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丰镇地图
圩丰镇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思路
2006年全镇发展思路是:招商引资、项目强镇;结构调整、科技兴镇;农民增收、富民强镇;城镇建设、环境扬镇;平安创建、和谐立镇。奋斗目标是:招商引资过千万项目4个;财政收入820万元,力争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
特色产业
圩丰镇圩丰镇某紫菜公司生产车间里,全自动紫菜加工设备正在不停地运转,数十名工人正忙着整理加工好的紫菜。随着紫菜的大量上市,当地的紫菜加工业也红红火火,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势头。圩丰镇充分利用沿海滩涂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巧打“紫菜牌”,支持发展紫菜养殖、紫菜加工业,增加农民收入。随着紫菜种植、加工以及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一条以紫菜为主“产业链”。已有6家紫菜加工企业落户圩丰镇,带动了240名留守妇女就业,仅此一项,她们的年收入就达到5000元。圩丰镇紫菜养殖户近100户,种植面积达2万亩,进口全自动加工设备4台套,紫菜产业年产量达2亿张,产值6000万元。
城镇建设
围绕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镇党委、政府下大气力加大投入,对原城管所,规划办进行合并,成立规划建设所。同时加大商贸园二期工程的开发,加快西小区的建设改造,对老城区实行旧房改造,对三轮车站的秩序混乱现象进行彻底根治,使小城镇建设朝着规范、有序、文明、繁荣的方向发展。今年该镇再次被市政府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同时,抓住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契机,狠抓个体私营经济,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342户,私营个体企业达到113户,个体私营经济总额比去年新增2265万元。
设施栽培
圩丰镇圩丰镇党委、政府采取“普遍号召、重点突出、干部参与、政策扶持”的战略,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栽培,圩丰镇18个行政村已全部落实设施栽培项目。县设施栽培动员大会以后,镇党委及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种植大户召开动员大会,强化宣传,统一思想。党委首先确定周庄、支沟、海堤三个村为设施栽培重点村,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2名副镇长各负责一个村,其余三套班成员分工负责,确保每个重点村都有3名以上领导同志定村参与,并将发展设施栽培纳入工作考核,严格实行“报酬跟着大棚走、职务跟着业绩走、奖惩跟着规模走”的考核制度,责任靠身,任务到人。外出取经。圩丰镇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到盐城滨海、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学习外地成功的种植、管理、销售方式,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设施栽培项目。组织全镇种植大户和群众代表到本县的沂北、陡沟、侍庄、小伊等地取经,通过参观,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坚定他们发展设施栽培的信心和意愿。圩丰镇政策扶持。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扩大设施栽培的发展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圩丰镇采取“两步走”办法对设施栽培户进行政策扶持。一是三套班成员每人拿出一个月工资的40%,其余工作人员拿出月工资的30%,用于奖励设施栽培户;二是政府和村出面到农行、信用社为农户协调贷款,为农户发展设施栽培提供资金保障,解决投入难题。保障到位。该镇在发展设施栽培中开展“选人、选地、选项目”工作,对发展设施栽培的农户进行先期意愿和实力考察,选定部分土地实行返租倒包、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设施栽培,对一些种植项目进行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调研。同时,成立督查小组,不定期到各村督查工作推进情况,凡是没有按计划推进的村,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圩丰镇18个村都已落实好发展设施栽培的农户、田块和种植项目,设施栽培工作全面开花。
工业与招商引资
把招商引资、工业强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任务分解到三套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全年共投入120万元用于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已在手的项目,实行一个工作班子进行跟踪服务,实行重点地区定点招商,镇领导常驻苏浙一带。2005年共引进项目9个,其中超500万元项目7个。金海湾商业步行街投资1.1亿元,招商引资的数量、质量均在全县处于前列。
社会事业
抓住省政府实施五件实事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教育、卫生、广电等各类社会事业。2005年,该镇投入300万元新建2幢中心小学教学楼、3幢中学教学楼、2幢教师公寓。巩固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该镇共有3.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以上。改造草危房351户,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80户,被省定为“有线电视镇”。投入700万元,铺设村级道路4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