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地图
西充县相关地区地图:
人物
张澜: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民主革命家。纪信:舍身救主假扮刘邦安汉的大将。于成松:著名画家,以中国画人物和油画风景蛮声国际。马正平: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学委员会负责人、中国写作学会文化写作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四川省写作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思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人脑思维应用开发委员会负责人。许岚:著名诗人,笔名凉快垭文化坊,70年代出生,西充县鸣龙人,大学中文系毕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打工诗歌代表人物,中国著名民刊《打工诗人》创始人之一,《中国恒泰报》总编,中国未成年人网“名家点评团”特聘专家。作品见于《读者》、《南方周末》、《诗刊》、《四川文学》、《星星》、《十月》、《清明》、《山花》、《山西文学》、《福建文学》、《鸭绿江》、《诗歌月刊》、《散文》、《散文选刊》、《少年文艺》、《金色少年》等刊物。教育事业
四川省西充中学:前身系始创于1923年的西充县立中学,1950年人民政府以抗战时期迁入西充的原重庆巴蜀中学为基础,合并了县立中学和私立育英中学,更名为西充县中学校,以巴蜀中学校址为校本部,原县立中学校址为校分部。1953年,四川省教育厅按照当时的体制将西充县中学校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更名为四川省西充中学校。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南充地区重点中学。1996年通过了“四川省普通高中办学基本要求”的达标验收,被重新确定为南充市重点中学。1999年通过了“四川省重点中学办学基本要求”的达标验收,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又通过“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达标验收,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11月以485.5的高分通过“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专家组验收。2003年9月,学校实施了整体搬迁工程。新校区地处西充县城南新区,占地242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建成教学楼、科技楼、天象馆、运动场、办公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校园网等基本设施,体育馆、游泳池、塑胶操场等正在建设之中。新校区按90个教学班级、7000名学生容量设计,按照国家示范高中标准精心规划,科学布局。整个校园势恢弘、巍巍壮观。大气磅礴的主校门、雄伟壮观的综合教学楼、飘逸灵动的张澜图书馆、独具特色的巴蜀科技楼、引人思索的蝴蝶广场,使学校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学校。学校现有8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179人,现有专任教师248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85人,省市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复合型人才人选11人,4人获得国家教育系统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称号,40多人进修了硕士研究生课程,12人被评为省骨干教师,26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14人被评为西充县名校长、名教师,5人被评为县“十大杰出青年”,省、市、县优秀教师50余人。在84年的办学历程中,西充中学积淀了内涵丰富的办学传统,确立了“以德育人、科学强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办学理念,学校形成了系统而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等理念、制度和措施,推动了各方面体制、制度和方法的创新,使各方面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创造了骄人的办学业绩,为高校输送了合格新生一万二千余人,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各行各业的人才。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高考升学连上台阶,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大学生,高考升学综合指标和学生奥赛获奖一直名列南充市前茅,校射箭队、武术队多次荣获省冠军。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学校、省校风示范校、省贯彻体育锻炼标准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绿化先进集体、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省招飞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生态人居小区、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全校六千多名师生员工团结一心,拼搏奋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教育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的川东北一流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西充县晋城中学:创办于1945年,时名西充县立中学。解放后命名为城关中学,后改为晋新中学,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西充县晋城中学,2000年被批准为南充市重点高中。