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德阳市地图 > 绵竹市地图 >
兴隆镇地图
兴隆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

兴隆镇地处辽阳县政府所在地西部,距县政府3.2公里。位于东经123°03′,北纬41°13′,辽阳、鞍山两市交界处,距两辽阳市城区中心10公里,为城市近郊,又在辽阳县城规划区内,为县城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兴隆镇属平原地区,东接辽阳县城区,南临钢都鞍山,西连刘二堡镇,北倚沙岭镇、太子河区。

兴隆镇各学校

九台市兴隆镇东岗子小学,九台市兴隆镇中心小学,九台市兴隆镇五家子小学,九台市兴隆镇兴隆小学,九台市兴隆镇前岗子小学,九台市兴隆镇大荒小学,九台市兴隆镇头道村小学,九台市兴隆镇小荒小学,九台市兴隆镇金川小学,九台市兴隆镇韩家村小学

农业发展

兴隆镇有耕地面积8.1万亩,素有“临邑粮仓”之说。该镇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做“农字号”文章,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以“新、奇、特、优”为目标实施良种工程,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形成了粮棉、蔬菜、畜牧、水产、林果五大主导产业。2006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78亿元,农民现金收入达到4109元。粮棉生产在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基础上,普及种植优质小麦和优良玉米4.2万亩,种植棉花1.8万亩。全镇发展7000个高标准冬暖蔬菜大棚,发展5000亩露地菜,以史家、汪家为中心,建立600亩大棚黄瓜生产基地,以王家、坊子为中心,建立1000亩小拱棚盖韭生产基地;依托德盛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发展5000亩大蒜生产基地。同时,发展传统农业,在西袁联村建立3000亩花生种植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以车芦徐村为中心,建立1500亩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全镇把发展畜牧产业做为富民强镇的重要工程来抓,充分开发利用闲置废弃地大搞畜牧养殖,同时鼓励农民利用闲置庭院搞养殖,强力建设畜牧强镇、养猪大镇,猪、牛、羊、禽全面发展,规模养猪遍地开花,2006年,生猪存栏量9.5万头,大牲蓄存栏量9.8万头,发展存栏2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200多户,发展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户65户。全镇针对农村闲置坑塘水面和废弃涝洼地多的特点,发展水产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已有37个村发展了水产养殖,养殖户达到420户,已开发利用的养殖水面6430亩,其中养渔面积3428亩、渔鸭混养面积450亩、养藕面积1706亩、养苇面积846亩,仅此项年收入可达1270万元,人均340元。全镇林业发达,实施了沿河、沿路“绿色通道”、新建“村村通”、围村林、经济林、林粮间作、农田林网为重点的林业生产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5.8%,近三年,抓住政策机遇,规划宜林地4万多亩,组织植树200万株,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生态环境,创造了客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社会经济

