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潍坊市地图 > 寿光市地图 >
营里镇地图
营里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产业

营里镇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础雄厚,浓、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堪称天府之镇、渔米之乡。该镇是鲁西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优质棉繁育基地、畜牧养殖基地、果蔬生产和条柳编织基地。葡萄、中华寿桃、黄金梨等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现有千亩葡萄园一处、2000亩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一处,千亩肉鸭养殖小区一处,600亩畜牧养殖小区一处,规模养殖场146家。广发禽业有限公司、鲁粮面粉加工厂等十几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营里镇位于巨野县东南,距县城31公里,东邻大谢集镇,南邻成武大田集镇,西邻万丰镇,北邻章缝镇,该镇耕地面积5.5万亩,以淤地为主,土质肥沃;辖54个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健全;总人口3.7万人;交通便利,万昌路、章杨路、营田路贯穿其中,实现了“村村通”;多年以来,立足传统优势,着力搞好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培植出了“大蒜、棉花、桑蚕、西瓜”四大支柱产业。营里大蒜瓣大,品质好;棉花绒长,弹性好;桑蚕茧大,色泽度高;姜庙西瓜因口感好曾荣获市评比“一等奖”。林产品丰富,以小叶杨为主,森林覆盖率达25.6%,杨工加工专业村有姚谢、袁谢村。镇党委、政府注重全面发展,把招商引资工作做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依托资源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建立服务型机关,完善优惠政策,全力搭建优质招商的服务平台。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