2004年被批准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现以成为国家级实验高中。2009年10月20日晋城中学被正式更名为田家炳实验中学,这标志着首座以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名字命名的实验中学在西充县正式落成。学校坐落在西充县城北台山,占地160余亩,依山傍水,绿树成阴,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学校硬件设施一流;2003年9月竣工的新校门,气势恢宏。2003年10月竣工的校园文化广场,中央是大型雕塑“奔向未来”。广场绿草如茵、鲜花怒放,挺拔的常青树与葱郁的草坪相映衬,亭台楼榭,假山喷泉,妙趣天成。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名人名言,精选的文学名篇名为一个花园式的学校。远看晋中,林峦山水共幽芳;近看晋中,浓墨重彩添俊秀。晋城中学现有教职工259人,教学班64个,在校学生50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211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4人,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90人,研究生10人,本科生18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9%,有省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3人。学校坚持“目标、科学、民主、情感+制度”的管理方针,深入开展教研、教改,走名师立校、素质育人的道路。以“严谨、探索、勤教、爱生”的教风,“刻苦、博学、勤思、善问”的学风,“尊师、勤学、自律、创新”的校风,培育八方学子。教风正,学风浓,校风纯。教学质量一直居于全市重点高中前列,2004年学校被授予“西充县名学校”称号,校长杜长忠被评为“西充县名校长”,8名教师被评为“西充县名教师”。1977年至2003年已毕业学生6858人,其中3167人考入高等院校,160余人获省、市“奥林匹克竞赛”奖励。学校重视艺体教育,现已开办艺体班2个。设有舞蹈、健美操、合唱、器乐、美术、足球、篮球、田径等学习小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我校是南充市业余射箭队定点校,向省体校输送了大批队员。队员严飞已成为全国冠军,4名队员成为运动健将。2003年高考,272人上本科线,570人上专科一段录取线,荣获“南充市示范普通高中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2004年高考,333人上本科线,581人上专科一段录取线,其中600分以上全县共10人,我校有4人,再次荣获“南充市示范普通高中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敢为人先,2003年与成都七中联合,率先在全市创办“卫星直播式远程教学理科实验班”,现已有两个班,其中,2006级学生王金辉,成绩高居西南片区60个实验班第一名,正积极准备冲刺清华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西充学子分享成都七中百年名校积淀的优秀教学资源,让成都七中的金牌教师帮助西充儿女圆名牌大学之梦。依托千年充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吸收现代高科技的文明成果,晋城中学这片成才沃土、教苑奇葩,必将迎风怒放,硕果累累!,晋城中学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设施设备,昂首阔步,迈向四川省示范高中的行列!
旅游资源
概况:“悠悠古县,得天殊垂”,——西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除展现历史人文遗迹外,更鲜明突出了“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这样一个主题。其中,“五山一湖”(凤凰山、化凤山、万年山、南岷山、岁堂山及青龙湖)尤具特色。“五山一湖”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喧嚣城市生活中的人们至此,顿感赏心悦目,轻松愉快,悠然自得,实乃人们探古寻幽、宗教膜拜、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西充旅游资源分类
1、古迹方面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殉难地凤凰山、化凤山、汉将军纪信故里纪念碑、纪信广场、丞相牌坊、西充文庙、仙林惜字库石塔、紫岩万民宝塔等;
2、景观方面有箭岭烟雨、化凤朝阳、百福松涛、万年霞光、南岷仙景、宝马渡槽、青龙湖趣、广场风彩等(新西充八景)。众多人文遗迹、名胜风景已成为人们访古探源、旅游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凤凰山:位于西充县境内的多扶镇,海拔414米,蜿蜒数十里,形若凤凰,故名。山上东、南、西三面筑有石寨门,周围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山顶为平地,为“营房地”,曾是张献忠所营处。顶峰名“插旗山”,是大西军挂军旗处。东面山岭,被人们称为“带箭岭”,传说张献忠大战清军在太阳溪中箭后,由将士搀扶回指挥营地途中牺牲于此。张献忠,字秉吾,幼年家境地贫寒,明崇祯3年,聚米脂18寨农民起义,号“八大王”,崇祯6年至17年曾五次入川作战。清顺治元年,张献忠率数十万义军第五次入川,以凤凰山为大本营,大战清军。清顺治3年12月1日,张献忠于凤凰山带箭岭中箭牺牲。多年来,凤凰山一带民众常常拾得箭头、马蹬、大刀、铁茅等遗物,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寻探古战场遗迹。1983年,西充县人民政府将凤凰山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简介,树标志,封山育苗,建设凤凰山风景区。今日凤凰山早已林木苍翠,松柏长青。昔日的古战场虽已成为历史,但那刀枪相碰之铿锵,人仰马嘶之激越,仿佛仍在游人脑际回荡。眺览南充城区风光。“登临环顾千峰秀,钟声散入五云端”,为南充又一景观。
