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地图
宣汉县相关地区地图:
- 东乡镇地图
- 君塘镇地图
- 清溪镇地图
- 普光镇地图
- 天生镇地图
- 柏树镇地图
- 芭蕉镇地图
- 南坝镇地图
- 五宝镇地图
- 峰城镇地图
- 土黄镇地图
- 华景镇地图
- 樊哙镇地图
- 新华镇地图
- 黄金镇地图
- 胡家镇地图
- 毛坝镇地图
- 双河镇地图
- 大成镇地图
- 明月乡地图
- 红岭乡地图
- 柳池乡地图
- 三河乡地图
- 老君乡地图
- 黄石乡地图
- 七里乡地图
- 庙安乡地图
- 天宝乡地图
- 东林乡地图
- 下八乡地图
- 凉风乡地图
- 上峡乡地图
- 塔河乡地图
- 茶河乡地图
- 天台乡地图
- 观山乡地图
- 南坪乡地图
- 凤林乡地图
- 桃花乡地图
- 白马乡地图
- 漆碑乡地图
- 三墩土家族乡地图
- 漆树土家族乡地图
- 龙泉土家族乡地图
- 渡口土家族乡地图
- 石铁乡地图
- 厂溪乡地图
- 红峰乡地图
- 凤鸣乡地图
- 花池乡地图
- 土主乡地图
- 庆云乡地图
- 马渡乡地图
- 隘口乡地图
经济概况
近年来,宣汉县委、县政府立足现实,审时度势,提出了未来十年内把宣汉建成全国的“生态旅游大县、巴人文化名城、天然气化工基地”三大目标。围绕建设“数字宣汉”,“生态宣汉”、“礼仪宣汉”,大力推进交通、城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先后投资改建了宣罗路,硬化了宣胡路、宣南路。目前,宣城路硬化工程、宣罗路路面整治工程和宣开路改建工程正在施工。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旧城改造基本结束,主要街道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基本完成;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向前。同时,县上为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努力构建公开、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一大批外来客商纷纷落户宣汉。截止去年年底,全县已累计引进合作项目80多个,合同引进资金24亿元(不含天然气项目),已到位资金6亿元,先后有西塔乳业、渝鸿房产、金鹰工业硅,鸿源焦化、四川明伦化工有限公司等外来企业落户宣汉,并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788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3元,比上年增加374元。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15.6%。自然地理
气候:县地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780米,最高海拔2349米、最低海拔277米,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耕地面积85.9万亩,其中田50.74万亩,旱地35.16万亩。
县境河流:属嘉陵江水系。前、中、后河纵横全境于城东汇为州河,县内流域面积占全县幅员88%,天然落差16.6-327米,年均流量34-160立方米/秒,水能发电蕴藏量达35.8万千瓦,年电能资源31.4亿千瓦时。4条干流可通航,通行里程287公里,可行驶载重1.5-10吨船只。
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5%。野生植物3000余种,桫椤、崖柏、银杏、黄连、天麻、杜仲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野生动物约400种,其中金钱豹、猕猴、大鲵(娃娃鱼)、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10种,还有阳鱼、憨鸡、明鬃羊(四不象)等珍稀动物。野生动植物中有植物药171种,动物药39种,被称为"药物之乡"。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既有优势,又有特色。已探测到的资源达28种,主要矿产资源概括为:一煤(煤炭),二气(石油、天然气),三土(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五石(滑石、长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矿(铁、砷、硅、硫磺、石膏、铝、卤钾、岩盐)。天然气预测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已探明开发储量达3000-6000亿立方米,系西南地区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基地。原煤储量达1.6亿吨,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富钾卤水储量达1.3亿立方米,是国家盐化工业基地自贡黑卤的10倍。此外,还有大理石30亿立方米,石灰石30亿立方米,石英石3000万立方米,硫磺矿867万吨,铁矿1800万吨等。
历史名人
上将:向守志(55少将,88上将)少将:王维舟(国共合作被蒋介石授予少将,当时被授予少将的人都是后来的开国元帅)
王定烈孙继争蔡长元王海廷李永悌曾旭清张开基
王维舟:
王维舟国军少将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大学创建人:王维舟(1887~1970),原名王天桢,四川宣汉县人。青年时代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的护国、护法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川东组织武装斗争,后参加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抗战时期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46年4月调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1949年任解放西南的西路军副司令员,12月29日,随贺龙率部进成都。1950年2月到达重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选为全国人大常委。1970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含恨辞世。
向守志:
向守志上将第二炮兵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1917.11—),汉族。四川宣汉人。原名向守芝。1935年5月入团。1936年9月转党。1933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大专学历。上将军衔。1933年参加少先队。1934年7月参加红军,任红9军76团2营4连战士、班长、副排长,红军步兵学校学习组长、班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1营机枪连副连长、连长。1938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特务营营长、2营营长,771团副团长,太行军区10团团长,太行军区1支队副支队长。1946年任太行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1949年任第2野战军第15军44师师长兼政委,在军事学院学习。1951年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师长。1954年任陆军军参谋长、第1副军长兼参谋长。1956年任陆军军长。1958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任西安炮兵学校校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1965年8月任炮兵副司令员,第2炮兵司令员。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72年在炮兵帮助工作。1975年4月任第2炮兵司令员、党委第1书记(1975年3月起)。1977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77年11月起)。1982年10月-1990年4月任军区司令员、党委常委、书记(1982年12月起)。中共11大代表,12届中央委员,13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1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定烈:
