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襄樊市地图 > 枣阳市地图 >
新市镇地图
新市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域

四川省简阳市新市镇是资阳地区级试点小城镇,地成都偏东南62公里丘陵和沱江冲积坝区,同资阳市雁江区毗邻,距简城城区7.5公里,具有南来简州第一镇之称。全镇幅员面积88.8平方公里,辖34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1760人,其中城镇人口2238人,是简阳市第三大镇。

宗教文化

新市自东晋至晚清的千余年间,佛教、道教文化兴旺,先后建成的寺庙庵堂达30多处。随着历史的变幻,大多已遭战乱毁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觉海寺和刘王庙两处。觉海寺,位于新市镇北街迎圣桥(现称寺前桥、如意桥)北堍,坐北朝南,占地约4000平方米。觉海寺是一座风景优雅、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刹,民间有“先有觉海寺,后有灵隐寺”的说法。其大雄宝殿上悬挂的匾额,为著名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亲笔所书。始建于南宋的刘王庙,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所建,其山门庄严肃穆,牌坊石刻“刘王庙”三字为楷书阳文,下方刻有浮雕“二龙戏珠”与“狮子滚绣球”。朝南封火墙上的砖雕《三国演义》片段及人物、骏马等,仍有较高的观赏和考古价值。

新市名人

沈铨(1682—1760),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一作吴兴(今湖州)人)。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20岁左右,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其画远师宋代黄家画派,近承明代吕纪,工写花卉翎毛,禽兽,设色妍丽,工致精丽、赋色浓艳,极尽构梁之巧。画人物得不传之秘。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笔意殊极巧妙。雍正九年(1731)应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郑培、高钧等东渡日本,历时3年,形成“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从习画者颇多,日本江户时代长崎画派即在其影响下形成,尤以圆山应举最为著名。归得金帛散给友朋,橐仍萧然。黄行健有诗纪其事。卒年八十余。传世作品有《五伦图》、《柳阴惊禽》、《秋花狸奴图》、《盘桃双雉图》、《松鹤图》、《梅花绶带图》、《鹤群图》、《松鹿图》等。78岁高龄所作的《双鹤图》,构图饱满,笔力雄健,被誉为晚年精品。事迹收录于清朝《国朝画识》、《画友录》、《清画家诗史》、《清朝书画家笔录》。《练水画徵补录》记载,沈铨“字南屏,擅花鸟,侍御灼之后。
吴潜(1196~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原籍安徽宁国,先世自宣城迁溧水,潜则生于德清新市。吴潜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22岁中丁丑科状元。曾经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后来升为左丞相,先后被封为崇国公、庆国公、许国公。《辞海》中称吴潜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感忧虑,主张加强备战以抗御元兵。吴潜一生两次为相,任职繁多,忠正睿智,政绩卓然。景定三年(1262),贾似道暗使武人刘宗申毒害吴潜于循州;“循人闻之,咨嗟悲恸”。当年五月,吴潜遭毒而卒。吴潜在遗表《谢世颂》写道:“生在湖州新市上,死在循州贡院中;一场杂剧也好笑,来时无物去时空。”

气候物产

新市镇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土地宽满肥沃,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菜、牧草等多种作物生长。该镇秸秆、饲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水产养殖、饲料(草)加工等项目。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轻工商贸业。该镇的无公害大棚辣椒、豆腐皮等农副产品久负盛名,十分畅销。

基础设施

成渝公路、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新猫、新仁、新马、常界、常电等标准碎石路面的乡村公路网络全镇,实现了社社通车。镇内有资阳市属装机10700千瓦的沱江水力发电站1座,共架有高压供电线路2条,35千伏变电站2座。建有移动通讯基站4个和联通基站1个,光纤程控电话已普及到村到社到户。建有全市第三大提灌站——娃娃石提灌站,还建有石河埝蓄水堤60处,山平堰220口,蓄水池6858口,电力提灌站30余处,装机1500千瓦,提灌渠38条,总长45公里,龙泉山灌区13000余亩,灌溉水路畅通无阻。

历史沿革

该镇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1078-1085(北宋元丰年间)设新市坊;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置新市镇,次年设新市巡检司;1855年(咸丰五年)设新市局;1912年(民国元年)改局为新市乡;1949年恢复新市镇;次年升为乡级镇;1958年新市与团螺乡合并建星火公社,后改名为新市公社;1984年3月,该镇升为县城镇,且废社建新市乡;1992年10月,乡镇合并为新市镇。从北宋设新市坊以来,这里就商贾云集,经济繁华,物阜人丰,建有钟州、禅院、石板街、木板楼、三街九巷十码头,素有“小南京”之称。

蚕花庙会

上千年历史积淀,以及千百年流淌的古运河带来的对外开放交流机会,赋予了新市内涵深厚、风格独特且包容性较强的民俗文化。其中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蚕花庙会。相传,春秋时期的一年春天,越国美女西施自会稽往姑苏送蚕花,途经新市镇,看见十二位采桑姑娘在其轿前翩翩起舞,西施为之所动,遂将绚丽多彩的蚕花分赠众女。从此,新市蚕桑丰收,物阜民丰。为追念西施,每逢清明,新市人便会举行蚕花庙会。1999年,中断63年的新市蚕花庙会重新恢复,一顶花轿引来4万多人“狂欢”。从此,传统的蚕花庙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每年清明节,狂欢的人们一边观看蚕花娘娘、蚕花仙子的巡游表演;一边参与民间自发的社区文化活动,游千年古刹觉海寺、祈祷蚕花廿四分。政府也组织经贸洽谈会,开展招商引资。同时,外地一些民间艺人也闻风而动,纷纷前来登台表演,使这古老的民间习俗更添欢迎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