化凤山:晋城镇东北部九条渠山脉尽头的一部分。每当晨曦初露、朝阳升起,化凤山就沐浴在万道金光之中,似梦似幻,如入仙境,西充人比作“西奈日出”,这就是著名的“化凤朝阳”。1998年建成占地2300余亩的化凤山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茂密,峰峦叠翠,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景色迷人。化凤山其山势巍峨壮丽,山上松柏茂密,山涧小路崎岖,风景秀丽,甚宜登高望远,俯瞰全城,是人们避暑消夏、休闲游览的绝佳去处。资福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唐,为西充著名佛教大师圭峰禅师说法处。后毁于战火。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建正殿,至今保存完好。正殿屋顶呈歇山式结构,殿基高0.9米,面阔五间,共25.2米,进深16米。柱础为圆形,露出地面0.025米。柱径0.44米。角柱均有侧脚。梁架为叠梁式与穿斗结合,梁上彩绘丰富,做工精细。殿宇用料粗大,气势宏伟,是明代中期西充穿斗结构的代表作。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安汉楼:为化凤山的山门,是一幢仿古式建筑,2楼1底,重檐叠瓦,金碧辉煌。大门上,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代主席沈鹏题写的“化凤山公园”5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金晖楼:凭栏远眺,晋城尽收眼底。与金晖楼相连的城墙为重建明古城墙。鸣凤亭:雕梁画栋,旖旎瑰丽,当今不少西充名流也在此留下墨迹,起楹联、条幅为之增色不少。九条渠:它雄居于晋城东西侧。还有鸳鸯亭、化凤亭、朝阳亭、金晖楼、写春廊、鸣凤亭等。
万年山:万年霞光,又称万年佛光,万年灯,万年山名胜。万年山,位于四川省西充县青狮、双洛、仁和、双江4乡镇交界处。方圆20平方公里,海拔617米,是县境最高山峰。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唯东、南、西、北寨门小径可达山顶。万年山,寺庙规模宏大,精致典雅。分正殿、前殿、斋堂。观音下殿,因唐昭宗李晔御赐“万年禅林”匾,名播川中北。
南岷山:南岷山位于县城以南7公里的永清乡,海拔515米,由九井十三峰组成,风景绝佳,四季宜人,素有“南岷仙境”之美誉。南岷山的游客终年不绝,每至夏日,上山避暑纳凉的人更是纷至沓来。每当庙会,往来之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幽泉,南岷山中地形开阔,土地肥沃,有幽泉数十处,终年不涸,分别流入磨剑、洗钵、清心、濯印、裕丹、蘸月、伏虎、漱玉、石鸡等九口井中,水质优良,清澈见底。岩石,山中峰奇壁怪,岩石万状,或似人物、或似禽兽,宿鹤、驾仙、伏龙、伏虎、丹峰等十三峰,皆因其岩石形景而得名。大南岷,大南岷为程真人太虚之庙。大南岷建造雄伟,气势磅礴,横匾上“南岷仙境”四大金字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1983年,西充县人民政府将大南岷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南岷,为白马祖师之庙。
岁堂山:岁堂山,山势独特,山形壮美,连接老鹰山、请雨山、赖子山、香炉山、元宝山、圣泉山、老鸦山,八山逶迤,莽莽苍苍,森林面积达1800多亩,林中松林茂盛,浓荫蔽日。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川北大地,有目前全市面积最大松林外,还有古柏林群,堪比剑阁古蜀道的皇柏树。沿着蜿蜒于青山绿水间的公路驱车盘旋而上,可以直达森林公园主峰岁堂山下的百福古寺。百福寺森林公园幽幽古刹、森森古柏、林海松涛、迭泉飞瀑,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青龙湖:青龙湖,位于西充县城西北28公里处,紧靠青龙场,水面3000余亩,湖体形似青龙,蜿蜒曲折且分枝极多,有93道湾,63个(山)嘴,初次来游,定会迷不识途。青龙湖水域辽阔,湖水清澈,碧绿如翡翠,湖中岛丘林立,湖岸山体起伏,自然成趣。泛舟湖上,波纹片片,粼光点点,水鸟惊飞,若在画中游。在这里,春可睹桃花之粉艳,夏可赏睡莲之精美,秋可酿果实之芳醇,冬可纳湖水之嫣柔,可谓人间瑶池。青龙湖区古迹甚多,有安葬纪信之子汉襄平侯纪通的纪大坟,这里草坪百亩,可纳万人;严家祠是张献忠大西军兵败凤凰山之后,余部左丞相严锡命隐居办学育人之所,严家祠为典型的明清建筑,保存完好,整个祠堂五梅花布局,五个天井、五个宅院,院院相通,既自成体系,又浑然一体。建筑物上翘角、窗户、门沿的木刻雕花,图案栩栩如生,相传严家祠从动工到最后完成整个建筑,共用了30年时间,所用木料堆积成山,工程之巨大可见一般,贺圣寺建于清同治年间,楼台亭阁,各尽其妙。蚕华山是大顺义军过境时,蚕子菩萨恐战祸殃及蚕农而显圣,致山野呈茫茫雾蔼,使之迷而避之的地方;离青龙湖3公里远处有谯家洞,明永乐6年凿成,可纳200余人,洞内有甬道、神龛居室等7间,水井、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并有陷阱等防御设施,为当地青龙寨寨主历时3年时间凿成。文化古迹与湖光山色相辅相成,人工艺术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使青龙湖“趣”味了然。湖水、园林、沙滩成为青龙湖旅游景区的三大品牌,以绿化果园、花卉开发为主,未来的青龙湖将是集餐饮购物、避暑度假、休闲娱乐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风格上清新、自然、雅致、功能齐备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风土人情
卖娃垭是旧中国贫苦人家没有钱,将难以抚养成人的子女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历史印证。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在当地,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据该石碑记载,黄葛垭原名“大王垭”,其卖娃儿的历史始于明成化十四年。当地一进士深为此风郁闷,于是将此垭更名“卖娃垭”。据当地老人回忆,旧社会时,这里的黄葛树下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人口市场,辐射四周好些乡镇:卖娃儿的人家将要卖的子女带到这里后,在其头上插上草作标识,经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后成交,买主即将人带走。遇到太小的娃儿卖不脱的情况,有的父母就狠心地将其丢在垭口,听天由命。因此,此处又叫“丢娃垭”。当地人时兴过农历“二月二”,这天,一律不下地劳作,于是这天便成为当地买卖娃儿的交易日。为让后人不忘这段历史,当地政府特在黄葛垭立下这一特殊的纪念碑,以示后人。经济概况
