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宝鸡市地图 > 岐山县地图 >
雍川镇地图
雍川镇相关地区地图:

项目建设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全面实施亲商、安商、富商政策,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年内为万佳公司解决场地,优惠租金;为诚信铸造厂牵线搭桥提供信息,使其投资50万元进行扩建;引资800万元启动镇属企业麦芽厂;创造条件,使山阳一私营企业主投资100万元建成新型板材厂落户小营村,解决本村劳力60余人。全年共引进域外资金264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全镇社会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济建设

劳务输出:雍川镇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依托本镇建筑大户在宝鸡和西安建立了两个劳务输出信息站,并与建筑大户签订协议优先使用本地劳力,镇上广泛宣传,定期向群众提供用工信息,首期完成了与新疆某兵团100人的用工协议,全年新增劳务输出3600人,实现收入2655万元,仅此项使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20元。
粮油生产:一是粮油生产上突出调优。选择国家认定的优质粮品种小偃503、郑麦9023、小偃22、陕253等四个品种为主推品种,做到一方一种,连片种植,以马江、麦禾营、杨柳、南营等六个村为重点,建立统繁统供一级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双低油菜及夏播油料5000亩,西甜瓜4000亩(其中大棚西瓜500亩),蔬菜4000亩,日光温室、大、中棚反季节蔬菜1000亩,种植中药材2000亩,线辣椒4000亩,使全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6万亩。2005年5月19日,该镇顺利迎接了全省关中灌区小麦观摩会的参观,副省长王寿森在参观马江村的千亩示范田时高兴地说:“统繁供种工作都能像他们这样,全省的粮食生产一定会上一个大台阶”。
经济作物:
二是经济作物上突出基地化。充分发挥农业部辣椒良种繁育示范场,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以辣瓜果、药、菜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千亩线辣椒基地。该镇培育的省西秦椒良种繁育及推广项目获市政府二等奖。马江村建立的大棚蔬菜、三膜技术栽培大棚西瓜等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受到了省农业厅、市农技中心等主管部门的好评和肯定,并作为设施农业的示范进行推广。同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推广中药村规范化栽培2000多亩,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增收带来了希望。
三是新产品生产上实现设施化。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名、特、优、新蔬菜品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果菜和精细菜,示范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200亩,开发高效设施蔬菜1000亩,发展塑料大棚500亩。
农业产业化:
四是农产品加工上实现产业化。突出抓好岐山名吃空心挂面这一特色产业,作为省农业厅、杨凌农大科技实验项目,依托杨凌农林科技大学技术优势,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管理模式,大胆创新,改造传统工艺,开发新品种,组织全镇2000余户挂面加工户,17个加工大户,对产品实行统一原料,统一工艺,统一包装,成立秦风有限责任公司,打出“秦风”品牌,开拓市场,年产挂面2600吨,转化原粮3500吨,增加农民收入700多万元,产品远销宝鸡、西安、兰州、成都等城市。五是畜牧养殖上实行小区加农户。采取政策扶持、信贷扶持、用地优惠和建小区、抓大户、促存栏的办法,在马江、小营、脱家塬、韩家等村发展规模养殖场15个,在楼底、宣旗营、何家、板榻、独殿头等村发展肉蛋鸡养殖大户110户,养殖业发展初步形成肉、蛋、鸡齐头并进新格局,使畜牧业成为全镇经济的有力支撑。

党建相关

全镇积极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涌现出马江、杨柳、小营、王家等一批先进支部和100余名优秀党员示范户,全年新发展党员存栏1130头,生猪存栏1.5万头,鸡存栏15.8万只,羊800只,畜牧业收入418.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9元。

农业发展

雍川镇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开发为手段,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镇种植优质小麦2.5万亩,高蛋白、甜糯玉米1.35万亩,在巩固0.5万亩线辣椒面积基础上,发展双低油菜0.48万亩,蔬菜0.37万亩,其中返季节蔬菜0.11万亩;种植西、甜瓜0.35万亩,其中大中棚早熟栽培150亩;发展黄姜、柴胡、丹皮等中药材0.35万亩,栽植杂果0.25万亩;退耕还林112亩,将全镇粮经比调到6:4。以手工挂面加工和辣椒育种两大产业为龙头,推动产业开发。全镇有挂面加工大户19户,个体加工户1836户,年产挂面2600吨,实现收入416万元,建成辣椒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全年向省内外提供良种2.5万公斤。引进推广国内外粮经作物新品种23个,示范面积3560亩,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全年举办农民科技培训活动31场次,受训3420人次,印发科技宣传资料2.1万份,科技咨询960人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及示范大户去杨陵等地参观学习,提高其科技意识及创新意识。全镇建成韩家、楼底、独殿头等养殖专业村,发展规模养殖小区23个,其中100头以上养殖场8个。至2003年底,全镇大家畜存栏1.5万头,鸡存栏15.8万只,羊800只,畜牧业收入418.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9元。

基础设施

全镇各村全面完成了低压整改任务;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镇新修渠道4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0亩;投资80多万元,新修整修街道35条,长9600米,使全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近年来,全镇围绕“富民强镇,建设小康”这个主题,狠抓经济发展,保社会稳定,促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建设畜牧、辣果、药材三大基地,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比2005年净增100元。镇村企业完成总产值170078万元,上交税金1543万元。新增劳务输出1543人,劳务输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饮食、火补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基本上保证了每户一名打工者的要求。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巩固了优秀服务乡镇、合格村、村民自治成果,全面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狠抓“三查”工作,计生率达到96.5%以上。

领导班子

刘扬(党委书记):负责党委全盘工作和经济工作,分管武装工作。王怀义(镇长):负责政府全盘工作和经济工作,分管财政、计划、统计工作。蔡文尚(人大主席):负责人大全盘工作,主管教育、文化、基金会清收工作。联系法庭、电管站工作。杨永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组织、宣传、统战、共青团、妇联、工会、综治、司法工作,主持机关日常工作,主管信访、土地工作。联系派出所工作。王燕(副镇长):主管农业、水利、林业、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农机、农技工作,联系信用社工作。郑俊瑜(副镇长):主管计生、卫生、创卫、新农合、交通工作。联系卫生院工作。常晓东(副镇长):主管企业、民政、残联、老龄委、科技(协)、安全生产、环保工作。联系工商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