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株洲市地图 >
攸县地图
攸县相关地区地图:

迷人的风景

攸县山川秀丽,是风景迷人的明珠。攸县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我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行政区划(2011年版)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为邻。辖16个镇、4个乡,304个村和社区(居委会),其中村258个,社区(居委会)46个。乡镇有:城关镇、鸾山镇、柏市镇、黄丰桥镇、酒埠江镇、网岭镇、皇图岭镇、湖南坳乡、坪阳庙乡、槚山乡、丫江桥镇、新市镇、大同桥镇、上云桥镇、莲塘坳镇、菜花坪镇、渌田镇、鸭塘铺乡、石羊塘镇、桃水镇。
·城关镇邮编:412300代码:430223100:全镇辖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西阁、胜利、联星、江桥、万古桥、胡公庙、永佳、文化、联西、雪花、百花、富康。镇政府驻地攸衡路。《大清一统志》载,五代梁楚国迁攸县治所于此,以后历为县治。清同治《攸县志》云:“昔时攸城树梅,故有梅城之称。”1930年设梅城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取民族复兴之义称复兴镇,旋更名中兴镇。1950年属一区,1953年正式建城关镇。1958年属火箭公社(湖南地名网:1958年撤镇改为人民公社),1961年改城关公社,1981年复置城关镇。2005年鸭塘铺乡的胡公庙及上云桥镇的万古桥、江桥等3个建制村划入城关镇。
·鸾山镇邮编:412312代码:430223119: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琴陂、东院、上垅、江冲、建新、南岸、三联、老漕、新漕、桃源、咸弦、咸周、新和、江边、龙会、皮佳。镇政府驻建新社区。据清同治《攸县志》记载,此地一山独耸,如鸾起舞,故名鸾山,镇以山名。原鸾山镇1950年为二区,1956年置鸾山乡,1958年为星火公社,1959年更名鸾山公社。1984年复改鸾山乡,1994年建镇。原漕泊乡1961年为漕泊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为漕泊乡。2005年原鸾山镇与原漕泊乡合并设立新的鸾山镇。
·黄丰桥镇邮编:412306代码:430223118: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3个村民委员会:严塘、宝宁、三广、大庙、湖丽坪社区、杨丰、塔前、满江、东岳山、丰陇、吉林桥、万新桥、石联、晓曙。镇政府驻黄丰桥。据清同治版《攸县志》记载:此地,杨塘陂水,源出广黄,在出水口处,古时建有一座三拱石板桥,以枫树多而得名“黄枫桥”,尔后五谷丰登,人们遂称“黄丰桥”.镇以桥名。原黄丰桥镇1956年为黄丰桥乡,1958年改燎原公社,1961年更名黄丰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湖南地名网:1988年建镇)。原兰村乡1950年设兰村乡,1958年为星火公社,1961年析置兰村公社,1984年复置乡。2005年元月原黄丰桥镇与原兰村乡合并成新的黄丰桥镇。
·柏市镇邮编:412311代码:430223110: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泉塘、富头、凤塔、樟井、柏市社区、湖厂、墙背、温水、中洲。镇政府驻柏树下。镇以此地田垅中有一参天古柏命名。1950年属四区,1956年置柏树下乡,1958年为燎原公社,1961年改柏树下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9月撤乡建镇,改为柏市镇。
·酒埠江镇邮编:412313代码:430223102:全镇辖2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东田、社田、联塘、黄竹、木联、大田、大芹、酒仙湖、慈联、普安桥、江北、柘双、白石冲。镇政府驻油货坪。此处座落在位水上游江畔,系上下船只停泊之埠,江边曾开设酒铺,原名酒铺江,后演变为现名。1950年为酒江乡,1956年并入慈丰山乡,1958年为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酒埠江公社,1981年8月于原酒埠江公社境内建立县辖酒埠江镇,1984年镇社合一建乡,同年撤乡建镇成为今酒埠江镇。