2010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打造“一区三地”,推进“四个跨越”,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全面开展“四大行动”,开拓创新,加压奋进,GDP实现52.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6亿元。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362元、4247元,同比分别增加1304元、455元。抢抓机遇,合力攻坚,项目推动成效明显,围绕有机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基础建设等重点领域,成功引进项目51个其中亿元项目7个,到位资金23.5亿元,同比增长48.7%,招商引资实现从“争”到“选”的转变,从量到质的提升。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3.4亿元,增长18.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亿元,增长17%;确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城市建设
西充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08年开工建设的北部新区正快速推进,建设工期为5年,届时这里将成为西充城市副中心,西充县北部新城区是2004年省政府批准的西充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公益建设项目有体育场馆、政务会展中心、文博艺术馆、生态公园及文化广场等。该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城市人口10万余人,新增就业岗位数万个。该项目采取“整体招商、BT运作”模式,由四川兴胜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计划5年内全部完成。这是西充县以资源换资本,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的创举,也是该县招商引资的一项重大成果。西充已开通4路公交车,城市轨道交通也已纳入规划。南充轻轨1号线:这是一条南北向的轻轨,从嘉陵区李渡镇至西充县城的城市轨道交通,全长约60公里,计划2020年开工修建、2025年完工,计划投资80亿元。积极规划多扶副中心建设,主动对接南充城市向北,融入南充市!城市发展规划
概论: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流域系嘉陵江水系,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县,同时也是中国汉代纪信和近代民盟的创始人张澜先生的诞生地、三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享有盛誉的丝绸火炮之乡。随着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的扩散效应不断增强,与之相对应的城市聚合力日显不足,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律,扩大城市规模、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已是必然趋势。近些年,西充县政府在长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西充市政规划的方针政策。在《西充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西充建设成南充的卫星城和后花园,生态经济强县,极富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西充的城市发展一直拌随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近几年来也遇到一些挫折,也出现了一些别的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忽略的问题。西充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普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镇化的质量又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差,主要指标较低,城市的环境质量差,管理落后,区域整体协调不够,重复建设,缺乏特色。笔者作为县规划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在参照温江区、遂宁市城市发展规划方案和其他城市建设经验教训的比较中总结出一些心得,期望能给城市发展决策者和关心西充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士提供一点参考。西充县城市区位概况及交通优势:2.1地理、地貌,县城市规划区域所在地区,地形地貌为构建剥蚀浅切割深丘陵区的斜坡地段和沟谷小山区,地形起伏舒缓,部分地段较陡,山丘多呈脊状,日状,水系发育。2.2地质,县城规划区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断层,地层岩性稳定,地层产状平缓。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小,泥岩节理裂隙不发育,仅在地表出露,附近页岩层仅风化裂隙较发育。2.3气象,县城规划区域所在区域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气候温和,无霜期长。2.4气温,县城规划区域总体气温变化特点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盛行东亚季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气温下降也快,盛夏气温较稳定,多年平均气温15.8℃~17.2℃,以7月~8月份为最高,平均26℃~28℃,1月份最低,平均5℃~6.9℃。