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镇地图
古楼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结构
根据实际,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加收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逐步培育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水果----充国香桃,以其香、甜、脆的独特口感,在川东北水果市场有较高的美誉度,桃业经济已成为兴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底,古楼镇已成片规模栽植充国香桃6000多亩,28万株。其中:母本园200亩,挂果壮树3000亩,幼树2400亩,新栽1200亩,涉及15个村102个社、2080户果农,年产量愈100万公斤,收入上万元的果农近100户,仅此一项果农人均收入增收2000多元,且建立充国香桃专业合作社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生产资料、销售等服务,对产品进行品牌宣传、包装,逐步占领大中城市市场,力争把充国香桃做成为南充市的名牌水果。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与养殖业收入比为48:52,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养殖保持了良好势头,占养殖业收入的60%。2008年,粮食总产量8257吨,生猪出栏20797头,饲养小家禽畜72634只。在县委、政府“东桃西橙”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古楼镇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逐步培育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水果----充国香桃,2008年获准注册商标。以其香、甜、脆的独特口感,远销成都、重庆等地,在川东北水果市场有较高的美誉度,桃业经济已成为兴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底,已成片规模栽植充国香桃6000多亩,其中:母本园200亩,挂果壮树3000亩,幼树2400亩,新栽1000多亩,涉及15个村、2080户果农,同时引进业主高元斗、刘先强等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充国香桃。2008年,年产量愈100万公斤,收入上万元的果农达100多户,仅此一项果农人均增收2000元。古楼镇通过请专家授课培训、实施“园中园”示范工程着力提高管护水平、打造园中精品;通过建立管护督导、利益联结、承包流转等机制推进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通过充国香桃基地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为社员提供技术、农资、销售等服务办好专合组织、抵御市场风险,从而全面提高充国香桃品质、提升充国香桃品牌形象。
特色产品
柑橘、红薯、水果、柑桔、核桃、蜜桃、桃子、桃花。
辖区代码
511325104古楼镇,511325104201古楼村,511325104202书房坪村,511325104203赵家庙村,511325104204宝珠宫村,511325104205郑家庙村,511325104206刘家坪村,511325104207毛关山村,511325104208珍珠山村,511325104209何氏祠村,511325104210蒲家咀村,511325104211冯二垭村,511325104212杜宇寺村,511325104213唇牙山村,511325104214鲜家坝村,511325104215高家沟村,511325104216过江楼村,511325104217花庙子村
乡镇简介
古楼镇位于南充市西充县东北山区,距县城23公里,与南部县大堰乡、西充县紫岩乡、关文镇、太平镇、大全镇、李桥乡、金源乡接壤,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属于中丘中谷带坝地区,平均海拔388米,四季分明,是市级小集镇建设重点镇,场镇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65个社,5843户,总人口19586人,总耕地面积15774亩,其中水田面积6975亩,早地面积.8824亩。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属于中丘中谷带坝地区,平均海拔388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和畜牧业。2008年,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849万元,年均增长10.8%,其中农业总产值4561万元。财政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保持了与经济的同步增长。该镇幅员面积大,森林植被好,土地多,气候温和,适合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水果业以柑桔、核桃为主,其中桃园面积约500亩,其中成片栽植面积达350亩左右,品种以皮球桃、水蜜桃为主,分布在一村、二村、三村、六村、七村、八村、十六村,年产桃子890吨,实现年产值180万元。其中年产值在万元以上的大户有今年面对发展经济需求和市场行情的变化,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在水果业上大做文章,以皮球桃为主要品种,利用退耕还林在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十六村、十七村成片栽植桃树2000亩,逐步建设成为西充县的优质桃园地,集生态环保、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万亩桃花园农家乐,对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品牌包装,将其打入国内、国际市场,成为享誉中外的“充国香桃”。
城镇建设
围绕培育场镇产业支撑这个中心,新启动了三星街两大片区和七间三七路口片区建设,完善了场镇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条300米街道,完成场镇人行道彩砖铺设、下水道工程和街道绿化,提升了场镇档次和形象。新建天子村、蟥岩村、骑龙村等通达、通畅工程10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2008年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合川区人民法院第三法庭迁建骑龙场镇,办公大楼主体已完工。二是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对土地进行调规,促成骑龙场镇三新街片区开发(豫丰纺织有限公司厂房建设)。三是硬化街道接口1000平方米,完善了场镇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美化了场镇,提升了场镇档次和形象,场镇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成效,获得合川区环境卫生整治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企业
积极引进重庆双斧钢锉厂、重庆预丰纺织公司落户古楼,两家规模企业正常生产,产值6000万元,税收200万元。大力支持明阳页岩彩瓦厂和两家红泥花生厂,使其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庆双斧钢锉有限公司该企业,半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创税8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286人;调整土地规划,重庆豫丰纺织有限公司下半年进行厂房建设;引进重庆精灵子蜂叶有限公司落户古楼,加工蜂蜜、枇杷果、叶,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协议已签订,购买古楼粮站房屋正在协商中。2006年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创税40多万元;企业还新上马天然气表壳和微型汽车减振项目,天然气表壳项目已经投入试生产,微型汽车减振项目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项目正式投产,总产值可达到5000多万元,可创税100多万元。在重庆双斧刀锉有限公司的影响带动下,2006年,古楼镇通过以诚招商、以商招商,还成功引进了重庆玉峰纺织公司等7户企业;目前全镇大小企业总数已达到14户,总产值近3000万元。2007年,古楼镇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渝南线上第一个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元,税收达到30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1000人。
交通邮电
县道西(充)古(楼)公路横穿古楼镇,东(坝)太(平)、义(兴)古(楼)、古(楼)李(桥)与古(楼)金(源)等公路交汇古楼场镇,且村村社社通公路,2008年硬化通村公路近10公里。辖区内邮政机构设置齐全,形成了网点服务,邮政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电话交换网络已经形成,电话普及率达14.5部/百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步伐加快,通信能力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