·网岭镇邮编:412307代码:430223106:全镇辖2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罗家坪、笙塘、洞井、江塘、北坪、兴和、北联、里旺、宏大、涟滩、甘溪。镇政府驻地:网岭镇洞井村甘溪塘组。网岭其名,缘于洞井村老网岭组。古时有巨蠎常年栖息于斯,人们便称此地为蠎岭。攸县方言蠎网谐音,后演绎成网岭。1950年属二区、四区,1956年设置网岭乡,1958年为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网岭公社,1984年建镇。
·皇图岭镇邮编:412309代码:430223105:全镇辖2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双新、荫泉、龙和、高新、富厚、港口、兴联、笔和、芳田、李家铺、界联、高枧、新乐、白日坳、长桥、河田、麻城、市上坪、鹏江、丹塘、共和、皇图、皇新、山关、长华、西街、金塔。镇政府驻皇图岭镇。“皇图”地名由来有二,一曰某朝皇帝建官选址,曾派员到此勘测绘图,因土质轻薄未选取,因取名皇图岭;二曰此地多黄色土壤,本名黄土岭,后以谐音演变为皇图岭。原皇图岭镇1950年属三区,1956年置皇图岭乡,1958年为东风公社,1961年更名皇图岭公社,1984年建镇。原市上坪镇1950年为市上坪乡,1958年撤乡并入东风公社,1961年更名市上坪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8年撤乡建立市上坪镇。原高枧镇1984年撤公社建立高枧乡,1998年撤乡建立高枧镇。2007年1月皇图岭镇与市上坪镇、高枧镇合并,新设皇图岭镇。
·湖南坳乡邮编:412309代码:430223204: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排山、龙田、双田、下湾、田心、大祥、金水、自力、杜口、大兴、大瑞。乡政府驻油婆坳。昔此地有一永湖,其南邻山坳,故名湖南坳。1961年建湖南坳公社,1984年撤社建立湖南坳乡。
·坪阳庙乡邮编:412309代码:430223205: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双松、笔武、坪台、联和、龙旺、坪塘、黄公、宁家坪、双凡、坪双、龙泉。乡政府驻杏花坪。此地原有南坪王庙、朝阳观,故名坪阳庙。1950年属四区,1956年置坪阳庙乡,1958年撇乡并入东风公社,1961年析置坪阳庙公社,1984年复置乡。
·槚山乡邮编:412305代码:430223207: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宝山湖、灯笼桥、沙峰、龙蟠洲、株形、武仓、巷口山、伏陂、大沧、湖沙垅、贺家湾、网金。乡政府驻炉下。原此地山上盛长茶树,“槚”为茶树之古称,故称槚山。1961年成立建新公社。1962年改名为槚山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立槚山乡。
·丫江桥镇邮编:412305代码:430223120:全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联江、仙石、新杉岭、万兴、华裕、增佳新、源佳、严良、联胜、三峰、松江、同富、中和、樟树、双江、盆上、明月。镇政府驻丫江桥。发源于严仙岭的两股溪流,在此地汇合,形成“丫”形,前人于此架有两座石桥,故名丫江桥。原丫江桥镇1950年为丫江乡,1956年更名丫江桥乡,1958年改红旗公社,1961年析置丫江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4年建镇(湖南地名网:1995年撤乡建镇)。原大桥乡1950年置大桥乡,1958年撤乡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析置大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2005年大桥乡与丫江桥镇合并设立新的丫江桥镇。
·新市镇邮编:412304代码:430223107: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平田、方溪、钟佳桥、协塘、排楼、福寿湾、大桥头、光明、回龙、新联、庚子、新市、桐梓、桐树、山门、文和、新中、南北街。镇政府驻颜家岭。此地滨临攸水中游西河畔,曾新建一市场,故名新市。原新市镇1950年为新市乡,1956年为桐树下乡,1958年为和平公社,1961年析置新市公社,1984年建镇(湖南地名网:1984年由公社改称新市乡,1985年撤乡置新市镇)。原钟佳桥镇1950年属五区,1958年为金星公社,1961年析置钟佳桥公社,1984年置乡,1998年撤乡建镇。2007年1月新市镇与钟佳桥镇合并,新设新市镇。
