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六盘水市地图 > 水城县地图 >
盐井乡地图
盐井乡相关地区地图:

7.贵州省水城县盐井乡

盐井乡位于水城县东南部,距市中心区31公里,东邻阿戛,南靠米萝,西邻勺米,北抵纸厂和双戛乡,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7′至105°05′,北纬26°14′至26°29′;辖11个行政村65个村民组,5375户19294人,境内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其中汉族人员占全部人口的97%,属汉族乡;全乡总面积为8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65亩(习惯亩),人均占有农田0.9亩,境内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贫瘠,山峦起伏,海拔落差大,最高海拔2183米(猫爬岩),最低海拔1550米,平均海拔约1700米,年平均温度为10--14℃左右,全年降雨量为1200毫米,日照约1500小时左右,霜期为130天,属半凉山地区;盐井乡属于典型的纯农业乡,境内无任何矿产资源和乡镇企业,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现已是全市第一大烤烟乡;2007年财政所总收入为289万元,人均纯收入202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425公斤。2008年全乡种植烤烟13686亩,实现全乡烤烟产值2200万余元,同比增长1000万元,人均单项增收增长500余元,均价达到6.74元/斤。但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少,乡委、乡政府认真分析当前形式,将加大烤烟工作力度,准备继续做大做强盐井乡的烤烟产业。2009年让投资1011万余元的烟水配套工程在烤烟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2009年的春耕备耕工作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确保2009年的烤烟生产稳中有升,使该乡的烤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5.湖南省永顺县盐井乡

位于永顺县西北边陲,距县城60余公里,与龙山县塔泥乡相望,交通不便。属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年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76天。国土总面积7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31亩,其中水田3850亩。辖10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00多人。2005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849.9万元,人均纯收入1100元。该乡地形复杂,沟壑成片,山多地少,森林覆盖面积广。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量2430吨;种植烤烟1418亩,产值达180万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26.1万元;累计退耕还林2.8万亩;实现劳务收入400万元。

8.四川省宝兴县盐井乡

盐井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1公里。1928年设盐井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面积286.9平方公里,人口0.3万人。宝(兴)硗(碛)公路过境。辖盐井坪、顺山、青坪、和平4个村委会。境内自然资源有汉白玉、铬铁矿、铜矿、蛇蚊石等。乡镇企业有采矿、石材加工等厂(矿)。农业主产玉米、小麦。1969年世界上第一具大熊猫标本在此获得,现存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内。2006年撤销民治乡,将原民治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盐井乡,盐井乡更名为蜂桶寨乡,乡政府驻盐井坪村。民治乡与盐井乡合并成立蜂桶寨乡,旨在统一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自然资源,促进各项大熊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贯彻落实,达到保护与发展双赢。

3.四川省营山县盐井乡

盐井乡位于营山县中部,面积21平方公里,属浅丘地貌。海拔高度:323米。现辖8个村,60个合作社,人口7605人。该乡土质脊薄,田土分布零散,有5个村属水库淹没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是市列特困乡。盐井乡山场宽,非耕地面积广,乡党委、政府根据这一特点,在非耕地上大做文章,规划并分步启动农业产业化项目。现已集中成片开发果品种植3200亩,其中大枣1000亩、柚子2000亩、雪梨200亩;继续建设好山羊养殖基地,力争达到人平一只山羊;巩固发展生猪饲养,争取年出栏生猪8000头以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乡域经济发展铺垫基石。开通了程控电话,解决了信息闭塞的问题;投资10.5万元的场镇街道硬化工程已于年初竣工,彻底改善了场镇脏、乱、差状况,并活跃了市场;全长11里的黄岭、盐井村道公路已建成通车;浙江浦江县帮扶、上级大力支持的希望小学已建成投入使用。盐井乡境内虽有三座水库,但受益面小,近年来采取以奖代拔方式投入到各项水利建设中。全乡新打人工井1130眼,建集中供水站97处,基本上解决了人畜饮用水和生产用水。[2]盐井乡下辖村:油坊村桦树村福乐村盐井村黄岭村金花村石坝村胡梁村盐井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761男3588女3173家庭户户数1736家庭户总人口(总)6716家庭户男3549家庭户女31670-14岁(总)16010-14岁男8760-14岁女72515-64岁(总)453315-64岁男242215-64岁女211165岁及以上(总)62765岁及以上男29065岁及以上女33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719

