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镇地图
仁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投资环境
仁和镇党委、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在经济建设中,进一解放思想,摆正位置,做好引导、协调、鼓励和帮助工作,积极招商引资、筑巢引风,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走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实现大发展的路子,对镇外来投资者给予大力支持,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简化办事程序,积极支持有利于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
乡镇概况
仁和镇位于马关县南部,距县城19公里。东接马白镇沙尾冲、文华、雨波、花枝格村委会和夹寒箐镇布都老寨、新堡寨村委会,南邻小坝子镇半坡村委会和河口县桥头乡,西与木厂镇博车、水尾、底麻、堡堡寨村委会相连,北靠大栗树乡倮洒村委会。全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18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傣、白、布依、蒙古、仡佬11个民族,2005年年末共8036户,3326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2%,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6%。国土面积191.54平方千米,有耕地45544亩,人均占有耕地1.45亩。仁和镇交通便利,马客路(马关至客田)穿境而过,是通往红河州河口县的主要通道;全镇以农业为主,粮食主产稻谷、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茶叶、蔬菜等,其中烤烟是全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镇林业用地共计6068.2公顷,有林地面积3560.5公顷,未成林地188.6公顷,宜林荒山地218.3公顷,森林覆盖率22.4%。为进一步发展仁和经济,镇党委、政府确定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为:以粮、路、水为基础,烟、畜为支柱,三七、经济林果为补充,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劳务输出步伐,推进农村脱贫致富进程。
[工业经济]
实现工业销售2.8亿元、利税1400万元,同比增长70%和113%;新增私营企业20家、从业人员708人、注册资金6100万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7家、从业人员152人、注册资金896万元;引进“凤还巢”企业6家;新增注册商标4枚。
自然资源
仁和镇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形成规模。“两松”发展到18000亩,茶叶3000亩,板栗3000亩,莲籽2000亩,建成4000亩中产养鱼基地,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山鸡、美蛙、肉兔、蔬菜大棚等特种种养业大户100家。成为“信阳毛尖”茶叶主要产区,是豫南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
集镇建设
仁和镇党委、政府本着“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小集镇发展思路,于2000年引资开发了仁和镇“仁兴街”,总占地面积19910.72平方米,长821.28米,宽24米,共有建房用地242宗,目前已出让58宗,出让面积5220平方米。共回收资金170万元,已动工建设49户。成立了马关县市政监察大队仁和中队,严格执行《仁和镇街道卫生、集贸市场、交通秩序管理规定》,认真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善镇容镇貌,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2005共筹集资金40余万元对仁和街老街道进行了改造,筹资4万余元安装了仁兴大街的路灯、设立了绿化带,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区域概况
仁和镇地处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以东,距县城30公里,梓盐交界,公路贯穿全境;与盐亭的来龙、剑河,安家、柏梓;本县的大新、文兴、宝石、定远等乡镇接壤,是原仁和区公所在地,是梓潼潼江河以东仅有的两镇之一。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该镇幅员面积56.5平方公里,辖12个村,77个农业合作社,有总人口1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9993人,劳动力4268人,总耕地面积13578亩;其中,田4275亩,气候特点为多旱,十年九旱,主要栽播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西瓜、海椒、等以种养殖业为主的生猪、山羊、小家禽、蚕桑及中药材为主,境内有小型水库5座、1处石堰、山坪塘108口,石河堰75道,总蓄水量485万方。
管辖村庄
仁和镇代码:411526105,2006年,辖15个村委会:新街村、仁和村、四里村、连岗村、板岗村、冯大塘村、凌集村、杨楼村、黄岗村、大岗村、蔡寺村、瓦房村、谈围村、亚港村、黄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