·大同桥镇邮编:412304代码:430223111:全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界江、罗潭、观背、大同、何岭、善化、土楼、新虎塘、善桥、丁家垅。镇政府驻地谷公坳。镇以境内1929年修建的一公路桥名命名。1950年置大同乡,1956年更名大同桥乡,1958年撤乡并入和平公社,1961年析置大同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9月撤乡建镇。
·上云桥镇邮编:412300代码:430223121: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田富、大屋、侯市、高车头、高岸、上云桥、七里坪、宋家洲、泰青塘、乌坳、高岭、沙陵陂、圳江、侯联、冯家坳。镇政府驻枫岭。镇以境内一座两搭石板平桥上云桥命名。原上云桥乡1950年属一区,1956年置上云桥乡,1958年撤乡并入火箭公社,1961年析置上云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撤乡建镇。原沙陵陂乡1950年属八区,1956年置沙陵陂乡,1958年撤乡并入幸福公社,1961年析置沙陵陂公社,1984年复置乡。2005年沙陵陂乡与上云桥镇合并设立新的上云桥镇,以原沙陵陂乡和上云桥镇(不含万古桥、江桥2个建制村)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上云桥镇的行政区域,原上云桥镇的万古桥、江桥等2个建制村划入城关镇。
·莲塘坳镇邮编:412315代码:430223213:全镇辖20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幽居、下洞、银坑、阳升观、廖公、星和、山田、先锋、新华、新朝、沿龙、双丰、同联、巨田、春塘龙、凉江、柘合、山背、春联、春风、高楼、下田、枧头、南水、中江、盘龙、盘联、巨洲。镇政府驻金三角(原莲塘坳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此地长岭坳下有两口相连之塘,故名连塘坳,后演变成莲塘坳。原莲塘坳乡1950年置莲塘乡,1956年更名莲塘坳乡,1958年撤乡井入幸福公社,1961年析置莲塘坳公社,1984年复置乡。原凉江乡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撤社建立凉江乡。原银坑乡1961年设银坑公社,后改公社为银坑乡。2005年凉江乡与莲塘坳乡合并设立新的莲塘坳乡。2007年1月银坑乡与莲塘坳乡合并,新设莲塘坳乡。2010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乡设镇。
·菜花坪镇邮编:412316代码:430223113:全镇辖4个居民委员会、20个村民委员会:大旺、芷陂、联龙、高和、万美、苏塘西、东塔、谭洲、谭桥、潘塘、高塘、高联、大和、马址陂、菜垅、菜坪、菜花、菜塘、流塘、流和、竹丰、东联、苏江、苏洲。此地原有块百亩大坪,常种油茶,春天菜花盛开,清香袭人,故名菜花坪。原菜花坪镇1984年由公社改称菜花坪乡,1997年撤乡建镇。原高和乡1961年成立高和公社,1984年撤社建立高和乡。2007年1月菜花坪镇与高和乡合并,新设菜花坪镇。
·渌田镇邮编:412317代码:430223109: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存养、福田、潞浦、新江、八角、五丰、陂陇、楼塘、渌田、江联、江口、大联、大洲、群力、群新。镇政府驻地渌田。相传古此地树木甚多,从五峰山发源之溪水流经此地大垅,水清如镜,名为渌溪,素有治渌水灌良田之称,故名渌田。1950年设渌田乡,1958年为友谊公社,1961年析置渌田公社,1984年2月复置乡,1988年建镇。
·鸭塘铺乡邮编:412300代码:430223212: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洪家洲、茅坪、邱家垅、牛头湖、桐坝、杨木港、阴山港、谢家垅、龙湖、泥脚巷、黄双桥、奥林。乡政府驻洪家洲。乡名来源一说因境内洪家洲村猪婆塘下的小垅形似鸭头而得名,一说因此地塘坝较多,素以养麻鸭闻名,又开设了孵鸭店铺,故名鸭塘铺。鸭塘铺乡辖境民国时期分别属马鞍乡和南田乡。1950年6月,辖境内成立6个乡,其中茅坪、宝塘、牛头湖、桐坝、发农5个乡属第十区管辖,龙湖乡属第一区管辖。1956年6月全县撤区并乡,辖境内6个乡,合并为牛头湖乡,乡址设在牛头湖洄水湾,下辖坪洲、坪田、坪塘、林塘、演塘、新塘、头中、宝塘、坪江、坪冲、头星、头联、头林、湖晶、龙湖、桐坝、桐塘、发全、杨木港、同心、阴山港22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老君潭、石羊塘、牛头湖三个乡合并成立“八一”人民公社的第五(牛头湖)、第六(发农)、第七(龙湖)、第八(茅坪)四个大队。“八一”人民公社社址设在现鸭塘铺乡政府驻地。