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攀枝花市地图 > 盐边县地图 >
永兴镇地图
永兴镇相关地区地图: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船山区东北郊,涪江中游,紧邻观音故地“灵泉古刹”,介于东经105°03′26〃-106°59′49〃,北纬30°10′50〃-31°10′50〃之间。北邻遂宁市蓬溪县吉祥镇、大石镇东侧与河沙镇、仁里镇相连,南侧紧邻河东新区,东侧与唐家乡接壤。2010年以前全镇有38个村,319个农村生产合作社,一个街道居委会,幅员面积占92.8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64076人,非农业人口4616人。遂宁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建设用地逐渐扩大,永兴镇部分村庄划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其中水寨门村、苟桥村、钟灵寺村、马田村、中脊村、洋渡村、姜家巷村、歇马庙村、二教寺村、任家渡村十个村全部划入河东新区;旗山村十一个社中5、6、7、11社并入长庙村,其他社划入河东新区;灵通村5社划入河东新区。永兴镇现有27个村,236个农村生产合作社,幅员面积约67.1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7995人,其中非农人口4047人。明朝时期设永兴乡,乡政府驻地永兴场始建于明代末期,原名太平场,位于灵通村踏水桥附近的白鹤嘴,清初遭火灾后重建场镇于丘陵、平坝结合处的射洪嘴,并更名永兴场,含永远兴盛之意。建国初,设立永兴区。1955年河沙区并入。1981年地名普查时,永兴区更名为永济区。1985年5月永济区又改称永兴办事处。1992年9月撤永兴办事处设永兴镇,并将永盛乡、吉东乡、联盟乡并入。2010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8050万元,同比增长1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0万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工商税收86.2万元,同比增长11.7%。(一)乡村旅游业、花卉苗木业已经起步,现有农家乐5个,正努力打造一院一品、一院一色法人经营模式。花卉苗木产业已初具规模,现有花卉苗木260亩,产品远销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二)特色种植业发展迅速,以钟灵寺村、应龙桥村为核心的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在引进种植大户,充分促进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蔬菜3500亩,特色刀豆种植面积达到400亩,产值突破1000万元。以中脊寺村、安国寺村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稳步前进,已建成优质川白芷生产基地2600亩,为永兴镇中药产业的大突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特色养殖业健康成长,引进了南大公司、智明公司、森森公司等公司业主与农户结合,建成永兴绿色生猪养殖基地示范带,占地400亩,包括四个万头养殖场,修建标准化圈舍3.2万平方米,已形成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养殖能力。天友生态牛奶养殖场初见成效,圈存奶牛达100头,特色养殖业已具雏形,并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明水县永兴镇

永兴镇隶属明水县管辖。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拜泉县接壤。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永兴镇原名白家店屯。清末,由孙殿甲等开荒建屯,隶属拜泉县管辖。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白云富到此开店为业,生意兴隆,远近知名,遂称“白家店”。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改为永兴镇。1923年12月,设置明水设治局后,划归明水设治局北乡管辖。1929年,隶属明水县第二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为第五保,1938年改设永兴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隶属第四区,1949年改隶永兴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爱国乡。1958年9月,改为爱国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永兴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为永兴乡。1985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永兴镇。永兴镇辖区地处丘陵地带,撇拉河从乡境东部流过,土壤肥沃。全镇总面积18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向日葵、亚麻等。镇办工业有淀粉厂、米面加工厂、制砖厂、亚麻原料厂、被服厂、机修厂等。全镇共辖永兴、新合、东升、爱国、光辉、新华、同乐、跃进、建华、文化、治本、前锋、光明、务本等14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8人;满、蒙古、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3%。镇政府驻地白家店屯。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永兴镇

