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榭镇地图
叶榭镇相关地区地图:
劳动保障
完成新增就业岗位2583人,实现非农就业199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9人。举办就业现场招聘会,推荐岗位600多次,当场录用35人,签订意向156人,报名培训92人,发放资料2800多份。推荐20名应届高、中专毕业学生到企业实习。申办非正规劳动组织35只,新增就业岗位83人。完成市级水源涵养林镇保5097人,完成务农投保5790人,务工投保2535人,完成综合保险月平均5945人。完成职业培训548人,再就业培训399人,订单式培训179人,中级以上355人,外来从业人员650人。提供政策咨询568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256人,接待来信来访183人次。办理城镇居民劳动手册1119张,申办社会保障卡6038张,申办失业补助341人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77万元。合作医疗投保人数24648人,医疗费报销受理30353人次,报销金额达593万元。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800份。积极申报科技项目3个,科普项目2个,共投入资金30万。培训实用人才320人次,开展科普文艺宣传演出1次,观众达2000多人次。积极开展科普基地创建工作,全年创建科普基地5个,赠送各类图书1500册。产业发展
工业:有工业企业480家,主要涉及服装、食品、化工、机械、电子、轻纺、橡胶、医疗器械、建筑、储运等,工业总产值实现38.6亿,比上年增长12.4%;工业利润23052.3万,比上年增长11.4%;外贸出口交货值10.56亿元,出口创汇15064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15个,注册资金8560万,引进外资2930.6万美元,其中新增项目7个,总投资2633万美元,增资本项目3个,总投资297.6万美元。民营经济:有富荣、民发两个经济区,全年实现招商261户;其中实体型108户,商贸型153户,社会服务型及其他52户;历年累计注册企业户数7328户,实有注册户数3264户,注册资金403524万元,从业人员68119人,税收34397万元。
“家绿”品牌:成立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设服务平台,实现农民增收,4月28日叶榭镇召开了“家绿”农产品展示中心落成揭牌暨西甜瓜上市推介会。“家绿”农产品展示中心是叶榭打造“家绿”品牌,展示叶榭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心建筑面积为112m2,主要展示叶榭“家绿”农产品蔬菜、西瓜、大米、水果、畜禽蛋五大系列图片、多媒体演示及产品展示,也是“家绿”农产品销售网络中心,是推动叶榭镇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卫生:全年发放《上海市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读本8000册,开展《唱响健康社区幸福歌》文艺宣传演出15场,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外来儿童接种率100%,“三病检疫”1089人,为叶榭镇11978名农民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全面完成8+1标准化中心卫生室创建。钉螺防治18.04万平方米,投放药物1120公斤。除四害投入6.5万元,投放药物720公斤。村容镇貌“1+6”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落实,上海市市容环境达标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村容整洁创建工作全面铺开,13个村创建成功。
基础设施
有线电视:为迎接上海2010年前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形势发展的需要,叶榭镇积极规划实施行政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按照“一次整体规划,分年逐步实施,经费多方承担”的原则,自07年3月起正式启动。按照工程进度,镇党委政府分别于3月22日、5月31日召开首批试点推进村金家、八字桥、团结3个村和第二批推进村马桥、东勤、井凌桥3个村专题协调会,确定推进方案,落实工作举措,明确实施原则。截止8月20日,镇广电站共完成了6个行政村,180个生产队施工安装任务,1842户农村用户受益,圆满的完成了07年的工程目标。08年“户户通”工程,继续按照经费由镇、村、农户多方承担的原则,推进兴达、同建、东石、埝泾、大庙、四村、徐姚7个行政村。水利:有市区级河道泄洪支流4条,一级控制防汛圩堤55.6公里,镇、村二级河道173公里,水闸、排涝泵站60座62台套。完成“万河整治”59段,58.1公里,土方45.1832万立方米,完成绿化种植面积45000平方米。完成黑河整治三段,8.4公里,建设护岸和泵闸治理,投资700万,翻建7座箱涵,整治3.9公里生态护坡和1座新建泵闸完成疏浚土方3万多方,拆管建涵7座,拆除坝基5只、拆除违章房屋3见48平方米,违章便桥8座,简易棚8处,围墙200多米。新建生态护坡8公里,泵闸1台套,翻建箱涵7座,及12套水闸拦污装置。建设农桥桥梁15座。完成8公里护岸建设。翻建新建排涝泵闸5座8台套,灌溉泵站13座13台套。“小超市”、“小戏台”、“小药箱”、“小学校”、“小窗口”、“小交通”等“六小”工程是叶榭镇党委政府2007年实施的重要实事工程,“六小”工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对于解决社会民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实施“六小”工程,力争使农民在村里也能就近方便地享受与城镇一样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