2.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

基本概况:盐井乡的正式名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它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端,位于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东北与四川巴塘相邻,南与云南德钦接壤,西与西藏左贡县扎玉、碧土、门孔等相连,气候相对炎热,盛产青稞、大麦、玉米、小米等农作物,以及苹果、梨子、石榴、核桃、西瓜等水果。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难怪同行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专家王大悟先生向西藏昌都政府大力提议应该致力于将盐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盐井也是一个在西藏迄今唯一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纳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教、藏族的藏传佛教和19世纪传入的天主教文化,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横断山的峡谷古镇里。盐井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东南部,横断山脉、宁静山脉南北贯通,东有金沙江,西有澜沧江,自然资源丰富,现辟有盐井自然保护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乡。
地理位置:地处东经98°28′—99°06′,北纬28°37′—29°30′。东与四川省巴塘县隔江相望,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西连碧土县,北接芒康县。县驻地盐井乡距拉萨市1366公里。距昌都550公里。县域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耕地3.96万亩。
政区沿革:盐井为汉语名,以当地特产井盐而得名,藏语称为擦卡洛。清光绪三十四(1908年)设盐井宗,1912年后为西康省管辖,1950年为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管辖,1960年盐井县与宁静县合并称宁静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盐井县。
地形地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与云贵高原接壤,属三江流域峡谷区,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山脉有宁静山、怒山等,最高峰朋波日峰海拔5084米。
气候水文: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光照充足,干湿季分明,夏季温和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0℃。1月份平均气温—2℃,7月份平均气候16℃。平均年降水量约500毫米。水文:境内水系发达,东有金沙江,西有澜沧江,中有中岩曲河,河流均为南北流向。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自然资源:盐泉资源丰富,较集中于上盐井、下盐井、加达3处,共有盐泉83个,流量为每日140—2288立方米。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盐井自然保护区内属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即达近50种,如滇金丝猴、白唇鹿、马来熊、水鹿、黑鹳等。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原始森林中有松、杉、柏等树种,林下有贝母、虫草、灵之、党参等多种药材;有木耳、松茸、猴头菌、等食用菌;果木有梨、桃、桔、苹果、葡萄、石榴等。
交通运输:盐井盐田是世界上独有的人文景观。盐井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入藏的门户,现有滇藏公路纵贯境内,北接川藏公路。是西藏到沿海的最近路线。东有金沙江,西有澜沧江,中有中岩曲河。礼县盐官境内,是当年杜甫入蜀的必经之路,其还为盐井赋诗: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医疗卫生:建有乡卫生院1所。旅游:全西藏唯一一座天主教堂——盐井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大多数人眼里,藏传佛教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藏族群众唯一的宗教。但84岁的莉莎用事实证明,陪伴她一生的神,不是东方的释迦牟尼,而是西方的耶稣。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目前唯一保存下来并持续在使用中的天主教建筑,它的存在,证明了不同宗教在西藏可以和谐相处。位于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盐井天主教堂,是西方与藏族建筑艺术的罕见结合,其内部装饰是典型的哥特式高大拱顶,天花板上绘满了《圣经》题材的壁画,而外部则呈“梯”字形,是藏族民居常见式样,只有建筑外墙正中的大十字架提醒着人们这是一所教堂。