一、依托交通优势发展起来的汽车运输大镇:兴隆镇依托316国道、汉十高速、汉丹复线铁路等交通区位区势,汽车运输业发展迅猛,全镇现拥有各类营运车辆2200多辆,有“湖北省第一运输大镇”之称。其中大货车达800多辆,在上海、广州、海南、内蒙、新疆、甘肃、云南、浙江等地成立了汽车物流运输中介组织,凭借快捷的信息,冬季将南方的蔬菜、水果销往北方,夏秋季将中西部果蔬销往南北方,在全国形成了内蒙--广西、新疆--海南两条运输走廊,年运输货物达10余万吨,汽车运输业年可创利润达6000多万元。为了使汽运产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在镇政府的合理引导下,该镇以民营企业荣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为龙头,成功搭建了兴隆镇汽运产业平台,从驾驶员培训、分期购车、代理办证、税费保险代办、买卖转让中介、事故理赔等全方位形成了服务网络,从而加快了兴隆汽运产业的发展壮大。丰富的石材资源造就了兴隆另一亮点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兴隆霸山蕴藏的丰富石材资源被堪察后,1999年至今,在霸山已陆续建成大小石料厂8家,拥有各类工程机械50多台套,从业人员600多人,年可开发各类优质石料30多万方,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可实现地方财政年增收30余万元。
二、农业大镇:兴隆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有耕地总面积6350公顷,其中水田3446公顷,旱地2904公顷。农业现已形成传统粮食作物外的瓜、果、菜、养殖两大主体产业并行发展之势。瓜果产业形成了以沿316国道的优良村、白土村、红花村、杨楼村为主体的优质桃生产基地和西瓜生产基地,已发展优质桃5000亩,西瓜常年面积约3000亩。近两年,镇政府扶持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并确立了养殖优质商品猪和优质鸭两个养殖生猪主导品种。目前,全镇已发展养殖专业村3个,专业组12个,养殖100头以上大户35户,规模生猪养殖场3个,养鸭专业组15个,养鸭2000-10000只以上的大户20户,累计投资达到5000多万元。全镇年可出栏生猪2万头以上,出售成品鸭20万只以上,出售鲜蛋38万公斤,实现畜牧产值0.8亿元。2004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200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
三、集镇上的新农村建设: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把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新农村建在集镇上,一体化统筹新城乡”的思路,探索出一条“以乡镇集镇为节点,以市场化为手段,以迁村腾地为效果,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繁荣了集镇,致富了农民。从2007年至2009年,该镇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亿多元,新增城镇人口5000多人。城镇人口29880人,城镇化率达到49%。1、坚持顺应民意,枣阳市兴隆镇委、镇政府顺应“大部分外出返乡农民一方面向往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愿意返乡不返村”的规律,引导农民认真分析市场形势,鼓励他们踊跃到集镇建房、购房。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思路,在兴隆集镇内划定一个区域,作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进镇农民集中居住区,鼓励本土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开发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房屋850套(栋),已建成450套(栋),吸纳进镇农民近2000人,并配套建成了可容纳500名幼儿的小区幼儿园、占地近10亩的休闲公园以及小区主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建成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商铺5栋,成功引进11家就业人口在30人以上的工业、商业、服务业项目。今年,兴隆镇又把占地近250亩的西岗街和星火街的开发建设作为小区建设的二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目前已多渠道筹集资金350万元,配套完成了道路硬化、下水道建设、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工程,小区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预计整个项目结束后,又可新增集镇面积0.35平方公里,带动3000多农民进镇。2、坚持超前规划,以集镇为节点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关键和基础是规划的一体化。因此,在小区建设上,兴隆镇坚持科学规划,突破时空、地域和产业限制,统筹推进以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管理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在建设之前,特聘请多位专家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外地超前设计理念,按照超前时尚设计、居住环境优雅、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商业氛围浓厚的标准,对小区的居住区、商业区、消费区、服务区、娱乐区等各大功能区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并征求多方的意见建议,使小区规划融超前性、协调性、配套性于一体。目前,初具规模的新鑫住宅小区已成为全镇集镇建设的风景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商贸娱乐服务业的繁华区。3、坚持统一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兴隆镇以“三个统一、五个同步”为重点,避免了因分户建设而造成的材料不一、进度不一、户型不一等问题的发生,解决了建设资金持续投入短缺问题。“三个统一”,即:统一征地,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在集镇规划区范围内,由开发商一次性出资征用建设用地200亩,征地资金除按规定给农民补偿外,其余归村集体收入。在一次性征地过程中,由于宣传到位,补偿到位,既没有出现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又杜绝了因开发而导致部分农民哄抬地价的现象。统一图纸,将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规划相互衔接,有机叠合在一张图上。通过“一张图”的规划,确定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统一办证,由开发商直接为购房对象代办房地产证件手续,方便群众,节省费用。“五个同步”,即:一是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同步建设。要求开发商在建设主体工程的同时,同步开展水、电、路等配套工程建设。二是质量标准与建设进度同步要求。由开发商聘请10家具有较高资质和较多经验的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分片同时开工建设。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监理,严把建设质量关。在工程竣工后,邀请市质检部门对建筑物进行检测,严把验收关。三是全面建设与不断改进同步进行。在全面铺开建设中,镇政府和开发商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住房结构和外部造型,确保小区外部形象美观,内部构造实用。四是建设与销售同步推行。采取边投入建设、边销售回笼的办法,使住房出售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确保开发商投入资金快速回流,保证其投入的积极性和连续性。五是小区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开展。小区建设解决了进镇农民的居住问题,但是要想让农民住得稳,还必须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为此,兴隆镇在推进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以二、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建设,确保人人能就业、户户有收入。4、坚持市场化运作,以集镇为节点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资金投入是关键。为消除资金投入“瓶颈”,兴隆镇大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投入障碍,采用“政府调控、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方式,把公共设施由“公共产品”转变为“城镇商品”,引入市场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集镇新农村建设,把城镇设施和公用事业从政府的行政管理转变为产业经营,减少政府对公用事业的财政补贴,使城乡的生产要素充分集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为使农民充分享受到住房的实惠,小区售房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提高农民进入小区的积极性。据统计测算,个人在集镇建成二层200㎡的毛坯房,所有费用共计12.5万元,而在新鑫小区购买两层200㎡的代建房则实际只需12.2万元,比个人自建房还节省3000元,同时各住户享受了硬化路面、路灯、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带来的实惠和购物、就医、入学入托等公共服务带来的方便。
四、行政村:兴隆村刘畈村柏树村大西村旗杆村大庙村亢老湾村优良村李楼村白土村红花村柏湾村乌金村陈岗村周台村耿桥村万楼村冯楼村大堰村冯岗村灵庙村李庙村贺湾村中楼村随阳村竹林村陈楼村池湾村堂湾村紫庙村新村村杨楼村草寺村
五、突出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型城市化:2008年以来,城镇建设上,秉承高起点规划,靠的是眼力;高标准建设,靠的是实力;高质量管理,靠的是能力这一理念,以突出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型城市化为目标,通过精心化规划城市,精品化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快速发展。2010年底,兴隆城镇人口达到2.98万人,比2008年增加5000人,城镇面积新增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9%,提高14%。