2.5降水,区域降水季风的影响明显,降水量分布不均,年内变幅大,总趋势:夏秋多,冬春少。雨量集中,雨季一般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2.6交通,未来几年西充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川东北没有可比性。十二五规划有射蓬路、西盐路、西仪路、西-双-蓬路、槐树-南部路均为县际二级公路。县境内约100公里高速公路呈十字分布,8个互通立交出入口,覆盖全县。西充距南充30公里,距成都230公里,距萦溪火车站20公里,常林入口距成都170公里,距遂宁25分钟车程,距重庆160公里,义兴距成都158公里,双风距成都160公里,双风距重庆约150公里,国道212线纵贯南北,广南高速、南巴高速、成德南高速、遂巴高速交汇于西充,县城5-10分钟可上北南高速出入口,乡镇30分钟可上高速,规划中的李渡-南充-西充轻轨列车将西充与南充的距离拉的更近,不但成为南充的后花园卫星城,更成为川中、川东北及成都、重庆城市群的后花园卫星城。目前,西充正处于城市的成长关键期。
定位西充城市发展性质:4.1西充城市规划除了有完整的规定性和发展机制外,还要有各自的特性。其中包括西充的城市功能、西充城市规模和西充的地理位置。西充的交通区位,城市湿地两河三湖、多扶工业区和城北新区都能决定该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别于别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应该是这个城市的全面的深度的发展战略,而不应该是这个城市的发展战术。根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西充城市的性质,对于拓展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及发展战略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城市的性质一般由该城市的结构布局和它在区域中的主要功能决定。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环境也是决定城市性质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且一个城市拥有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人文风貌等外在条件往往能决定城市的结构布局,进而决定城市性质。西充是承载两河一湖未来还有两湖,城北湿地公园、山区与丘陵相结合的地区,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但完全可以在其湿地森林,精品住宅区,立体绿化生态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方面作好文章,以风貌精致求发展,以文化宣传促发展,以城市品牌创发展,以人气带发展。4.2西充县城按照“提升老城区,拓展城北区,做旺中心区,做热开发区,做靓多扶区”的“4+1”城市发展格局,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以及建筑形态进行规划整合,主要干道风貌进行打造。在规划的引领下,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的城市改造建设升温加热,城市基础性项目和功能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着力提升西充城市区产业的支撑能力、人口的集聚能力、创新能力、文化支持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4.3彰显西充城风城貌,一个城市的环境结构一般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是城市建设中的显性部分,包括人化自然和天然自然,涉及山水风光、湿地森林、生态绿化、休闲娱乐、历史文化、交通设施等空间景观建设;而软环境属于隐性因素,包括人才密度、产业工人技能、劳动者素质、管理状况、科技转化能力、政府决策及政策透明度等方面内容。西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湿地资源丰富、政府决策科学,在软硬方面占有很强优势。在制定本城市发展战略时,不宜刻意模拟别的大中城市发展规划模式,城市布局不一定需要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投放土地应从严规划控制密度容积率,在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鼓励建设高楼,预留绿地加大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美化城市风貌,多建高楼,多留绿地可增加通透能力,减少热岛效应,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努力把西充打造成一个人居环境美丽、人文气息浓厚的湿地森林精品园林城市。
西充城市发展战略措施:5.1按照上述城市定位,在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上突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着重做好西充城市“4+1”发展战略规划,将这些规划坚定不移地实施好发展好,把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尤其是多扶、槐树、太平、双风打造成为西充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此带动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5.2实现上述的功能和产业定位,提升西充的城市竞争力,建议实行四大城市发展战略。5.2.1实行“开放带动竟合”的城市合作化战略。开放带动竟合战略是一个城市实现合作化的首要战略。所谓“开放带动竟合”战略,就是通过扩大开放的范围,提高开放的深度和层次,来推动城市的合作化进程和水平的长远规划和谋略,又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大开放带动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西充虽然有着客观的区位优势,这一优势的真正发挥需要对外开放来实现,开放竟合是西充走向合作化的最现实的途径。