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乡地图
复兴乡相关地区地图:
新推技术
有“四川眉山石膏应用技术研究所”,主推豆花新品种,该豆花精一改过去用石膏胆水的传统。用此技术点缀成的豆花绵软,细腻,而且成品率提高,获省环保绿色产品称号,厂价9000元/吨左右。
概括
复兴乡位于蒲江县城西北部,东与西来镇相连,南与大兴、大塘镇接壤,西北分别与邛崃市卧龙镇、宝林乡相接。距县城20公里、距成都88公里00。境内地形为两山(大小五面山)夹一河(临溪河),属浅丘地形,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幅员面积34.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158亩。辖13个行政村、104个社,总户数3948户,总人口13699人,其中农业人口13422人。主要农特产品有成鱼、柑桔、猕猴桃等。复兴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6.3度。全年大于0度的积温5998度,大于10度的积温5157度。平均降雨量1301毫米,干燥度为0.68。年均日照1122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4%,无霜期302天,温光条件较好。境内坝、丘、山齐全,森林覆盖率达34.8%,无异于“天然氧吧”。大气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为国家级二级标准,土壤无污染,生态良好,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茶叶、药材、水果等,并适宜饲养牛、羊等食草型牲畜。复乡区位优势尤为突出。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和西南地区两个经济“增长级”的交汇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电力、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完善,其地域优势已经形成。回祥村有明代建昌镇总兵尹尚义之墓,彭河村、鸳鸯村等地有古代冶铁。复兴乡人口复兴乡林业和矿产资源丰富,全乡林木覆盖率21.1%,林地总面积3987公顷,茶叶、板栗是两大特色产业,全乡茶叶面积1000多亩,板栗5000多亩。境内蕴含丰富的金、煤矸石、绢云母等矿藏,现已大规模开采。14000人,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已建党支复兴乡党委、政府一直把招商引资当作工作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来抓。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奖惩措施,立足乡情,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今年三合矿业续建工程、石矿场等已完工并投产,招商势头良好。复兴乡为桃园县的唯一一个山地乡,面积约为全桃园县的三分之一,人口约一万人,居民多为泰雅族原住民。
发展情况
复兴乡地处山区,大顶子山等属于小兴安岭的几座山峰,突兀拔起,连绵蜿蜒,蕴藏着113万立方米活立木,以及丰富的青石、自石等矿产资源和几十种野生菜、中草药。由于受高山丛林影响,小区气候较明显。年积温2200℃左右(属于巴彦县第三积温带),一般情况下比平原区月气温低2℃左右,昼夜温差变化大。正常年景无霜期120天左右。农作物受春冻和秋霜危害。泉眼河发源于黑山西麓的镇山堡,3条支流纵穿境内,水量充沛,沿河一带有草原面积2000亩。森铁横跨全境,有兴隆至黑山铁路专用线一条。复兴乡地势丘陵起伏,30度以上坡耕地有15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4%。粮食单产200斤上下。1984年以"放宽经济,发展山区、建设林牧区"的政策调整了产业结构,至1985年退耕还林5023亩。复兴乡企事业单位有银行营业所、家畜疫病防治所、物资站、采购站、供销社、邮电局、广播站、种子站和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1处,村办卫生所8处。工业有县办国营黑山林场和巴彦石灰石矿各一处。复兴乡主要作物有玉米、谷子、大豆、高粱以及白瓜籽、大麻等经济作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生产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85年遭受涝、旱、虫等灾害,粮豆总产量759万斤,平均亩产203斤.比合作化初期增长近1倍。当地的山产品蕨菜等是外贸的主要产品,1985年销往日本等国2万余斤。乡办企业起步于1956年,只有铁木联合厂,后来逐渐发展有黑山矿石场、维修工程队,绣品厂,武铁联营公司,食品加工厂及个体企业57个,年产值330万元。
简介
东坡区复兴乡地理位置优越,离县城、成昆线较近,40%浅丘、60%平坝、七条县主干道,柏油路纵横全境,龙泉山脉尾。下月江河由北至南缓缓流过。
矿藏资源
有即将恢复的乾明寺与大王寺遥相对望,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崖基群金顶山,万阁老墓,孙氏藏书楼等重点文物。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石膏储量达2亿吨,现有石膏加工企业10余家。
乡镇前景
复兴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实现了程控村通通讯网络和闭路电视网络,复兴乡人淳朴、善良、勤劳。近年来,全乡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了万余亩中低产田土,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又实现退耕还林上千亩成片优质果园。现有部分田地和浅丘土地,约3000亩需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