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岭镇地图
网岭镇相关地区地图:
风景名胜
汉墓群攸县网岭镇新网岭墓群中的3座春秋越人墓,是典型的越墓,其墓坑狭长,随葬品少。已发掘的40多座楚墓,全为竖穴土坑墓,无棺椁、葬具保存,墓葬形制与长沙楚墓基本一致。之后各个朝代的墓葬,汉晋两代,多为券顶砖室墓,西汉前期则为竖穴土坑墓,所清理发掘的唐、明、清时期的墓葬,全部为土坑墓。1987年10月,在攸县莲塘坳乡巨洲村清理的一座明墓,出土的20件丝织品,许多是湖南同期明墓中所少见。1989年6月清理的醴陵市嘉树乡乌石岭清墓,身为六品文官的墓主,墓中所随葬的官袍、官服等20多件文物,为研究清代的官制和服饰业提供实物资料。未经发掘、保存完好的古墓群,株洲地区已调查、发现了300多处。这类墓葬大多为距今约2000年的汉、晋时期,少数为战国墓或五代、明、清时期墓。这些墓群,既发现于地势平坦、开阔的湘江、渌江两岸,也发现于莽莽的罗霄山脉峰岭。最值一提的是攸县网岭一带的古墓群,在攸水边的杨家洲,有3座大型汉墓,其长度在50、宽在25米左右。这样大型的汉墓,其墓堆形制比闻名世界的马王堆汉墓还要大。墓葬的规模极具王侯之势,墓葬可能就是当时某个侯国的侯王冥宿之府。这3座大型汉墓及其周围的100多群春秋战国至汉晋时期的墓葬,是株洲地区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初期发达和强盛的一个缩影。
经济发展
鞭炮发展规模烟花鞭炮产业是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百”工程之一,为了推进工业强镇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网岭镇政府结合这一既定的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在烟花鞭炮产业上花气力、做文章。“工业经济发展,要科学规划,形成规模”。网岭镇党委政府在发展区域工业进程中,着力拓展思路,寻找新的路子,晶彩烟花鞭炮公司的成功落户和投产,就是该镇致力打造烟花爆竹工业基地的良好开端。晶彩烟花公司是网岭镇去年引进的一家企业,该公司投资760万元,占地面积410亩,拥有厂房158栋。由于公司严格按相关标准设计建设,一次性就通过了省安监局的验收。去年11月,公司已正式投产,拥有5条生产线,100多名员工,同时还聘请专业工程师作技术指导,公司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开局。在促进当地社会就业、财政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晶彩烟花只是网岭镇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打造的新培育点之一,为了进一步壮大烟花鞭炮产业队伍形成规模效应,网岭镇政府专门成立了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网岭镇烟花爆竹产业的通知,动员全镇上下,多渠道引进、多举措支持烟花爆竹企业,将烟花爆竹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集群。网岭镇政府为了响应三百工程,在镇里作了工业园规划,初步选定2000亩土地,规划已经出台,准备把晶彩项目推出,吸引更多的烟花企业来网岭落户。位于里旺、竹实两个村的烟花爆竹基地已经基本完成了路基拓宽工程和水利设施的完善配套。
城镇建设
总投入700万元,完成了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了甘溪住宅小区、农村客运站及车站住宅小区、网朱公路入口两厢建设规划,建成了总面积10000m3的天人休闲广场,更换了镇区1500米路段路灯,新建了中学办公楼、医院住院楼,启动了育灵小区建设,铺设了6公里铁通光缆,新建疏通了2600米下水道,目前,镇区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6.5%,被市政府评为“绿色城镇”,被省政府继续列为“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远教培训
教育培训网岭镇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方法灵活,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一是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根据村民白天农活忙,学习时间有限,个人忙闲不同的实际,采取白天不学晚上学、农忙不学农闲学,集中分散相结合等办法,实行远教工作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保证了党员干部和种养大户每月集中学习2次以上,群众随到随学。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学、种养植大户示范学、农民群众跟着学的良好氛围。二是精心安排学习节目。为加强学习的灵活性,增强学习的吸引力,远程教育操作员精心选择既富于教育性和知识性,又富有时代性和娱乐性的节目,让党员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受到教育和陶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网岭镇政府远程教育服务中心专门举办了一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邀请农村远教实用技术培训班的教员授课,同时组织收看了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远程教育节目。三是灵活教育教学方式。针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文化层次和学习需求不同,对培训人员进行合理的分班编组,因材施教。把培训人员分成农业实用技术、新型农民培训、市场营销等学习小组,使每个培训人员做到各取所需。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场地,发挥站点的综合效能,举行“星级家庭”评比活动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艺演出等活动,使远程教育站点成为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的宣传站。
社会事业
新建了槐塘、罗家坪、里旺3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敬老院建设,打造了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样板。解决了5户安居工程,救济了180名五保户、低保户。认真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让全镇20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积极推进“爱心助学”工程,支助了40名春蕾班特困女生。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院,整体参合率达到91%。城计生率99.22%,同比上升0.41个百分点。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明显下降,各类纠纷调处成功率继续保持高水平。
新农村建设
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发放各类补贴288万元,社会自筹资金450万元,农民义务投工23000个。东冲、北联、陶和、荷叶塘、杨家洲、西塘等村硬化道路37.8公里,慈头岭、洞井、宏市、涟滩、北坪、龙形等村渠道、水圳防渗23.7公里,罗家坪村新修800米沿江大道,完成6300米农综开发,里旺村启动了16个村1300亩国家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竹实冲、大新、里旺等村实施了优势稻繁殖基地建设。全镇新建沼气池187户,改水810户,改厕1030户,改栏77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