镇情概况:营里镇位于寿光市中北部,于2005年7月15日由原道口镇整建制并入营里镇,总面积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080亩、林地17706亩。2005年完成GDP6.7亿元,比2000年增长16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85万元,比2000年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比2000年增加1774元;各类存款余额达到3.8亿元,比2000年增加1.2亿元。先后荣获“山东省农村经济管理先进单位”、“平安潍坊建设先进乡镇”、“寿北农业开发先进单位”、“寿光市冬枣第一镇”等荣誉称号。
农业:该镇始终把农业高效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突出规模、特色、效益,不断培育壮大畜牧、枣品、蔬菜、食用菌、海淡水养殖“五大优势产业”。全镇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3家,辐射带动发展养殖户4000多家,发展大蒜、“三红”胡萝卜、“心里美”萝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2万亩,新建农贸、木材、煤炭等专业特色市场3处,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6000多人。
盐业生产: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长30华里的防潮大坝,投资550万元硬化防潮坝道路12千米,对所有低产盐田和虾池进行了蒸发池地面铺膜防渗和结晶池塑苫改造,新开发盐田30万公亩,原盐年产量达到100万吨。同时,新上润达、宏达、海惠、龙威、万泰等过千万元项目36个,盐化工产品年总产量达到4000吨以上。2005年全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至2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5760万元。
村容镇貌:该镇聘请省规划设计院修订了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羊临路镇区段建设详细规划;对镇区卫生实行了有偿托管。南大路道口段新修排水沟4200米,铺设彩砖9800平方米,新安路灯59盏。镇区商业街开发启动了总投资2500万元的重点工程建设,新建五金、建材、餐饮、医药、商贸及镇直办公楼5万平方米。城镇吸引力不断提升,新发展汽车修理等各类服务网点100多个,服务从业人员3000多人。同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积极开展以“五化五通两改一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启动了楼房村建设,实施了“五路两河一渠”绿色通道建设,村村主街道实现了硬化、亮化,村庄面貌和生态环境实现质的变化。
社会事业:该镇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投资500万元完成了第一初级中学教学实验楼、公寓楼、阶梯教室及学生餐厅等工程;投资1250万元完成了第二初级中学的改扩建工程;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投资500万元的医院综合病房楼,群众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投入100多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了改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新建东浊北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营里社村老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村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特色产业:该镇以创建生态型经济强镇为中心,按照突出“三个重点”(做大盐业、做强畜牧业、做靓新农村)、推动“两个转变”(由资源型农业大镇向生态型工业强镇的转变、由单一的交通区域中心向多元化商贸物流中心转变)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干群合力,正在由传统的单纯的农业乡镇拓展成为渔、工、农、贸全面发展的新型经济强镇,初步形成了配套能力强、聚集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八大产业集群。
村庄简介:西浊北村西浊北位于营里镇西北部,共450户,1570人,耕地面积8000亩,其中:粮田面积1800亩、枣园1600亩。2005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6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多次被各级授予“山东省绿化、美化示范村”、“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寿光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入资金292万元,动用机械20多台、出动劳力3000多人次,共清淤卤沟1万多米,架设供电线路12千米,修建桥涵21座,整修生产路15千米,林网植树5万株,新打机井6眼,改造中低产田7000亩。发展工副业项目,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利用临近新海路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工副业,先后组建了万达胶合板厂、预制厂、防水材料厂、大型加油站等企业,年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30多万元;建有标准饲养小区5处,肉鸡年出栏量达60万只、肉鸭100万只,生猪存栏量达5000头、肉牛1000头、蓝狐2000只。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建设文明生态村启动了楼房村建设工程,新建楼房50栋。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硬化,新建高标准游园2处,栽植了百日红、紫荆等园林树木,安装了健身器材,新建了凉亭等设施;主街安装了路灯,铺设了封闭式排水管道;街道两侧植树3万多棵,种植草坪1万平方米;村内卫生实现了有偿管护,并设立了垃圾箱与垃圾池,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村内安装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配套微机、电视等,是潍坊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村。前南河村前南河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共420户,1420人,耕地面积2300亩,其中粮田180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该村连续多年被各级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煤炭市场,成立了寿光市兴达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发展了30多家煤炭经营户;投资200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新建沿街楼房100多间,发展餐饮、汽车修理等经营网点60多家。同时,投资120万元对明胶厂进行了技术设备改造,对加油站进行了扩建,既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又解决了100多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蔬菜大棚45个,以种植柿子、黄瓜为主;建标准化饲养小区3个,以养殖肉鸡、肉鸭为主;种植速生杨150亩,发展冬枣和金丝小枣300亩。加快村庄建设,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投入130万元柏油硬化了2条南北大街和6条东西大街,长度达4000米,修建了8000米的下水道,安装路灯21盏。同时,在街道两旁种植国槐、金丝小枣等共计2000株。