教堂所在地上盐井村不到一千个村民,是这座教堂主要的信仰人群。西藏和平解放前,政教合一的噶厦地方政府严格限制其它宗教进入西藏地区。一位法国传教士在1855年却通过与当地政府的交易,换来了修建教堂所需的地皮与水源,并兴建了这幢占地6000平方米的天主教堂。1855至1959年间,先后有17名不同身份的外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村里900多人中,信仰天主教的有600多人,再加上村外的一些信徒,这里总共有740多名天主教徒。有趣的是,村里新出生的小孩也会被家长带到教堂,请神父取个“保罗”、“安妮”这样的“教名”,伴随他们终生,不再另取藏族名字。他们死后也是按照天主教的仪轨进行土葬。天主教给这一村庄带来不少异国风俗,而另一方面,和藏文化的长久融合又呈现出别样的意趣。当地不少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分别信仰佛教或天主教,家人也不会阻止他们结合。婚后,二人还是各信各的宗教,耶稣和释迦牟尼像可以共处一室。出生的孩子信仰什么,多半还看孩子本人的意愿。天主教信民是只占西藏宗教人口极少数的群体,和佛教教徒民族相同、生活习惯相同。尽管信仰上存在差异,但多年来,他们和周围佛教信徒从没发生宗教间的冲突。这里的天主教信民仍然把藏历新年当作一年的起始,传教士穿的是藏装,信徒使用的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套藏文版《圣经》,教堂外部也是藏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连在圣母玛丽亚像前敬献的都是藏族传统的哈达。在像圣诞节这样传统的西方节日里,村里尽管没有圣诞树或圣诞老人,但教堂仍然会邀请临近省份教堂的教友,甚至当地佛教寺庙的寺主和村里的佛教信徒前来欢聚。每年藏传佛教传统的“跳神节”到来时,神父与天主教民们也会得到邀请,和佛教信徒共同欣赏“神舞”来欢庆佛教节日。
盐田概述:盐井历史悠久,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所以很出名。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争夺盐井食盐而发生的交战,叫“羌岭之战”,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到西藏吐蕃王朝后期,纳西王子友拉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盐田给了纳西王子友拉,一直到现在还都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生产方式。盐井所产之盐还有些独特之处,如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世代采盐的盐井人最怕阴雨连天,日照不足,出盐极慢且少,还容易出现水患冲毁盐田。洪水季节,卤井将被淹没掩埋。昌都地区准备将其列为受到保护的“盐井盐田博物馆”。盐井自古就有产盐的历史,而盐田又成为这里独有的一道人造景观。所谓的盐田,其实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搭建的一些土木结构的平台。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这儿的盐水井有的深近10米,工人们身背圆柱形的木桶,将卤水存储在盐田边的槽沟里,其他的工人将卤水从槽内舀出倒入盐田里。经过一天日头的暴晒和江风的吹拂,第二天,盐田里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盐粒了。依山搭建层层的盐田气势雄伟,盐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走在崎岖险峻的小道上辛勤地劳作,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上独特的景观。盐井的盐田,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仍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更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加工技艺,但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却呈红、白两色。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10来公斤。
最佳旅游时间:昌都地区距离帮达机场较近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旅游,其它地方因处于高山峡谷区,11月至次年3月大都大雪封山,而7、8月雨季时泥石流和塌方较多。因此5、6、9月是去昌都旅游的最佳季节。

6.四川省金堂县盐井乡

位于四川省金堂县城东北。乡人民政府驻盐井沟,距县城15公里。1962年春,从栖贤人民公社分置盐井人民公社。以境内有盐井沟而得名。1984年3月,改置为盐井乡。乡境东与中江县石泉乡和兴隆乡、南与栖贤乡、西与官仓乡、北与广汉市松林乡相邻。1990年底,辖有盐井、三岔、华严、尖峰、尖山、保卫、黄石、海棠、青山、五星、新田共11个行政村,60个组。乡域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多为山丘,境内老牛坡海拔1048米,为全县最高点。山区蕴藏有石油天然气资源。有公路通往县城。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红苕等。多种经营发展较快,是县内四季水果和早蒜薹主要产区之一,盐井纯高粱酒为市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