永兴镇共有20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小组,4805个农户,总人口224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522人,劳动力6895个,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1公顷。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1亿元,农业产值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3元,比上年增加827元,增幅22%。在2004年年终考评中,永兴镇获得乡镇经济综合考核第一名以及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个单项考核第一名,被湖北省授予“平安乡镇”称号。永兴镇紧邻京山工业园区,皂当公路、长荆铁路、随岳高速公路横贯其中(随岳高速公路在永兴设有入口),交通极其发达,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十分明显。永兴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硅石品位极高,是生产水泥、石灰、碎石的优质原材料。2004年,浙江井田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8.1亿元在盘堰村兴建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投资2.4亿元的第一期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已于2005年8月8日顺利竣工投产。永兴镇是全国著名的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大镇,现有中华鳖、乌鳢、黄颡鱼、南美白对虾、网箱养鳝等多种名特优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其中中华鳖养殖起步早、规模大、养殖技术含量高,被誉为“神州养鳖第一镇”。

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

一、基本概况,永兴镇地处江津区西南边陲,东邻李市镇、蔡家镇,南与中山镇、四川省合江县接壤,西邻白沙镇,北靠慈云镇。属丘陵地带,东、南、西三面较高、中间低,构成夹沟槽形。北部以中浅丘陵地带为主,海拔在300米左右;东、南、西部以山岗深丘为主,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全镇幅员162平方公里,辖12个农村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000人,其中城镇人口5400人。全镇耕地35379亩,园地2095.5亩,林地80014亩。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1654万元,三次产业比为75:10:15,财政总收入4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11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1、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大部分土壤含锌、硒微量元素,是发展农、林、牧、渔的好地方。驴子溪河由大圆洞流经永兴七个村,到蝉鱼洞处与白沙交界汇合流入长江,境内全长15公里,最大流量为800立方米/秒,一般流量为100立方米/秒,终年有水。建成水力发电站5座,总装机达到2000千瓦。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董四井于1982年开采钻探,日产天然气250—300万立方米,蕴藏量7000万亿立方米。董13井重新钻探,日产原油100吨,初步估计为一中小油田。2、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土地资源,促进了江津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优质晚熟柑橘和草食性牲畜逐渐在永兴农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玉米、水果、蔬菜、水产等。2004年全镇农业增加值1.61亿元,粮食总产量30089吨,水果产量2911吨,蔬菜产量2.52万吨;出栏小家禽41万只,生猪26291头,牛112头,羊2840只,兔9750只;存栏小家禽26万只,生猪23098头,大牲畜1141头,羊4500只,兔8420只。3、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城镇现有面积30公顷,城镇人口5400人。完成了场镇总体规划,到2010年,城镇城区规划面积183公顷,场镇人口规模为1.7万人。大圆洞街从2000年动工建设,完成建筑面积8000㎡,新汽车现已基本竣工。4、道路交通迅速快捷。白永公路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瓶颈制约,重丘二级水泥路面,结束了永兴镇全为泥石公路的历史,距江津主城区60公里。镇内公路纵横交错,自成网络,已实现村村通公路。5、旅游经济形势喜人。林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5800公顷,森林覆盖率36%。大圆洞森林公园现已获得国家级森林公园殊荣,已完成整体修编,是江津境内与四面山齐名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并与四面山一起被纳入“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共同打造,发展形势喜人。6、社会事业欣欣向荣。镇内有中小学校5所,在校学生3017人。医疗卫生机构1所,病床数30张,医疗卫生人员43人。全镇设广播电视站1个,邮政所3所。村村通广播、电视,广电覆盖率100%。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安装程控电话4214门,农话到达户数3056户,实现社社通电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在镇内建有机站,保证全镇任何角落都能进行无线通讯。开通有线电视宽带网和国际互联网,各种信息传播迅速快捷。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以“一路二化一游”发展战略为指导,着力打造快捷便利的综合交通网,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三区一带”,打造旸岩工业园区、黄庄苗圃花卉区、大圆洞风景旅游区,白永公路两旁的绿色经济带,实现老百姓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三、重点项目规划,(一)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方面,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移。实行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有规模、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优质农副产品基地。1、优质晚熟柑橘发展,在胡庄村已发展优质晚熟柑橘1500亩的基础上,投资3200万元,规模扩大到胡庄、阳岩、黄庄、汪庄等村,形成10000亩的优质晚熟柑橘基地。预计2008年全面完成。2、种草养畜,利用永兴天然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种草规模,积极发展南江黄羊、成都黑山羊、肉牛等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草食性牲畜。投资1000万元,现现全面启动,预计到2010年实现新增草场20000亩,草食性牲畜10000头。3、土地开发整治,利用全市大力实施土地整治的时机,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做好以整治促调整这篇文章。在黄庄村开发整治土地10500亩,预计在2006年动工,总投资1500万元。4、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充分发挥山区生态条件好,污染程度小的优势,结合大圆洞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机遇,建设具有永兴特色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周岩为重点,发展以墨西哥海椒为主的特色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搞活大圆洞生态旅游经济。1、大园洞综合开发,(1)公路改造:投资10000万元,修建“永兴—大园洞—中山”宽8.5米的二级水泥路35公里。(2)大园洞水库:投资20000万元,建成库容450万立方米,配套1008千瓦的水力发电站和占地3000平房米的度假村。(3)大园洞森林公园:投资20000万元,建成具有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特色农产品出产销售等特点的旅游胜地,并大力开发当地温泉资源,形成具有保健旅游特点的时尚特色。2、驴溪河综合开发,投资10000万元,发挥驴溪河小流域开发资源,形成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线。(三)以城镇化建设为突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永兴小城市建设,到201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实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0.2平方公里。新村居民点作为城区拓展居住功能的补充,突出以城市带农村的功能,以农村居民居住点为主,形成镇域片区中心,起到联接永兴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作用。加快阳岩、毗罗等新村居民点建设,传递、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为农村居民全面建设小康创造良好条件。