村内的卫生实行了专人管理,做到了定期清运,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益隆道口村益隆道口村共213户,617口人,耕地面积91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31元。该村连续多年被各级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实施“富民”工程,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发展大田菜150亩、标准饲养小区2处,并把小红窑盐碱地改建成盐田,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同时,依托道广路建设了民营经济园区,开工建设了瑞隆纺织等外资项目10个,发展商品经销、餐饮等经营网点20家,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实施“民心”工程,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投资80万元对村内4条大街和20条巷子进行了混凝土硬化,修建了盖板式路沟,铺设了彩砖;投资10万元对道广中庄里段进行了路沿石铺砌;投资6万元安装路灯37盏,街巷两侧栽植柿子树、百日红、紫叶李及国槐等树木1200株。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投资10万元新打深水井1眼,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由村集体出资为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发放液化汽1罐,并对70岁以上老人每年每人发放补助100元,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孙河南村孙河南村共450户,人口1245人,耕地面积1232亩,主要支柱产业为粮食生产和原盐产业。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8元。该村连续多年被各级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地下卤水开发建设盐田,2002年新建盐田七处,共计10500公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不仅提高了农民直接经济收入,而且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民收入不断加快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新打机井2眼,安装供水管道5000多米,保证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大田菜、畜牧业,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有新提高。其中:大蒜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仅此一项,农民每年增收40多万元;发展养鸡、养猪户10多家。公益事业全面推进投资50万元新建高标准小学1处,改善了教学环境;投资140多万元对村庄街道和巷子进行了硬化,预制高标准水泥路3.2万平方米,修建供水管道1200米,新安路灯80盏,村庄四旁种植石榴、柿子、金丝柳等共计15000棵,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增加了村民收入。此外,不断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由村集体出资户户发放液化气,彻底清除了街巷“三大堆”;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享受500元补贴。陈营村陈营村共260户,860口人,耕地面积1220亩。其中:粮田1100亩,年总产1000万公斤。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该村先后被寿光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菜乡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新型合作医疗、电网改造及自来水入户率都达到了100%,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分别为98%、96%。村内还安装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配备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改进了村风民风。农村经济取得新突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抓好“一菜(大田菜)一牧(畜牧业)一盐(盐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大蒜等蔬菜种植面积120亩;新建养殖小区1处,占地30亩,以养殖肉鸡、肉鸭、猪、蓝狐、水貂为主;改建盐田1.3万公亩。村庄建设取得新成效总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村内所有街巷的硬化,修建排水沟1200米,安装路灯99盏,道路两侧栽种柿子、合欢、法桐、国槐、速生杨、紫叶李、百日红、金丝柳、香花槐等3000多棵,村内卫生实现了有偿管护,达到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标准。同时,新打深水井1眼,新铺和维修送水渠道860米;对学校门窗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善了教学环境;由村集体投资5.2万元,每年每户供应四瓶液化汽,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2005年营里镇各村情况表:村名支部书记村主任总户数(户)人口(人)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西浊北曹开田刘庆春400149044505766东浊北杨德龙杨德龙420141015105328前浊北于江林于江林177575486.55206孙家庄杨云松杨建新588200429705453晋疃杨绍栋杨绍栋130450438.55428西中张钦崇张钦崇2628929235227东中刘俊臣张儒成2969819405111李家庄吴青林王辉632292035228营里社王召福王召福480180042215928前南河王益卫王益卫420142025505627北南河王东光王东光430145042995905九曲郝荣友郝荣友430147017165429西北河常绿溪常绿溪540179027785626大北河丁法祥丁法祥425144326755530东北河佟生学佟生学402131714105428郝柳郝本松郝演正405120016485330王柳王金光王金光2056406005003杨柳杨连阶杨连阶406137018105615北岔河刘爱吉刘爱吉2107509935328南岔河吴立仁吴立仁450162023795263中营吴兰玉330115017495369吴营胡泽生胡泽生518172821205062袁刘刘德荣刘天华21183512605445益隆道口孙九浩孙九浩2106208255731西道口孙子智2066127305426北道口孙显荣孙春山260812992.45429东道口孙华德孙华德109337232.75430孙河南孙洪坤孙洪坤400121017525698王河南王效东王效东1354364075628东黑崔世国崔世国35012371247.45360齐家齐吉福齐吉福1756085845320西黑前张保华张保华530195214875628西黑后孙广宗53517401557.65628辛庄王金升王金升250930830.65432鹿家陈希泉陈希泉340116213565428周家王洪春2318157505525吴家吴广文吴广文1806006125228王家王德仁王德仁1124024805127南单前单发明单发明330110011005628南单后单竹元单竹元2708246505730北单单保凤单体法89028902527.65774北陈陈焕明150476412.25428宋家宋恒太宋彬福456165015315928央子宋佐良160560504.55428李湾李卫民170560504.55428陈营王兴业王兴业27084013505926李营李江云李江云1605006055530牟营牟山泉牟山泉57178139.35522王圈王步云王步云70210233.55500河涯子王佰华王佰华1364805805440

