店尚有系出同门的黄大目,与具有60余年历史的万里香等;而林立的豆干店已成为大溪镇上主要的街景。除了黑豆干,蒜蓉、沙茶、卤汁等各种口味的包装豆干外,现卤的黑豆干、素鸡、素肚,香喷喷、热腾腾,加一点蒜汁、辣椒,洒上一把香菜,滋味令人久久不忘。
地瓜饼:地瓜饼为大溪的另一项土产,昔日大溪人以地瓜蒸熟后捣成泥状,与红糖、糯米粉拌匀,裹上薄薄的面皮,烘焙成颜色与形状都像满月的地瓜饼,既是大溪人中秋节少不了的应景食品,亦是平日生活的可口小点。好吃的地瓜饼内馅Q软、甜而不腻、皮薄而不硬,但因地瓜馅不耐久放,得每日现做,故新鲜是品赏地瓜饼的第一要素。大溪镇上的大小糕饼铺几乎都有贩售地瓜饼,惟以百年老店的合珍香及永珍香、振馨轩较知名;此外,以槟榔心芋头所做的芋头饼、白豆沙饼、咖哩饼也值得一试。除了豆干与地瓜饼,传承四代的百年油饭、人情味十足的里长嬷碗粿、野味大全的腹中补食班,和唤起童年美味的正丰米麸、赖妈妈豆花等,都是兜游大溪时,令人难忘的好滋味。
龙潭花生软糖:满庭香为龙潭花生软糖的创始店,鉴于硬式花生糖不受老人与小孩的欢迎,于是以麦牙糖作底创造出花生软糖;而由于麦芽多白糖少,因此较不粘牙。口味上,除了原味外,尚添加了姜汁、椰味、茶香、海苔、香菜等,甚至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巧克力,也成为新一代产品的主角。除了满庭香,其第二代所经营的龙情、龙香等名号,不仅传承了老店的风味,在包装与店面方面更趋新潮,为龙潭花生软糖注入新血。
金河冬粉丸:30多年的老字号,汤头以中药、香料、虾米、扁鱼制成的独门沙茶酱调味,让自制的鱼丸更有味道,而店中无论是鱼丸馅、瓜子肉、卤肉,都是用黑猪肉现卤现做,而且都是上肉,绝不油腻;此外,台南来的盐水南洋鱼,是以咸水鱼场养殖,没有土腥味,肉质细致,再以客式豆酱清蒸,风味独具。
陈记小吃:平镇市忠贞里为一处滇缅移民的眷村,在忠贞市场附近即有多家云南小吃店,提供道地滇面美食,其中尤以店龄40年的陈记小吃,最能保有云南原味。店里的米干、米线、豌豆粉皆为云南家常小吃,米干及米线均为纯在来米做成,口感有如客家饭条,豌豆粉则是将豌豆磨成粉,蒸熟放凉后自然结成冻状,滑润爽口,而以草果、花椒、芫萎子等香料制成的酱料更是少不了,若再加上酸辣的云南泡菜,风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