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鲍镇地图
王鲍镇相关地区地图:
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和本领,在农村形成“富而求知、富而求学”的良好民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东市王鲍镇科技及农技部门深入王鲍镇各村,对王鲍镇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科普知识等培训,使王鲍镇农村干部群众基本掌握了1-2门适用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勤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王鲍镇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针对部分农户耕作技术落后,致富缺门路,发展无技能的实际,组织学习种植、养殖等农村适用技术,增强其发展生产力的能力,同时还组织学习致富典型和现代农业经营等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王鲍镇还充分利用启东市在王鲍镇作为信息化示范村试点镇的有利时机,及时召集王鲍镇16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和骨干,举办推进王鲍镇开展信息化的基础培训讲座,把农业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群众在生产、流通环节实现农副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王鲍镇已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讲座20多场,开展农技培训课题25个,培训近万人。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种植、养殖典型,在王鲍镇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带动了其他村民发展生产,从而拉动了王鲍镇农业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方面发展。工业发展
该镇一直把工业的发展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技改投入,广招八方贤能,为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活力。现有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建材、纺织、计量等行业的集体企业18家,个体私营企业223家,职工6200多人,2000年实现工业产值6.84亿元,其中:集体工业实现产值4.7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2.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7亿元;实现利税3966.17万元;自营出口创汇1266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5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万美元;工业用电量1151万度。王鲍镇牢固确立工业主体地位,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54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5.08亿元,增长30.9%;实现销售收入14.32亿元,增长34.4%;工业用电量1900万千瓦时,完成高新投入1.91亿元,高新技术实现产值1.64亿元,初步形成机械电子、节能灯丝、医药化工,服装纺织四大优势产业群。2007年新建扩建项目47个,外资实际到账395万美元,全镇新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金1.96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92户,新增私营企业102家。基础建设
该镇的集镇建设、文教卫生等其它事业也蓬勃发展。聚星镇的集镇建设初具规模,主街道路宽阔平坦,夜间路灯光照如昼,两侧高楼鳞次栉比,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合理。有线电视已全线并网开通,使全镇居民都看上了30多个电视台的节目,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全镇总机容量8000门,电话用户已达6100户,建成了电话乡镇。集市贸易兴旺活跃,镇区内有供销商场、商业总店、粮油站,农贸市场年成交额达800多万元。学校、幼儿园、电影院、文化站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当地属于北亚热带气候,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和辽阔洋调节,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年平均日照2076小时,年降雨1030mm,无霜期219天,太阳总辐射量为113.25-117.90千卡/平方厘米。土地资源:全镇土地总面积5500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3182公顷,土地资源丰富。全镇土壤主要属重粘土,游离性矿物含量丰富,含有各种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有利。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2%,速效氮含量89.5PPN,速效磷含量为4.8PPM,速钾含量为91PPM。土壤容重1.32g/cm,点孔隙度50.9%。
水资源:全镇三面环水,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常年有淡水进排。全镇河道宽敞纵横、可配套,排灌能力强,可确保全镇常年用水。该镇地下水丰富,水质纯净清甜,矿化度0.737g/l。全镇拥有2个地下水深井站,可常年满足全镇生活用水和企业用水。
人文资源:王鲍是有名的革命老区。聚星镇南首的王鲍烈士纪念堂,座落于苍松翠柏之中,中央矗立着王澄、鲍志椿烈士的塑像。高大宽敞的展厅,陈列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95位烈士的事迹。大理石纪念碑上,由原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同志亲笔题写的“王澄、鲍志椿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熠熠生辉,是烈士不朽的象征、人民奉献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