因此,面向未来的西充要实现城市合作化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现代都市化,就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合作化城市的战略目标,在进一步完善“4+1”开放布局的基础上,以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综合效益为中心,增创开放竟合新优势,以新的大开放面貌带动城市合作化迈出大步伐。中心城区产业选择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围绕成都、重庆及川东北城市经济圈的后花园卫星城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和发展来进行,不能只局限于南充,后花园卫星城建设和发展要以城市建设与发展为目标,形成“人在、人回、人居、人气”留人居住的良好城市规划架构。5.2.2继续坚持“环境优先”的城市生态化战略。人居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崭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提出,“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被普遍认同,使得人们对所居住城市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城市的功能培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西充要充分利用城市本身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环境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环境湿地森林绿化系统的空间结构。要围绕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水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体系、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等六大生态体系建设,通过城市的湿地森林生态建设,能使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自然与人类高度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体,这不仅可以使西充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利于西充城市合作化的发展。西充城市绿化,培植乡土树种,栽种高大乔木,鼓励楼顶绿化,窗台绿化,阳台绿化,墙面绿化形成立体绿化,栽种灌木,少搞硬质铺装,少种植纯草坪,千方百计增加城市绿量,通过不懈努力使城市绿化率达到50%。保护两河一湖湿地,尽快开工建设城北水系湿地公园,争取九龙湖湿地立项尽快建设,同时尽早规划灵芝湖湿地公园,鼓励城区周边农田蓄水,使西充城市湿地面积达到县城规划区18平方公里的7%以上,这样可以调节城区区域气候,更适宜人居。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象征,看全市六县三区只有西充没有高层建筑,没有城市地标,看不见空间景观,看不见城市都市风貌。作者参与遂宁至西充高速公路走向研究,参观了遂宁建设新区,几乎全是高层建筑,间距拉的很大,空间通透能力很好,绿地开阔,绿量充足,人居环境优良。看西充房屋体量小而密集,土地容量过大。市场有前景,土地用地规划条件容许,开发商有意建高楼,政府应该鼓励,多留空地进行公共绿化,打造优秀的人居环境,更适宜人居,留住人气。5.2.3“文化强县”的城市升华战略,文化与经济是互动发展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西充拥有1600年的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应当结合本县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实施“文化立县”战略,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城市。“文化立县”必须以厚实的文化产业作为根基,因此,要深入研究汉代文化、诚信文化、三国文化、民主文化、川北文化等对市民文化的影响,提升西充的市民文化水平;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西充应该着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象溪河与虹溪河两河)、湖(三湖,莲花湖、已规划的九龙湖、待规划的灵芝湖)、城(象遂宁市建高楼,间距拉大,多建绿地森林,有都市风貌,通透性好)生态人居文化,满足人居城市的定位需要。5.2.4举全县之力,全方位宽视野,打通第三、四通道聚集人气的战略,第一通为道国道212线南西段,建设早、里程长、标准低行车已经严重饱和,很不适应西充的发展。第二通道南广高速过境西充多扶设出入口,该路功能是点对点的服务,对带动西充人气战略还有一定缺陷,不如国道212线服务广,辐射面大。第三通道应尽早规划启动建设。路线走向可规划为教育局—垃圾场—永清—金山—顺庆同仁—顺庆新复乡与南充第二绕城高速连接,路线长约20公里,顺庆新复乡和华凤镇西华师大新区段由南充市建设局按城市道路实施,启动该路建设意义重大。教育局—垃圾场约2公里直线段和安汉大道2公里全长4公里,可作迎宾大道,并在教育局与环城路设一立交桥丰富城市景观。西充人应该勒紧裤腰带,缓建或停建一些不必要的项目,争取国家支持,集中资金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全力打通第三通道,修建一条高标准的快速连接通道。西充地价比成都、重庆、遂宁、南充低,第三通道建成加之高速公路的全覆盖,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又有生态湿地的环境,都市的独特风貌,势必引导投资者的目光,人在、人回、人居、人气带动西充这块热土,推动西充城市的快速发展,盖时招商引资不再困难,主要领导不再低三下四去招商,工业园区不再冷清,园区不再出现圈地的现象,全县财税收入不再是区区几千万元。第四通道南充市人民政府已作出规划,李渡—南充—西充轻轨列车2025年建成,西充人应全力做好工作,尽早推动这一战略项目的实施。待这些项目建成后才可以真正的说西充是川东北城市经济圈的后花园卫星城。战略上的东西研究好解决好,战术上的东西就迎刃而解,就会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