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镇地图
永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
永和镇地域面积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75亩,山林面积17550亩,属上虞市主要产粮区之一,为上虞市粮食高产示范方创建乡镇,素有“上虞粮仓”之称,2008年,全镇早稻播种面积达13250亩,晚稻播种面积达14854亩。全镇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7家,种养殖基地3个,其中虞东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入社进行粮食规模化运作的先河,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绿色农业:生猪、肉鸭、肉鸡养殖基地,粮食高产示范方基地,蘑菇种植基地,四明湖渔业专业合作社,清风鹅业专业合作社,虞东粮食专业合作社
主要产业介绍
永和镇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得到加快,全镇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依托于烤烟、生猪和双苞菇“三大”产业的发展。烤烟是全镇的支柱产业,2004年实现烤烟产量150多万斤,产值709.2万元,居全县第二名;生猪产业为后续发展产业,2004年全镇生猪存栏19197头,出栏21965头,发展50头以上生猪养殖专业户22户,建立养殖示范小区4个;双苞菇为该镇的特色产业,2004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镇双苞菇糟到了大面积的损失,但是,该镇已经积累了双苞菇种植的技术经验,为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关键一步。[旅游资源]六池河畔全长15公里,河面较宽,是九道拐库区的主要蓄水地段,河畔水深而透明,加上两岸有青山相依,绿树相衬,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去处。
地理位置
永和镇位于兴宁市兴城东部,距兴城10公里,周边6个镇(东邻径南;南靠坜陂、新圩镇;西连宁新、宁中、宁塘;北接石马、径心),面积11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5%,共有耕地面积19530亩,其中水田面积16325亩,三高农业面积11350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兼有山地、平原和丘陵,辖2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有10768户,共46280人,其中农业人口43603人,非农业人口2677人。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18亿元,镇级财政收入340万元,农村年人均收入3940元。永和镇地理位置优越,交能便利。205国道贯穿永和13公里,梅河高速公路大成、新岗设立出入口,距圩镇仅有4公里,境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全镇乡村公路网总长为360公里(主村道达110公里,其中水泥硬底化公路为75公里);通讯建设日新月异,全面开通了城乡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城乡电话交接机总容量达6518门,电话可直拔全国和世界各地,电传、电报、特快传递、图文传真、网络等现代化通讯一应俱全。
农业状况
改革开放后,永和镇确立了“农业稳镇”战略,按照“稳粮、扩花、优果、扶龙”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地指导和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进行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把发展创汇型农业、生态型农业作为调整目标,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环保鲜活农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作为调整重点,努力实现特色、规模、品牌、效益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至2002年止,全镇现有水田总面积11692亩,水稻种植面积6492亩(单造),经济作物总面积5200亩(其中,蔬菜2800亩,花卉900亩,甜玉米1500亩),淡水养殖总面积为249公顷(含山塘,水库养殖),水果总面积为18000亩,其中荔枝为10500亩,乌白榄、龙眼等水果为7500亩。水稻、经济作物、水果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4.5%、32%、23.5%。引进了东凌蔬果物流项目,东凌安全食品物流中心区拟开发建设;塔岗、九如连片农业示范基地的规划已完成,拟进行建设。2002年,实施《优质稻亩产5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达11500亩,品种以“粤丰占、中二软占、汕小占、美野丝占”等为主,平均亩单产378.5公斤,粮食创高产综合示范总面积连片800亩,平均亩产437.5公斤,全年粮食总产值达4914吨;蔬菜总产达9000吨,产值达1400万元;荔枝实收3.2万担,产值达620万元;其它经济作物(甜玉米、花卉)产值达500万元;淡水养殖总产达3361吨,产值达1546万元;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161万元,同比增长5%。林业生产概况:全镇现有山林总面积6万亩,以速丰生产林等生态公益林为主,形成了义务植树、社会造林并举、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造林绿化新格局。水利设施建设概况:镇内建有余家庄、水星、红旗等三座大中型水库,其中余家庄水库水面面积为800亩,水星水库水面面积为400亩,红旗水库水面面积为200亩。余家庄水库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的规划设计已完成,拟进行建设;永和“一河两岸”工程正在规划设计中,首期绿化、美化工程将于2003年完成。2004年机构改革,撤销永和、仙村、沙埔、宁西4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塘镇。调整后:(1)荔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荔城镇湘江、继梅、凤凰、沿江、西园、兴发、开园、富鹏、金竹、雁塔等10个居委会,庆丰、蒋村、迳吓、群爱、新联、金星、西瓜岭、太平、三联、五一、光明、明星、桥头、棠村、莲塘、棠厦、木潭、龙角、庆东、罗岗、夏街、隔塘、城丰、廖村等24个村委会和原仙村镇吓岗村委会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0个居委会和25个村委会,总面积149.71平方千米,总人口173808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55408人。街道办事处驻原荔城镇政府驻地。(2)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原荔城镇东湖、桥东2个居委会,光耀、联益、五星、光辉、东方、西山、陆村等7个村委会和原小楼镇白湖村委会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2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总面积4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5408人。街道办事处驻址另行选定。(3)朱村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朱村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个居委会和12个村委会,总面积94.3平方千米,总人口35376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2366人。街道办事处驻原朱村镇政府驻地。(4)中新镇:管辖原中新、镇龙、福和3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3个居委会和49个村委会,总面积323.62平方千米,总人口119560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09451人。镇政府驻原中新镇政府驻地。(5)石滩镇:管辖原石滩镇、三江镇、沙庄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3个居委会和46个村委会,总面积182.25平方千米,总人口132889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09239人。石滩镇政府驻原石滩镇政府驻地。(6)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吓岗村除外)、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6个居委会和75个村委会,总面积280.48平方千米,总人口391196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218283人。镇政府驻原新塘镇政府驻地。