福建省浦城县永兴镇

概况:永兴镇地处浦城县西部,俗称西乡。位于东经118°15′—118°26′,北纬27°50′—28°01′。东靠莲塘镇,东南接临江镇,南连山下乡,西界枫溪乡及武夷山市,北连古楼乡。东西宽19公里,南北长20公里,面积209.58公里。武夷山脉从西入境。西南纵列千米山峰4座,北部横踞千米山峰6座。棉山自北而南延伸至东,构成西南、西北、东面高峰环峙,中南部为丘陵和河谷盆地,全境形成东北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地势。最高海拔1234米,最低海拔250米。河谷盆地较大的有4块,共15318.75亩,其中永平畈6292.50亩为最大。县内第三大溪流永兴溪(又称西溪)为干流,由西北往东南流入临江境,平均流量20.45立方米每秒。境内属低海拔中亚热带风湿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零下8℃,无霜期约250天,年均降水量1794毫米。镇驻地永兴原名西乡街,民国33年(1944)取境内永平里和新兴里各一字,改名永兴,海拔265米,距县城42公里。
历史沿革:永兴镇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商代至西周遗址18处。宋至清为永平里、通德里、上相里、招贤里、新兴里属地。民国期间设有区署。民国27年春,闽北苏区领导人王文波在境内肖家村尾成立第一个中共浦城县委。解放后,1950年10月在永兴设第六区,下辖11个乡。1958年9月中旬成立上游人民公社,12月改称永兴人民公社,1961年设永兴工委,下辖永兴、洋溪、古楼公社,1964年3月取消工委建制。经调整,永兴公社下辖14个大队。当年人口普查共14576人,1982年人口普查达22622人。1984年9月改公社为乡建制。1990年人口普查22836人,其中畲族169人,其余为汉族。1993年8月撤乡建镇。200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时17281人。年末,下辖20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84户,总人口23392人,其中男性12301人,非农业人口1137人。2005年,据县公安局提供资料,永兴镇6637户,23734人,其中男性12466人。
自然资源:境内水电资源丰富,1支干流及5支支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8亿立方米,干流河道比降为3.95‰,水电有较大开发价值,西溪可能开发水能资源4950千瓦,已开发水电装机总容量1040千瓦,还有廉溪1处未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丰富,1992年乡政府在永兴村牛尾垄地钻探75米深井2口,日产水可达700吨,水质优良,经省级卫生防疫、环卫监督监测部门检验证明达到矿泉水标准。硫铁、银、铅锌矿藏丰富,地名炉铺、银场即分别为古代炼铁和采银(铅、锌)场所。解放后硫铁矿、铅锌矿最高年产量分别为7万吨和2万吨。此外矿藏还有花岗石、萤石矿、石英等。特别是花岗石资源极其丰富,经省地质部门勘探,储量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品种有牡丹红、一品红、芝麻黑,且具岩体结构条件好、质量优、成材率高等特点。土地资源共有山地面积237471亩,其中林地165236亩,林木蓄积量38.95万立方米,毛竹3.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3%,农业耕地面积4.41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近4万亩,是县农业大镇,经济作物以虹垂所产的荸荠为著,面积230亩,为全县各乡(镇)之冠。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15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400亩,总产量19789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250亩,总产量243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19700亩,总产量14480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1641立方,全部木材量18039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16000头,家禽180000只;茶叶采摘面积292亩,总产量5吨,园林水果采摘面积4375亩,总产量590吨。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