王定烈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1918—)四川省宣汉县,隘口乡得胜场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四十三团文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骑兵连政治委员,第五团营政治教导员,教导第三旅七团营长,冀鲁豫军区昆张支队副支队长,第八军分区八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二旅四团团长,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旅长,湖北恩施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广州军区空军指挥所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第十五航空学校校长,广州军区,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曾旭清:
曾旭清:(1909—1998)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汉县六区游击队队长、政治指导员,县独立营营长,中共丹巴县委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干事,晋南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大队政治委员,晋南独立支队武装科科长,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十七团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七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军区工程兵部主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工程兵副司令员。一九五六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李依若:李依若(1911--1959),本名李天禄,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人。自幼聪慧,擅长诗歌,喜欢吹拉弹唱。先在达县绥属联立中学读书,后考入中法大学。民国十九年(1930)在重庆《新蜀报》任副刊诗歌编辑,后在达县《月季花》杂志任编辑,发表诗歌甚多。并在达县女中任国文教员,回宣汉后任马渡小学校长和宣汉民众教育馆馆长。解放后,宣汉成立文艺宣传队,李依若任宣传队队长,宣汉文联主委,川北民歌研究委员会委员。他一生最爱搜集整理民歌,创作民歌。其中最出名的民歌有《苏二姐》和《康定情歌》等。遗憾的是在极左思潮的压抑下,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得不流着眼泪一边唱,一边将这些民歌的手稿全部焚烧了。创作《康定情歌》的故事,1996年夏天,《甘孜报》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作者的消息,在全国数十家报纸争相转载。其中自贡熊仲文、四川轻化工学院副教授宋方信等都认为《情歌》作者是宣汉人李天禄(李依若),后经《四川日报》副刊“天府周末”的四位记者深入实地寻访,探得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证。原来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大约在1930年前),与一个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的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根据湘西“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由于家人和谢谢族人的反对,婚事未能成功,家里不给他钱读书,后来还全靠他的义父石体元(时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和李的姑娘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李依若的同龄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老人都多次听他唱过这首《跑马歌》,因此,他们都坚信《康定情歌》有原作者就是李依若。如今,《康定情歌》唱遍大江南北,唱响了全世界,而且还是我国第一首飞向太空的歌曲,被人们美誉为宇宙情歌(世界十首名曲之一)。在康定跑马溜溜的山上,于2001年8月18日专门为这首歌而举办一个艺术节-中国西部康定歌节,让《康定情歌》的故乡大大风光了一次。《康定情歌》作为康定县的“名片”,让康定走出了大山,走出了盆地,走出了国门。为此,这首歌的原作者李依若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陈挽澜:
陈挽澜(1913—1982)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军实处处长,河南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供给部部长,辽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中南军区财务部副部长,广州军区财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兼财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后勤部部长,通信兵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蔡长元:
