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镇地图
新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移民工作
淹没区涉及9个村39个村民小组,淹没影响户数1037户,人口3969人;淹没耕地4148.5亩,园地778.5亩,各类果树10895株;淹没房屋面积156567平方米,公矿企业20户,乡村公路及码头9处,商业门面87户。根据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到2012年止需要移民安置4537人。
地形文化
新安丘陵为全县主要地形,分布于涧河南北二岭及畛河北岸等广大地区。这里岭坡连绵,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切割严重,多为黄土覆盖。一般海拔300~400米。面积83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8%。新安境内自北向南有黄河、青河、畛河、金水河、涧河等主要河流,其沿岸均有河谷川地分布。这里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为农作物主要产区。除涧河岸川平地较为宽阔外,其余河谷均比较狭窄,一般海拔200~300米,川平地面积104.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黄河、畛河川平地现大都被小浪底库区蓄水所淹没。全县土地总面积1160.3平方公里,折合174.05万亩,人均土地3.57亩。耕地多分布在海拔200~400米的地带,总面积52.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4%,全县人均耕地1.1亩,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安县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太阳辐射、地形地势和季风影响,各种气象因素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可以用四句话加以概括:“春季少雨天干旱,夏热雨大伏旱多,秋高气爽寒来早,冬冷风多雨雪少”。境内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光热资源充足,潜力大,降水时空分配不均,以干旱为主的灾害性天气时常出现。新安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实物为证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秦时置县推算,迄今也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和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华夏文化。相传黄帝、炎帝曾在这一带活动,因而人们又称新安为“表里山河”、“帝王之乡”、“华夏之祖”、“炎帝之根”。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有著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墓志铭博物馆——千唐志斋,还有汉函谷关、王乔洞、洞真观等人文景观。“诗圣”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就是写于新安,也许诗人不会想到,自己饱含酸楚的一笔竟成为今日繁华的映衬和烘托。
基本概况
新安乡位于四川省屏山县,1956年由新政、安和、聚福三乡合并而成,新政指新政权之意,安和指安定和平之意,聚福指聚集幸福之意。以新政、安和两乡的第一字更名为新安乡。1992年更名为新安镇。全镇幅员面积90平方公里,海拔在320米~2008米,老君山位于境内,为东西走向,金沙江和葫芦溪穿境而过。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1300毫米,年平均温度15℃~19℃。森林面积34425亩,森林覆盖率25.5%。辖14个村、113个村民小组,4957户、196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人;耕地面积19065亩,其中田2375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
摘要
新安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市西部,北临黄河,与济源县及山西省垣曲县隔河相望;南与宜阳县接壤;西与渑池县及义马市为邻;东与孟津县及洛阳市毗连。总面积1160平方千米。辖5个镇、6个乡:城关镇、石寺镇、五头镇、磁涧镇、铁门镇、石井乡、仓头乡、北冶乡、曹村乡、正村乡、南李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资源环境
该镇为浅丘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是北部与双河镇交界的打垮垭,海拔808米,最低是南边与义新乡、贯山乡交界的沙地河,海拔522米;常年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0℃,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90天左右,年降雨量800-1230毫米,年日照1330小时左右;森林覆盖率29%;境内沿绵广高速公路(国道)、万阿公路(省道)两边幅宽500米建有“万亩生态观光型优质水果园区”,园区内有可供观光者游乐消闲景点。场镇有红军石刻标语。
乡镇简介
位于六安市西北部,与六安市区隔河相望,全镇现有人口6.8万人,占地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和2个街道居委会。六单公路穿境而过,城市西环路经过该镇,交通便捷,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省示范高中——新安中学坐落在镇区内。近年来,新安镇党政一班人同心合力,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牢固确立了“强农立镇,重工强镇,活商富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突出抓了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工作,使新安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引资2000万元新建的皋新农贸大市场和投资800万元新建的建材大市场,拉开了新安镇建设的帷幕。由九华山慧深大师捐资500万元新建的新圣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正式交付使用,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目前,该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教育名镇,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环境;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大豆、荸荠、花生、萝卜、瓜子等经济作物以及以草莓、水蜜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已建成多个生产销售基地;砂石资源蕴藏量大,开采价值高,已吸引多家开采商前来开采;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有2.5万人遍及在全国各地创业发燕尾服,有的已成为佣有亿元资产的能人大户;尤为可喜的是:镇商会有力地配合了党和政府工作,起到了助手和桥梁的作用,促进了么营企业迅猛发展。如今,以羽毛工艺加工、建材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为骨干的一批私营企业如日中天,个创利税逾千万元。一颗光彩夺目、动人心魄的明珠已熠熠闪耀在人们的面前。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富民强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新安目标,全镇上下凝心聚力,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抓住新安大桥建成通车的难得机遇,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到新安投资发展,新安的地理位置和发展优势已经引起多方关注。一个近郊重镇、人口大镇、资源富镇、经济强镇、教育名镇,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落户新安,新安即将成为六安市区的后花园。
旅游资源
琉璃泉:在化州市新安镇,有一口古水井,名曰:“琉璃泉”。古往今来,观泉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那些前来观泉的华侨、港澳同胞用壶汲水带给远在他乡的亲友。据《化州县志》记载:琉璃泉座落栈道旁,是路过边关的旅客饮马憩息的好地方。明崇祯年间,乡民辟土建庵于此,取名“琉璃庵”,文人墨士常荟萃这里赋诗品茗。一郡城清官遭难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隐于庵中,削发当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众在崖下挖凿了“琉璃井”,摘叶作茗侍待行人。古人曾为此泉写下了“茗饮一盏赛新罗”的诗句。自此,“来试名泉一勺甘”者蜂至。琉璃泉水清如琉璃,它久旱不竭,比常水重5%,且久存不腐,即使没有煮过,饮食也甘。用琉璃泉水泡本地出产的榕树茶,茶色黄亮,香气清幽,滋味醇厚,如饴似酒。附近一山村,老百姓常饮此泉,长寿者甚多。解放后,这里开辟了茶场,办起了供销社收购站、胶场、修通了公路。政府还拨了专款将琉璃井修葺一新,将“琉璃井”三个刚劲的大字刻在崖头上,使这一古老名胜恢复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