1959年1月,“八一”人民公社更名为鸭塘铺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体制调整,鸭塘铺与老君潭、石羊塘分设。鸭塘铺境内4个大队分成20个大队,259个生产队。1984年4月,鸭塘铺人民公社改称鸭塘铺乡。原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组。鸭塘铺的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调整。1952年从睦田乡划入现牛头湖村的肖家、何家二个组和现邱家垅村的上胡宝坳、下胡宝坳、南前冲、毛厂里、樟鸡冲、油榨塘等六个组归鸭塘铺管辖。1956年将宝塘乡的株形、坝上、石宝坳、柏木塘四个组划归现上云桥镇乌坳村。1958年又从睦塘乡划入现洪家洲村的上铺、下铺、新屋、李家四个组和现邱家垅村的大余岭组归鸭塘铺管辖。1981年将龙湖大队的江弦、蔡家坳二个组和原胡公庙大队的廖家、王家、黄家、樟树下、谭家洲五个组以及现在的湖东化机厂、县氮肥厂、二一四队、县农机一厂所在区域全部划归城关镇管辖。2005年3月又将胡公庙村15个组整体划入城关镇管辖。
·石羊塘镇邮编:412301代码:430223115:全乡辖1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南田、谭家垅、达水桥、贺家坪、田星、黄家垅、佳台、八合冲、罗家桥、界市、旺马楼、洲上田、金坑、老虎岩、市大。镇政府驻谭家垅。相传古人曾于此地附近塘中挖出一石,形为羊头,故名石羊塘,久之,地以塘名。1950年属十区,1956年置石羊塘乡,1958年撤乡并入八一公社;1961年析置石羊塘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8年撤乡建立石羊塘镇。
·桃水镇邮编:412303代码:430223103: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3个村民委员会:小集、竹泉、谢家坪、夏泉、竹如山、清江桥、睦田、泉塘冲、湾田、褚家桥、桃水、盘塘、睦塘、老君潭。镇政府驻桃水。此地为桃水汇入清江水口处,清同治《攸县志》录此地名,地因水得名。1950年设桃水乡,1956年并入老君潭乡,1958年改八一公社,1961年为老君潭公社,1969年乡(社)政府机关从老君潭迁至桃水,1984年撤乡建桃水镇。

自然风景


桃花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江地质公国内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各种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随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天,猕猴桃、野萄葡挂满山沟。天然谷中,有山里人家、迎客石、双流击石、落玉流翠、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桃花谷是一个天然氧吧。是人们向往自然,追求健康旅游的胜地。
白龙洞:白龙洞地处株洲市攸县漕泊乡境内,为天然碳酸盐溶洞,长7公里,洞内景色奇秀,其发现时间不过数年,但知名度越来越大,有“奇比张家界黄龙洞,秀超桂林芦笛岩”的美誉。不久前,白龙洞又在湖南百强景点评选中榜上有名。
酒仙湖: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为国家级大Ⅱ型水库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它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500米,最大宽度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酒仙湖两岸群山巍巍,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湖区空气清新,碧水蓝天。皓月银波,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让人有当年苏子遗世、辱宠皆忘,逍遥而居的感觉。
宝宁寺:千年古刹宝宁寺坐落在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仙湖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井村。宝宁寺创建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的模式,前后有三进,殿、堂、楼、阁、台共24座。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一代佛学泰斗吴立民评价宝宁寺为“国宝”。