蔡长元,四川省宣汉县人,1917年出生。父亲早亡。他11岁时,便要背柴禾到城里卖,以养活年近花甲的老母亲和7岁的侄儿。村里没有人认字,族人选中蔡长元去读了两年书,以便能写祭祖的祭文。1933年,红军打开宣汉城,蔡长元参加了红9军,在27师79团3营当通讯员。1934年,他到团部当了青年干事。1936年10月,红9军西渡黄河,转战河西走廊。蔡长元所在的27师在古浪受挫,1000余人仅剩400余人突围出来。红9军经过两次倪家营子缩编为一个团,只有5个连。蔡长元随红9军残部向西走了两天,又奉命重返梨园口,掩护红30军西进。在梨园口血战了一场,部队开始分散突围。蔡长元当时是军供给部部长吴先恩(后授中将衔)的警卫员,他和吴先恩突围后,在祁连山躲了叁个月,过着野人的生活。后来两人出山,昼伏夜行,沿途乞讨,在凉州被敌人冲散。蔡长元几经辗转,投奔了邓宝珊部。1937年,蔡长元在邓宝珊部打听到我军的消息,带枪找到了八路军358旅。不久,他被送往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任组织部青年科长。解放战争时期,蔡长元在晋察冀野战军4纵11旅任政治部主任,1947年,杨成武将善于打山地战的11旅充实到3纵,改称3纵9旅,蔡长元升任旅副政委。9旅在清风店战役中露了一手,一天一夜走了200多里,抢先到达清风店,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胜利。蔡长元担任9旅政委时,率领9旅两天一夜走了300多里山路,赶到新保安镇,完成了对敌35军“围而不打”的任务。9旅还有一个记录:两天叁夜,走了500来里,9旅因此有“神行太保”的美称。1949年,3纵9旅改编为63军198师,做了多年政工干部的蔡长元出任189师师长。在太原战役中,198师激战攻克太原外围核心工事双塔寺,活捉了敌人一名军长,被授予“立功太原”红旗。在兰州战役中,彭德怀点名189师的老红军团566团主攻豆家山,566团占领豆家山一号阵地,565团占领二号阵地,189师又血战7个小时,打退了敌军的反扑。1951年,蔡长元率189师入朝作战。在第五次战役中,189师在铁原阻击美军4个机械化师和2个南韩师进攻,以保证我军主力的安全。美军利用现代化武器的威力,天上飞机狂轰烂炸,地面坦克开道,火焰喷射器跟进喷烧,189师整整阻击了叁天。蔡长元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蔡长元1953年回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升任24军副军长,1961年升任66军政委。1963年,回到63军任政委。在邢台大地震救灾工作中,63军出色的纪律和作风受到周恩来的赞扬,后来,周恩来将189师调入北京卫戍区。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他不满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然免职不在一线工作,但仍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关心军队的建设。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要求工作。1979年1月,自愿到陕西省军区任政委。他坚持原则,勤奋工作,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模范地贯彻军民关系,为加强地方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表现出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受到群众的好评,为大西北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当选为党中央的十二大代表。1983年11月自愿提前离职休养,谢绝了进入北京任海军副司令员或进入南京军区任政委的调令。他仍然关心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路线及政策。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1984年12月进京安置,任海军顾问一职,1988年转任国防科工委顾问。89年天安门风波期间蔡长元十分忧国忧民,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他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将军,作了一首诗:《老马》,吾六十年如一日,唯为人民尽血髓;自古以来存老马,为国仅必取长途!,苟利党国兴衰以,岂因利害避免之!,拚将我苍头颅血,誓把干坤力挽回!,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2月3日蔡长元因脑溢血抢救无效于三零一医院逝世,享年78岁。
王海廷:
王海廷(1917—2002)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二军第九十九师二九七团共青团团委书记,军政治部政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中共山西省沁县县委书记,太岳区游击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队教导员,冀中军区警备旅组织科科长,第六军分区地区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一团政治委员,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二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要塞区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顾问。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孙继争:
孙继争(1917—2000)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交通连排长。第九十九师二九五团连长,红四方面军总部作战科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通信营政治教导员,筑先纵队支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警备旅二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二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四旅十一团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十旅五十六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一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五炮兵学校副校长,福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闽北指挥部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地方特产
宣汉,物华天宝,资源宝库。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富钾卤水储量为3.39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65亿立方米;煤炭储量1.6亿吨,境内有大理石、石灰石、硅、铁等20余种可供开采的地下矿产。有动植物资源3000多种。宣汉黄牛系国家地方优质牛种,被载入世界和中国牛种志;桃花米自唐朝武则天以来,一直被列为皇家“贡米”,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宣汉还是全国产粮大县和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桐基地,全省的肉牛、奶牛、饲养大县。“川驰”牌牛肉、“西塔”牌乳品、“川宣”牌菜油、“九顶雪眉”绿色食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九顶雪眉:产于川、陕、鄂交界处的大巴山腹地——宣汉县漆碑乡。茶叶产区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平衡,无工业污染。
宣汉黄牛:主产于大巴山南侧达县地区的宣汉、通江等县。据1981年统计,宣汉黄牛有381120头,分布在达县、开江、万源、南江、巴中、平昌、开县、城口等县和白沙工农区。
楠竹:被统称为毛竹,又别于毛竹,楠竹实际上是毛竹中最名贵,最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在中国300多种木本竹类植物引属中,楠竹是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经济价值最大,种植面积最大的竹种,肉嫩,味美,可做多种食材。楠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