景点介绍

永丰塔:永丰塔,“巨野八景”之一。千百年来,它以精美的雕饰,生动的造型,凌风傲霜,矗立在巨野县城的东北角,成为巨野的一大景观。据《巨野县志》记载:永丰塔,原“座落于县治儒学前大佛寺内”。现位于巨野县电影院东边,南临人民路,北距文庙百余米,西面不远是永丰街,东面紧靠县招待所,是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唐宋时期的大佛寺,方圆20余亩,寺西建有塔院,塔内藏有佛经;佛庙雕梁画栋,建造雄伟,佛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墓鼓晨钟,烟雾缭绕,是古代游览胜地。宋元时期,永丰塔以北是济州城内商业闹市区,有戏楼、酒楼、饭店、旅馆,每天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卖艺的,锣鼓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每当古会,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由于历史的沧桑巨变,如今已成为县招待所驻地。
麒麟台:麒麟台,亦名获麟台,古称获麟古冢,地处巨野城东七公里——今麒麟镇陈胡庄以东、后冯桥以北大洼内,为县级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此台为鲁哀公“西狩获麟”处,东西长73米,南北宽52米,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这原有唐代石碑数座,由于年湮日久,已遭毁坏。明嘉靖十四年,济宁州通判张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于曹济公路旁,碑下自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获麟”闻名全国,一些州、县、乡、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巨野以东的嘉祥县,巨野城东的获麟保(乡)、获麟集等,皆以此命名。
齐鲁会盟台:齐鲁会盟台亦名会盟台。《兖州府志·古迹志》载:“春秋齐鲁交兵会盟台之地,在巨野县西南五里,至今高台尚存”。该台地处今巨野县巨野镇西南大李庄以北半华里处,为县级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元以前,“此台崇数仞,广可蔽二亩”。元末明初,由于黄河决口,再加雨水冲刷,台面逐渐缩小,现仅存半亩多,高约三米许。1979年,巨野县政府为加强对古遗址的保护,在此立有石碑一座。齐鲁会盟台亦称西王台,相传为“康王赵构阅兵处”。据《巨野县志》载:“宋钦宗靖康二年,康王如济州,韩世忠领所部劝进。金人纵兵逼之,人心畏惧。世忠据西王台血战,金人少却。翌日,酋帅复率众数万人至。时世忠部下仅千余人,单骑突入,斩其酋长,金兵大溃”。
刘邓观站台:沿大洞东往上,有一平台,可站十数人,为当年刘邓观战台。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和阻截的国民党军在巨野境内相继激战。古老的巨野大地,上,炮声隆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横扫千军如卷席,龙逢战役,六营集战役,狼山战役,所向披靡,捷报频传。但与国民党美械装备的精锐66师激,战羊山时却小挫。从7月13日到7月28日,前后15天始方攻下。刘伯承、邓小平首长见初战不利曾登金山,遥看羊山地势,见羊山如头东尾西的一只羊,羊头高,羊尾低,遂改变原来先攻羊尾的打法,断然决定先打羊,很快取得了战斗胜利,生敌66师师长宋瑞珂。
玉兔洞:从观战台再往上,有三个洞,洞口朝天开者,为玉兔洞。当年嫦娥偷吃王母娘娘的仙药,在升天之际匆忙带走了玉兔,时间一长,不想月中美人难奈蟾宫寂寞,反思恋起人间烟火,于是玉兔下凡。玉兔来到金山,掘三穴而藏,正所谓“狡兔三窟”。为此,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名传千古的七绝:“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该诗现刻在玉兔沿旁,让嫦娥时时向世人昭示寂寞夜夜心。
蝙蝠洞:沿玉兔洞上行即是蝙蝠洞。洞口北侧有一天然而成的石蝙蝠,展翅欲飞,形神兼备。此洞很深,因狭小曲折,游人难入其内。曲径却难通幽,常令人驻足引颈,遐思洞中胜景,引发出无数美妙的幻想。相传昔日夏夜往往有数百上千蝙蝠从中飞出觅食,当地老百姓遂给它起了这个名子。
胆寒石:大洞西侧有一石突出,人站其上,俯视洞前墓道,但觉冷气扑面,两股间寒意顿生,稍停片刻,即有摇摇欲坠之感,令人心胆俱裂,颤抖不止。游人不妨登临其上一试胆量。大洞正上方有几块巨石横架,几棵酸枣树长得郁郁葱葱,正是游人留影的好地方。其西为掘了半截的崖墓道,据说因风水不好而弃,但现在观之,似还有许多隐秘在其中。
练武场:金山分为南北山头,南山头平整如削,面积约为500余平方米,相传为西汉未年曹操手下大将昌邑人李典练兵处。他典因为作战勇敢,武艺高强,很为曹操器重。被封为都亭侯,是三国战乱时期最出名的年轻将领之一。后因病而死,年仅36岁。92年在巨野县昌邑乡发现一石室墓,初步推考可能为李典墓,现已原样移建菏泽博物馆一层大厅内。
试剑石:练武场西侧有一块长方形巨石,中间一条裂缝将巨石一分为二。相传当年李典得一宝剑,可削铁断玉,遂向昌邑人满宠炫耀,为证实此言,李典抽出宝剑,轻轻一挥将此石劈为两半。满宠在曹魏官百拜伏波将军,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又封分为太尉。其子其孙均居显位,现在金山北麓下满庄村民即是满宠的后嗣。
祈子洞:两山头中间东侧有一朝天大洞,洞口四周呈五梅花形。唐明皇为显示与弟兄亲情,曾作花萼被,与弟兄共一被。后人遂演义为盖花萼被可以多兄弟,子女兴旺。周围数进里凡缺子女者,往往辞辛苦,登金山求子。按照习俗,求子女者先在山下拒一石子(意为“拾子”),然后奋力掷向南山头两座大石堆,名日“拴子”,若石头不从堆上滚落,就算拴着儿子。接着到祈子洞焚香烧纸钱,祈求金山老奶奶允许把拴着的儿子带回家去,同时要许个愿,“如能生个男孩子,就要送……”一旦男孩子生下来,必须再到金山“还愿”。据说向金山老奶奶求子很灵验,所以每年上山求子或还愿者多达万人,至今南山有两个高达四米的石堆,皆为祈子者掷石而成。
禹梁山汉墓:位于巨野县城东南四十五华里处,地处金山以南,金山店子村东,由于墓的封土是红褐色,群众又称它为红土山汉墓。由于出土铜器上的铭刻,墓室上的题记,都未见纪年,再加上墓室主人的玉印章和朱书字已脱落不辨,因此,给此墓主人的鉴别和考证带来了一定困难。该墓工程浩大,整体结构严密,有封土层、乱石层、防盗层、墓道堵石、墓门堵石、墓门墙、前室、后室等。随葬的器物十分丰富,其中铜器526件、铁器405件、陶器29件、玉器43件,加上漆器和其他器物共1051件。这次出土的兵器之多,在古墓发拙中是比较罕见的,而铜礼器的大量随葬和成药、制药器械的新发现,也给考古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这个墓位于禹梁山半山腰处,是用人工穿凿山岩建造而成的。墓东西长70米,南北宽4.7至7.1米,深6至11.9米,封土10.2米,南北直径50米,东西直径55米,土方工程约计一万五千立方米。建墓用的封门墙石、墓门墙石、墓室顶盖石、防盗窃案石,大小约计五百余块。建造如此宏伟的巨陵,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如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很高的政治地位,是难以办到的;同时随葬器物如此之多,并有七鼎和真车真马,如果不是王侯富贵之家,是没有这种气派的;而器物之精工,纹饰之繁缛,更非一般小官吏、豪绅地主所能为之。墓的整体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宫,充分显示了昌邑一带手工业工人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也反映出西汉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糜烂透顶的腐朽本质。