阳升观:阳升观,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于县域东南25公里之莲塘坳乡,地处司空山群峰环绕之中。始建立唐天宝七年(748年)。前濒南水,后靠三清峰,画屏峰呈于前,狮子峰、凤凰峰附于左右。山门有一楹联道:“唐宋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此联概括了该观的历史。观前一公里处的老炉峰下建有阳升观电站,420米长的管道,1070级石阶直上峰巅,犹如长龙上天。
酒埠江亲水漂流:酒埠江亲水漂流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株洲市攸县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进口处,距长沙、湘潭、衡阳仅需2个小时多车程,离株洲市、江西萍乡市只要个半小时。全程都是路况良好的京珠高速、320和106国道,衡阳方向是315省道。漂流起点和终点都在网(岭)酒(埠江)旅游大道旁边,分别在距离经攸县网岭镇洞口村106国道的8公里和2公里处,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不需要走山道的漂流!,酒埠江亲水漂流全程9公里,漂程约100分钟。该漂流河道是利用1958年修筑的酒埠江主干渠,河面宽阔,河道宛然,水清可饮,水凉宜人,水急量大,旱涝无忧!前一段是险峻的峡谷风貌,雄伟壮观、花木繁茂,极好打运动水仗;后一段则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小桥、流水、人家,最宜下水畅游;当年前辈们战天斗地、劈山开渠的英雄气概,给现代人营造了一个休闲享福、挥洒激情的优良环境,同时也深深地震撼和陶冶着游人的心灵!,玩水要玩清纯水,漂流要漂安全流!虽然,酒埠江亲水漂流不能与东江、猛洞河比惊险、比刺激,但是,她独特的优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蜂拥而至,纷纷投入她的怀抱,尽情享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激情和欢乐!
地杰山庄:地杰山庄,坐落在湖南省攸县上云桥镇,位于106国道旁,占地面积746亩,投资1600万元,经地杰人自行设计,致力开发,现已发展为:国内外名优水果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娱乐休闲区、特色餐饮区、水产养殖区、珍稀动物养殖区、无残毒粮食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四方宾客络绎不绝。独特的水上风情楼、现代化钓鱼台、悬空而过的水上天桥与宽广整齐的葡萄走廊水陆相映。酒店主楼、竹楼套房拥有标准客房60间,160多个床位,包厢、餐厅可容纳450多人同时用餐,会议室歌厅、演艺厅、四合院,设施齐全,可称是目前湘东地区独一无二的集垂钓、观光、品果、旅游、娱乐、休闲、餐饮、养殖、生产融一体的现代度假村。当你进入庄区,感到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布局合理、此起彼伏的山丘上,葱绿满眼、鲜果满坡、神似世外桃源,真是“地杰庄中青山碧水果红叶绿土菜飘香,沁怡园里观光休闲品尝垂钓瑰丽神奇”。2006年,地杰度假村被评为“湖南省水利风景区”、湖南休闲农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酒仙湖山水天浮岛式度假村:山水天浮岛式度假村位于湖南省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仙湖内,近邻白龙洞、仙人桥、皮佳仙境乐园、宝宁寺等景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捷,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首座采用PSG新型浮力构造的浮岛式度假村。度假村远离城市的暄嚣,同“青山、碧水、蓝天”相融汇,是一处理想的水上休闲度假之所。
仙人桥:仙人桥景点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区太阳山景区漕泊乡的七里村,属典型的客斯特地貌,是原有地下石灰岩溶洞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大部分顶盖塌陷以后,保留下来的一块顶盖形成的一座天然石桥。石桥下洞高60余米,桥面长约20米,两头窄,中间宽,最窄处仅50厘米左右,最薄处也仅2米。此桥天造地设,鬼斧神工。