经济社会

1、农业:镇域耕地总面积8.32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17万亩。人均耕地l.8亩,劳均占有耕地3.56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马铃薯、玉米、油料、豌豆等,粮食总产量18600吨,人均有粮39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96元。全镇农、林、牧业总产值为52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100万元,占总产值59%;林业产值68万元,占总产值的1.2%;牧业产值为2072万元,占总产值的39.8%。2006年全镇的小麦总产量为6200吨,玉米产量为2500吨,马铃薯产量为7800吨,油料产量为1700吨,蔬菜产量为400吨。依托这些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小麦面粉、榨油、麻纤、粉丝、粉条、淀粉加工业和粮油贩运业等涉农产业,其中三粉加工、麻纤、粮油贩运已初步形成规模,年加工“三粉”156万吨,贩运粮油240万吨。2、林业:全镇共完成人工造林2.1万亩,其中退耕造林1.5万亩,育苗770亩,四旁植树42万株,创产值68万元。3、牧业:全镇大家畜存栏2万头,羊存栏1.72万只,肉类总产量8000吨,畜牧业生产以牛羊为主,并已形成了牛羊肉和皮张生产贩运产业,单家集已成为西吉最大的牛羊屠宰、交易市场,年屠宰牛3.2万头,羊2万只,牛羊肉销往县内外,远销至兰州、银川、平凉等地,贩运皮张6.5万张,加工皮革制品2000多件。4、民营经济,全镇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民营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570家和6570人,民营企业完成总产值9860万元。民营经济在稳步增长的同时,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以农机、砖瓦、亚麻、乳品、粮油加工、清真食品、淀粉加工为主体的产业带动型骨干企业由于生产管理技术的提高,企业运转势头良好,加之建筑、建材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5、农业机械化:农机总动力达47696千瓦,其中柴油机动力40703千瓦,电动机动力6992千瓦。农用运输车辆2835辆,其中三轮运输车2616辆。6、水利:兴隆镇地处葫芦河川道,葫芦河、什字河、好水河流径全镇,镇域有(一)型水库三座(陈田玉、马咀、王沟),小(二)型水库三座(川口、范沟、白沟),库现有畜水量993万立方米。全镇现有机井65口,大口井110眼,有效灌溉面积达1.81万亩。

下辖乡镇

辖兴隆村、义勇村、庆丰村、连丰村、联珠村、大有村、耕耘村、乐利村、常熟村、连庆村。

历史沿革

兴隆原名高窑寺,因村东山上建有佛寺得名。清朝同治年间,迁徙陕西回民来此地定居,因多数村民从事商贸活动,希望生意兴隆,故弃旧地名,更名兴隆,并设立集市。1949年9月设兴山区,属隆德县,辖兴隆、公易、张程、杨茂、杨河等乡;1953年12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隆德县兴山区划归西吉县管辖,改设兴隆区(第九区),辖兴隆、新店、公易、高城、王河、四合、北台、张程、杨茂、杨河10个乡,同时将静宁县属单民区划归西吉,改为第十区,辖单民、河东、河西3个乡;1956年9月,西吉县所属区、乡进行了一次较大调整,单民区被撤消,兴隆、新店乡合并为兴隆乡,杨河、王河合并为杨河乡,单民、杨茂合并为单民乡,河东、河西、高城合并改名为团结乡,调整之后的兴隆区辖兴隆、杨河、公易、单民、张程、团结6个乡;1958年3月,什字区被撤后,所辖什字、官堡、北台3个乡划归隆德县,同时设立兴隆公社;1961年5月析置公易公社,1962年5月析置玉桥公社,1963年3月至1969年设立兴隆区,辖兴隆、玉桥、公易、什字、将台、马莲、王民7个公社;1983年12月由公社改为乡,1985年12月撤乡建镇。2003年,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公易、玉桥两乡并入兴隆镇管辖。兴隆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8月至1935年10月,长征红军三过这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夜宿单家集,敬爱的周总理驻扎原公易乡,并在单家集建立了中共静宁县委员会,静宁县苏维埃政府,还在这一带建立了10个区级苏维埃政府和农民组织,35个乡级苏维埃政府。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先后被列为西吉县文物保护单位、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