经济
农业方面:广泛使用优质品种,全镇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初步形成了马坪、西坑、力争等玉米生产基地村,不断改善农田基本建设,玉溪3400亩现代化标准农田第一期工程和英墩农业示范小区节水工种的建设已经完成;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全镇共建立龙眼基地村10个,蔬菜生产基地村4个,花卉苗木场1个,禽畜养殖专业场户11个,塘池养殖户5个,玉溪横山一、二期综合开发全面铺开。工业方面:发挥区域优势,做活服装轻纺业,山前、坂头、玉湖、后埔、刈山、旦厝等与石狮相邻的村落,依托石狮服装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成为服装轻纺专业村,初步形成了沿石狮的服装轻纺工业走廊;第一(轻纺)工业区、第二(石业)工业园已初成规模,区内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入园区投资、生产的规模企业已达30家。中国(晋江)石业贸易市场已经泉州市计委批准立项,首期工程已完成并开始融市,发挥资源优势,做大矿山石材业、不断深化矿山改革,长岭山联合采矿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引导作用正逐步显现。企业创新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引导作用正逐步显现。企业创新工作有序推进,盛辉公司生产的索力牌PU鞋底、PVR鞋底获省名牌产品,华宝公司生产的西班牙云石灯罩系列产品被建设部、贸促会、省建委授予“质量金奖”,截止2003年底,全镇共有盛辉鞋材、英墩矿山机械等1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科技:大力实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永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2000年通过省级科技示范乡镇验收。教育:多次荣获泉州、晋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初,通过宽裕型小康镇和教育强镇验收,辖区内有完中1所,初中校2所,小学29所,其中南峰中学为省级初中达标校。现有高中在校生1100人,初中在校生3229人,小学在校生9318人。全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顺利通过教育强镇验收。卫生:医疗卫生网络健全,形成了以永和卫生院和英墩华侨医院为中心,辐射24个行政村卫生所的“卫星式”医疗卫生网络。文体:永和文娱活动中心已进入土建施工阶段。有线广播:实现镇光缆联网和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62%。
简介
永和镇位于上虞市东部,总面积31.3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人口1.7万,东面紧邻个私经济发达的余姚、慈溪等地。向西有永丰公路联系丰惠、百官,向东有余梁公路通梁弄、余姚等外县市重镇。杭甬运河横贯其南北,南面有闻名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交通便捷,投资环境优越,地处上虞和余姚边界的文化名镇。永和镇历史悠久,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唐朝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丰惠镇建县府起到光绪24年(1898)年在全县已形成的21个的集市中,永和市就是其中的一个。《上虞县志》记载:“永和市自然镇,上接梁弄下通四明江(即运河),处水陆交通要冲,向为邻近各村土特产等商品的集散地,取永久兴旺、和气生财之义。”,永和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商埠,而且也是个红色古镇。在革命战争年代,依仗有利地形与四明山浙东游击纵队遥相呼应,一批有志青年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前后共有二十六名同志成为革命烈士。1949年5月解放后,设立永程、丁徐两乡;1956年两乡合并称永徐乡;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永徐管理处;1961年建立永徐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又改为永徐乡;1992年4月经“撤区、扩镇、并乡”,永徐乡和朱巷乡合并建立新的建制镇永和镇。该镇镇政府驻地永和村,镇名因驻地而得名。近年来,永和镇围绕“富裕永和、和谐永和”建设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镇已有各类工业企业300多家,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5亿元。大力发展边界经济,已初步形成以工业功能区为平台,号码机为特色产业,小家电、五金、仿古家具等为支柱产业,“锦绣四明”项目为亮点的经济发展框架,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亿元,工业总产值9.03亿元,财政税收收入2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9元。农业生产探索创新,已形成蔬菜、畜禽、水产三大基地,在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经营机制,成立浙江省首家粮食生产合作社---虞东粮食生产合作社,全镇专业性农业合作社已达到7家。投资环境日趋优化,教育卫生设施日益改善,道路交通畅通便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镇总体利用规划已完成修编,3.5万伏永徐变电所投产运行,设计日供水量3万吨的永和水厂正在加紧建设,占地面积61公顷的“锦绣四明”旅游度假区即将全面建成,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工业功能区拓展区块已开始规划。
基本状况
交通:石东线、晋南快速通道、大深线、草马线、灵石线等数条市级主干公路纵横境内,全镇通车里程149公里,镇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已开通永和至青阳、安海、深沪、英林、官桥、石狮等地公共汽车。供电:位于永和镇马坪村的晋南220KV输变电站已于19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镇24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电网改造。供水:永和自来水厂已破土动工。城镇建设:先后调整修编了整体规划,完成了镇区改造一期,二期工程,供电大楼、邮电大楼、镇区主干路绿化亮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2003年全镇预计工农业总产值25.84亿元,乡镇企业产值28.41亿元,财政收入77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