灵龟峰:攸县城东郊有一孤峰谓之灵龟峰,千百年来,这里以山奇,水秀,洲平,林幽,寺深而胜名,一直为骚人墨客和僧侣道徒所景仰游览,留下大量诗文。“灵龟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峰不动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摇洲不摇。”这幅对联恰到好处地再现了灵龟峰的美色。
桃源谷:桃源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谷,是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山上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处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季猕猴桃、野葡萄挂满山沟。天然谷中,有山里人家、迎客石、双流击石、落玉流翠、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人处其景心旷神怡,是一个天然氧吧、健康旅游的圣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目前,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近年投资上亿元兴建湘东大市场,更是一座集吃、住、乐为一体的综合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攸县梅城来历:我县县城古称“梅城”。攸县自五代后梁时期县治就迁至今址。据传,当时有一名秀才赴考,由于他很喜欢梅花,便叫书僮带上一钵梅花,在县城过渡口时不慎将花钵打破,秀才心痛地将梅花栽种在江边。若干年后,秀才中了进士,在京城做了官,有一次,他视察州县来到了攸县,他不忘去看这株梅花树。这个故事感动了知县,他倡导县城居民栽种梅花树,在他主政期间,县城的梅花树渐渐多起来了。据史料记载,元明时期县城就遍植梅花树,县治别称“梅城”。清乾隆二年(1773年),县城就直称之为“梅城镇”。清末虽然有更动,至民国(1938——1947年)又改称为“梅城镇”。“梅城”栽种梅花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厚重的文化氛围,宋末元初攸县人冯子振,他对梅花不仅有长时间的观察,而且有深沉而炽热的爱好。他写的《梅花百咏》,为元明清三代许多文化名流称道。清乾隆37年,其《梅花百咏》被收入《四库全书》。

数字地名拾趣

在全县现今的数千个村民小组中,以数字加方位、或加单位、或加自然景物,冠名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者皆有之,如:
一一字滩(大同桥)、高一冲(钟佳桥钟先)
二二王寺(渌田存联)、二林桥(原银坑下田)
三三丘田(城关西街)、三门洪(鸾山琴陂)、三里冲(钟佳桥协塘)、三眼塘(网岭里旺)、三望垅(湖南坳自岭)、三官寺(槚山网金)、三望冲(大桥新桥)、三脚坳(上云桥瑶塘)、三命塘(菜花坪菜坪)
四四周塘(鸾山南岸)、四亩垅(银坑幽居)、四梅冲(酒埠江雄心)、四富湾(大桥栗山)
五五家塘(市上坪市先)、五福台(高枧安丰)、五里坪(湖南坳杜口)、五里牌(菜花坪流和)
六六十分(网岭大新)、六亩九(市上坪长华)、六塘冲(坪阳庙冲台)、六轮陂(沙陵陂侯市)
七七里塘(城关永佳)、七都村(湖南坳自村)、七斗组、七里堆(酒埠江草田和白石冲)、七子塘(新市文和)、七里坪、七郎庙(上云桥七里坪和高岭)、七星坪(石羊塘罗家桥)
八八尺塘(柏市湖厂)、八木冲(高枧高垅)、八水冲(湖南坳土田)、八合冲(石羊塘八合冲)、八虎塘(桃水褚家桥)
九九秋湖、九曲山(鸾山咸弦和江冲)、九龙庵(柏市泉塘山)、九塘冲(坪阳龙泉)、九家冲(槚山伏陂)、九牛港(鸭塘铺龙湖)
十十亩田(钟佳桥方龙)、十二洞(黄丰桥大丰)、十里长冲(柏市富头冲)
百百花场(城关)、百古塘(银坑下洞)、百姓观(钟佳桥钟桥)、百步垅(坪阳庙南洋)、百山冲、百记冲(槚山沙峰和巷口山)
千千斤排(槚山上湖)
万万义铺(黄丰桥万新)、万里山(皇图岭笔塘)、万里场(丫江桥皮佳如)、万竹冲(槚山地木冲)、万新庵(大同桥新虎塘)、万家岭(石羊塘八合冲)、万古桥(上云桥)、万富洲(桃水)

人口与面积

全县辖20个乡镇,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

位置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麓,南通粤港澳,北临长株潭,西屏衡阳南岳,东与江西萍乡、莲花接壤,古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