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济宁市地图 > 鱼台县地图 >
鱼城镇地图
鱼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发展

鱼台县鱼城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大蒜、元葱、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95%,全镇有各类农产品收储加工专业户183户、企业66家,形成了辣椒和棉花、芹菜、大蒜元葱收储加工等一批专业村和较大规模的大蒜元葱市场、辣椒市场。但是,由于受资金制约,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主动在银信部门和企业、农户之间牵线搭桥,采取“政府引导、农信助推、民企互联”的资金运作模式,以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融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共赢。发展促进会注入活力。2005年10月,镇党委、政府经多方努力,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纯民间性质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促进会采取“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方式自愿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入会时首先要交纳一定数额的担保基金,然后可享受会员待遇,在运作过程中,参照行业协会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鱼城镇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章程》和《担保基金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会会员,同时制定了具体的例会制度、活动方式、基金管理、入会和担保须知等,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担保贷款运作程序。各入会企业至少交纳20万元的担保基金,写出自愿交纳申请和贷款申请,由促进会理事会全体成员通过后方可生效,但贷款金额不能超过本人交纳担保基金的3倍。会员企业在寻求贷款支持时,必须由促进会会长和全体会员签字认可,且要由全部入会企业进行互动式担保;会员企业贷款额超出该企业交纳的入会担保基金时,借款人要提供反担保,以确保需求资金贷得出,到期按时能还款,建立起良好的信贷担保关系。“双千”工程如虎添翼。2006年6月,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与信用联社再次联手启动了种养加销“双千”工程,“双千”工程服务对象为鱼城镇农村种养户、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主要帮助解决在从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需求,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助推提速。贷款额度从5000元至10万元,特殊情况可达到20万元。计划3年内培养扶持1000个种植养殖大户、1000个加工销售专业户和企业,使他们成为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小老板”,成为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双千”工程的实施,全镇有15000人参与这项工程,并且从中得到经济效益,加快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协会助推经济发展。全镇相继成立了诚信贷款担保协会、辣椒协会、棉花协会、大蒜协会和对外贸易进出口协会等46个农村经济发展协会。推选出村级担保会员219人,已审定信用农户(个体工商户)910户,信用村22个,累计发放“双千”工程贷款1730万元。以小协会支撑大产业,全镇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周转资金供应足,各企业加工量成倍增长,2007年增加大蒜加工量8万吨,总量达到了15万吨;同时,由于各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用工人员进一步增加,解决就业人员3000多人,比原来增加1600人。2006年,全镇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9710万元,同期增长37%,增幅位居全县第3位,外贸出口增长14%,增幅位居全县第2位,国、地税收入分别增长113.5%、26.74%增幅均居全县第3位。由于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和村信贷担保协会管理严格,诚信度高,及时还贷还息,使信用联社每年多增加利息收入300多万元;同时,风险降低,坚定了信用联社放贷的信心。

产业特色

该镇针对2004年农产品市场出现的缺斤短两、信誉不足、欺行霸市、秩序混乱的实际,发动群众成立了市场管理协会,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监管;他们还协同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门重点查处了欺行霸市、缺斤短两的不法商贩。现在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不仅大大方便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产品前来交易。以加工带动市场流通,使农副产品在加工中增值。该镇在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仅大蒜脱水厂就有22家,有5家有进出口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生产的蒜粒、蒜粉、蒜干等产品全部出口。深加工项目的健康发展直接促进了当地农产品市场的流通,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市场模式。通过加工,直接增加了农副产品的价值和农民的收入。流通吸纳剩余劳动力,促农民间接增收。鱼城镇不仅是鲁西南较大的大蒜、圆葱交易、加工基地,而且还是较大的辣椒集散地。该镇农民通过间作套种的形式实现了“四种四收”,实现了土地产出的最大化,今年亩效益达到了4500元。同时,市场流通活跃了,该镇一部分农民通过做农产品深加工成为了“大老板”;另外一部分农民通过拣蒜、剥蒜皮、装冷库、拣辣椒、代购代销等形式积极参与农产品市场交易,在市场活跃的两个月,人均收入2000元,也间接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历史沿革

鱼城镇历史悠久,是鱼台县老县城,战国时宋取鲁置方与,属宋国方与邑。唐宝应元年(762年)始改方与为鱼台,地属鱼台县。1956年4月鱼台县并入金乡县,1964年8月恢复鱼台县建制,1984年5月,恢复乡村建置,建立鱼城镇。鱼城镇文物古迹众多,现仅存文庙大殿一处(鱼台二中院内),始建于乾隆24年(公元1769年),是旧县衙官员祭祀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

行政区划

崔庄村、西北村、东南村、西南村、东北村、双东村、蔡园村、杨邵村、双西村、潘庄村、高庄村、杨楼村、林庄村、乔口村、王庄村、前蒋村、杜桥村、后蒋村、湾里村、田集村、马峨村、李管村、王刘村、胡阁村、夏庄村、洪寺村、李白村、巩堂村、卜桥村、尹楼村、乔庄村、顾楼村、郭庄村、陈马村、李党村、罗庄村、西洪村、东洪村、张庄村、华村

发展

该镇曾是鱼台县县城,已有百年历史,该镇拥有全省重点中学—鱼台二中,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着力推进工业化发展,业已形成了大蒜、元葱、辣椒、棉花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组建了化工、机械、电子、运输工业集群,全镇GDP达到1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

下辖村

乔口村王庄村前蒋村杜桥村,后蒋村湾里村田集村马峨村,李管村王刘村胡阁村夏庄村,洪寺村李白村巩堂村卜桥村,尹楼村乔庄村顾楼村郭庄村,陈马村李党村罗庄村西洪村,东洪村张庄村华村村崔庄村,西北村东南村西南村东北村,双东村蔡园村杨邵村双西村,潘庄村高庄村杨楼村林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