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襄樊市地图 > 保康县地图 >
歇马镇地图
歇马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

歇马有历史记载距今已有900多年,早在南宋时期,兵马往来常驻于此,是一兵亭邮站,成为送军邮、民信之驿站,故名歇马场。民国时期建制为乡,1950年调整到北碚。1954年改为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歇马、磨滩、回龙3乡合并为歇马乡,1958年歇马建立巨龙人民公社,设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恢复乡建制,更名为乡人民政府。1986年撤消歇马乡人民政府、磨滩乡人民政府和歇马街道办事处,成立歇马镇筹备组,同年4月,歇马镇政府成立。2003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全镇由原来的26个村合为现在的10个行政村,209个社,4个居委会。2004年末乡镇总人口57447人(其中农业人口34705人)。

农业

歇马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具有镇域特色的农村经济。该镇属西南农科城的重点项目建设地区,紧紧依靠西南农业大学及其柑橘研究所和西南师范大学的技术优势,农业以大力发展优质果苗、果品为重点,拥有“北碚447锦橙”,共有面积3600亩,“绿康南方早熟梨”,占地面积300亩。“兰惠园”香料基地以发展苗子,生产加工为主,为生产香料提供苗子加工,并且在三圣、涪陵、黔江都有发展基地,在本镇的基地规模就有500亩,加上其余三地共有10000多亩的面积,其中95%用于种香料进行生产加工。除此之外,还建有重庆市园艺作物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优质果苗生产基地。

自然资源

歇马目前优势资源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山林资源丰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政策多变,林业发展呈波浪式,特别1958年大办钢铁时,山林资源破坏严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权下放,并颁发了山林管理证,一定30年不变,加上国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山林面积不断扩大,现有山林面积57万亩,林木蓄积量达42万立方米。二是土地资源丰富。全镇现有耕地面积7.9万亩,人均拥有耕地1.8亩。三是水能资源丰富。现有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水能资源,现已建水电站3座,待建2座,可开发若干个。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储藏重晶石矿500万砘,现正在筹采之中。五是旅游资源丰富。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底蕴相得益彰,境内九路寨的奇峰与幽谷互为映衬,飞瀑与林海交相生辉,永兴洞惊涛托玉一争,神奇的望佛山更是一绝,堪称歇马镇的“中武当”,野生紫薇、古桩腊梅、云锦杜鹃、莹洁牡丹等珍稀植物遍布全镇,并且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贺龙元帅曾在此留下光辉足迹,吴德峰、黄绍谷等歇马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六是林特资源丰富。茶叶、木耳、香菇等土特产品久负盛名。

基础设施

歇马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该镇地处成渝高速公路、渝合高速公路之间,碚青一级公路纵贯全境,襄渝铁路穿域而过,2004年启动的重庆二环路将经过歇马镇的石盘、小湾等村,并开设有立交路口,交通十分便利。随着北碚行政中心南移,占地1500亩的北碚大学科技园区将座落在歇马的农荣村,歇马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城镇基础设施完备,规划城镇总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2万人,现有歇马市场和白石堡第二市场两个农贸市场,总面积达27000平方米;建有容量10000门的程控电话中继站一个,程控电话装机达7000余部;现有11万伏输变电站一个;日供水量达1500吨;闭路电视实现光缆传输,覆盖面达100%。镇区公共绿地面积6公顷,镇区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镇区互联网入户率达20%。

发展优势

该镇紧盯市场调整结构。按照“山上烟叶河边桑,提升茶叶发展羊”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采取领导包保、龙头带动、机制激励、示范引导等多种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烟叶立足示范引导抓调整,重点建设了官斗、金包、施家沟等六大连片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带动,确保了全镇常年烟叶面积均在20000亩以上,实现收入1500万元以上。桑蚕立足政策扶持抓调整。针对桑蚕市场低落的实情,镇政府协调桑蚕龙头公司兑现了12元/公斤保护收购价,补给桑农合同差额款,维护了桑农利益。同时,出台了发展50亩以上桑蚕基地,无偿解决桑苗款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户发展,使全镇桑蚕面积有增无减达到5800亩;茶叶立足绿色有机抓调整。重点对尖山、石龙岗等茶园进行有机茶改造,面积达6000余亩,加工生产的银剑、松针、毛尖、菊花、乌龙等品种市场供不应求,曾在国际国内品茶会上获得“四金三银”;畜牧生产立足品种改良抓调整。重点兴建了羊五村800只南疆黄羊品种改良基地,现已推广扩展到全镇18个村;药材立足规模扩张抓调整。重点突出莫家垭至羊五公路沿线,全镇药材面积突破2万亩,其中黄姜7500亩。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现已形成了“三叶一羊”四分天下的格局。深化改革促发展。围绕企业改革,成功地卖断了邹家院一二级电站和镇塑料厂的经营权和产权,转让了以尖山为主的一批茶场的经营权,消化了一批半死不活的企业。本着结构合理、优化布局、精兵简政、便于工作的原则,成功地推进了村组合并改革,由原来的66个村合并为现有的49个村,大力推进了机构改革,撤消了管理区,清退了单位临时工,稳步推进税费改革,严格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要求,坚持以点带面,狠抓政策宣传,做到了政策到户,摸底测算到户,任务落实到户,结算清退到户,全镇农民负担普遍减轻。

特色产业

歇马镇现有人口48126人,其中农业人口44827人,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乡镇。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都能紧扣时代脉搏,张扬自身优势、直面严峻挑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克难勇进,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了蓬勃生机与活力。
烟叶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围绕土地集约化、烟区生态化、烟农职业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企业化的发展目标,烟叶年种植面积23000亩,年产量600万斤,产值25000万元,年创税600万元,形成了官斗、九里、简槽万亩烟叶连片走廊,被誉为全市烟叶明星镇。
林果产业大力实施“取椴改袋”战略,坚持走小型大规模发展之路,年发展袋料500万袋,产值2200万元,形成了以羊五、刘家岭村为主的专业村和张继武等一批专业户。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发展核桃5000亩,三年内将培植10000亩核桃基地。板栗、油茶等具有相当规模,分布集中,品质优良。畜牧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市场运作、政策激励的方针,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建设、规模化经营,年出栏生猪6万头,实现收入5000万元。兴建“150”猪场50个,形成了以盘龙、欧店为主的沮河畜牧养殖带。

资源

歇马镇共有天然林及人工林森林资源12690亩(846公顷)。在镇内的缙云山后山有数十种国家一、二、三类保护植物及众多的野生动物,全镇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33.4%,登记在册的名木古树27株,市级保护古树名木17株。我镇共有水库5座,山平塘125口,蓄水工程有效蓄水能力为293.01万立方米,其中水库226.96万立方米,山平塘66.05万立方米。据统计,2004年歇马镇年末耕地面积20820公顷,田面积12493亩,以每年田年用水量400立方米计算,其水利化程度在全区名列前茅。歇马镇东西两边的中梁山脉及缙云山脉,多有煤层。在旅游资源上,以柑研所为龙头,区农科所和6905厂等单位配套开发以及近年来村社农业结构调整所形成的柑橘基地数千亩,成株连片,十里果香。落差34米的磨滩瀑布,气势磅礴,声震山谷。充分展示出巴山蜀水险、雄的特色,来此旅游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人文资源上,抗战陪都时期,民国政府立法院、司法院、最高法院检查署等六大机构迁建于此,留有“孙科别墅”等大量史迹。1943年与爱因斯坦同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质贡献十大伟人”称号的平民教育家、美籍华人晏阳初博士曾在此创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其居住的“晏宅”小院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