基本情况

营里镇位于巨野县东南,距县城31公里,东邻大谢集镇,南邻成武大田集镇,西邻万丰镇,北邻章缝镇,该镇耕地面积5.5万亩,以淤地为主,土质肥沃;辖54个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健全;总人口3.7万人;交通便利,万昌路、章杨路、营田路贯穿其中,实现了“村村通”;多年以来,立足传统优势,着力搞好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培植出了“大蒜、棉花、桑蚕、西瓜”四大支柱产业。营里大蒜瓣大,品质好;棉花绒长,弹性好;桑蚕茧大,色泽度高;姜庙西瓜因口感好曾荣获市评比“一等奖”。林产品丰富,以小叶杨为主,森林覆盖率达25.6%,杨工加工专业村有姚谢、袁谢村。镇党委、政府注重全面发展,把招商引资工作做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依托资源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建立服务型机关,完善优惠政策,全力搭建优质招商的服务平台。位于县城南27公里的大谢集镇昌邑集,是西汉山阳国,昌邑国的都城.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晋州市营里镇

镇情概况:
营里镇(YingliZhen)面积48.90平方千米,人口33070人。镇政府驻营里商业路付5号,邮编052260。
行政区划:辖营里、小尚村、大尚村、南位家口、北位家口、东平乡、西平乡、北平乡、张十字庄、宋家庄、胡士庄寨、鲁家庄共12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因镇政府驻营里而得名营里镇。营里镇所辖村,1958年圴隶属于总十庄公社,1961年从总十庄分出,以营里为驻地建营里公社,辖12村,1984年改称营里乡,1994年8月撤营里乡建营里镇。

文化教育

营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圣贤辈出.新时期科教文卫更加兴旺发达,成就斐然.全镇农技推广站,科普宣传拦、图书室等到处可见。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中考升学率在全县连续10年夺冠,每年都有一批从营里走出来的中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全镇现在初级中学2处。定点小学9处,在校生近万名。文体活动、医疗保健、民主法制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在蓬蓬勃勃地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