1987年置永兴镇。市甘蔗主要产地,省荔枝主要产区。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14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2.3万。224国道从镇境穿过。辖永兴、美东、雷虎、永秀、永德、建群、罗经、建中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服装加工、皮革制造、造纸、砖瓦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甘蔗,盛产荔枝、龙眼、柑桔、波萝蜜等。镇东有观音大士庵、文晶阁旧址。境内有狮子岭工业开发区。昆香、狮子、雷虎、永茂四岭为旅游胜地。

四川省华蓥市永兴镇

永兴镇交通比较发达,渠江流经7个村,上接广安,下通岳池中和,是主要的水上通道,沿河有历史悠久的落鸿渡码头和清溪口码头,其中清溪口码头仍是华蓥市内集货运、摆渡、水上旅游、休闲于一体繁华码头。2002年永兴镇重新规划修建了清溪口码头,使老码头焕然一新。双永路(永兴至双河)是永兴连接外界的主要陆上通道。此外,广邻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永观路直达广安观塘镇。永兴建制悠久,也酝酿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川剧清唱,民间狮舞。在全市人民奋力实现新跨越的今天,永兴人将利用永兴的人文、自然景观等资源,充分发挥永兴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广泛招商引资,竭诚为兴业者服务,努力把永兴建成旅游文化发达的新型农业镇!,永兴镇“山下红”优质蜜桔基地始建于1999年,又引进业主与基地实行“强强联合”,建立了“山下红果树科研所”,并在造甲沟、马架坪、双碉楼、河心等村新建立了四个基地,由原来的80亩扩大到了1000亩,2005年再扩大到2000亩以上。今年已挂果的树约5000余株,预计产鲜果3万余斤;明年挂果树将达到5万余株,产鲜果20万斤以上,产值达100万元;到2005年可产果600万斤,产值可达1800万元。基地每年可提供优质苗木80余万株。南宋褒先寺坐落于永兴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配合褒先寺的开发,镇党委、政府提出:建设特色之镇——南宋文化旅游小城镇。无论老街改造,还是新街建设,无论业主开发,还是居民自建,都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设计,建成与褒先寺格调相匹配的仿古建筑小镇城。镇党委、政府灵活运用政策,实行“以地换城,招商兴镇”方略,走农民新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路子,自筹和引进资金150万元,大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撤迁老街旧房22户,改造街道4条,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1.5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8800平方米,修筑下水道2700米,安装路灯50盏,栽植行道树800余株,安装自来水管道600米。目前,小城镇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南宋文化旅游小城镇已初见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