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沟镇地图
张沟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张沟镇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91年跻身中国百强县(市)行列,1992—2001年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综合实力首强县(市),1997年成为全省首批小康县(市)。张沟镇济发展抓住了四次大的机遇。第一次是抓住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生产力空前释放的机遇,以“退田还湖、退耕还渔”为突破口,带动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第二次是八十年代中期,抓住了金融环境比较宽松的机遇,抢上了一大批乡镇工业项目,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第三次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仙桃抢先半步实施“开放强市”战略,使经济规模明显扩大。第四次是在十五大前后,探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深化企业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形成了以轻为主的工业体系。纺织服装、医用卫材和无纺布、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产业轻结构”的格局初步形成。纺织行业以迈亚集团、银丰集团、联亮、光益、裕波公司为龙头,形成20万先进纺锭、10万精纺的规模,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档面料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工地。迈亚集团2000年3月实现股票成功上市,进入国家直接调度的“512强”。医用卫材和无纺布行业以琪美、金仁达公司和亚太挚友、新发塑料等一批亿元企业为代表,正向企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年出口交货值5亿多元,是全国最大的医用卫材和无纺布加工出口基地。医药化工行业以丝宝集团、仙光公司、仙隆集团和凯亚药业、盛通药业、诺得胜制药以及爱克胶囊等几大骨干企业作支撑,带动日化、医化、农化全面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依托台湾旺旺、福建亲亲、香港宏发等品牌企业高点突破,成为新的产业支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水产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南渔北牧中瓜菜”的格局基本形成。水产业发展成为全市农业的战略产业和主导产业,被纳入省重点水产板块建设项目。2002年全市水产面积55.6万亩,水产品总量20万吨,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水产品产值8.9亿元,占农村牧渔总产值的36.4%。畜牧业异军突起,2002年全市生猪出栏70万头,家禽出笼584.8万只,禽蛋产量4.22万吨,畜禽肉产量6万吨。蔬菜生产发展迅猛,全市形成了以318国道沿线为重点的10万亩蔬菜长廊,200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4.56万亩,生产蔬菜51.14万吨。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从1999年开始,全市按照“1+X”的设计(除办好1家国有控股公司外,其它国有、集体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全部转为民有民营),大力推进企业转产权、职工转身份、政府转职能。目前,全市工业、供销、商贸、粮食、棉花、物贸6大系统近600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实现集体转制,6万多名国有企业职工转变了身份,实现了劳动用工市场化。改革使整个经济结构转到以民营为主体的格局上来,整体经济的运行机制转到以市场为主导的格局上来,民营经济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和就业主体。2002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基建、投资、房地产三项投资占全市三项总投资的82%,提供税收占工商税收总额的91.5%,吸纳就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的89.3%;规模以上民营人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4.8%。通过深化改革,仙桃经济发展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更加突出,台湾旺旺、福建亲亲、美国亚太挚友、海南天森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和项目纷纷落户仙桃,2002年全市引进项目488个,引进资金20.6亿元。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外向型经济成仙桃经济的重要支撑。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向型企业187家,占87.4%。其中三资企业68家,自营出口企业36家,供货制企业83家,形成出口主体、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三个多元化的格局。外贸出口连续多年居全省县市首位。2002年全市外贸出口44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无纺布制品出口占全国总量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和医用卫材加工出口基地。迈亚公司与巴西新奥里藏特市合资兴办毛毯厂。目前,仙桃不仅工业对外开放,企业、商业、城建等行各业都对外开放,经济外向度达到30%以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全市主要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大产业中,二、三产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中,农业的比重逐步下降,轻、重工业的比重逐渐上升,且轻工业比重远远高于农业和重工业。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1.8:41.4:35.8;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比重为75.6:24.4。2002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3153元,比上年增长2.2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20元;人民的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2002年,职工年均工资6807元,比上年增长4.72%。当地特产
种植业,:张沟镇种植业的主体是粮食、棉花、油料和瓜菜四大类,耕地复种指数为224.3%。粮食:1997年,粮食总产89.96万吨,为历史之最,平均单产398公斤。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123.44万亩,总产56.92万吨,平均单产461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记录。棉花: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24.75万亩,比上年减少1.38万亩;单产73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总产1.796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2002年油料播种面积86.02万亩,其中油料76.32万亩,占88.7%;总产6.36万吨,其中油菜籽的产量5.23万吨,占82.2%。蔬菜:2002年蔬菜种植面积54.56万亩,比上年增加0.34万亩,比“九五”末增加1.84万亩,蔬菜产量51.14万吨,比上年增加0.83万吨。水产业:张沟镇把水产养殖业定为农业的战略产业。从1999年到2002年,全市新增水产养殖面积30万亩,达到55.6万亩。水产品产量继1995年(10万吨),2000年(15万吨),2002年达到20万吨,水产品产值8.9亿元,占多种经营产值的47.4%,占农林畜牧业总产值的36.4%。全市水产品总量连续20多年保持全省第二位,2002年跃居全省第一,中国第二。
农副产品
张沟镇农副产品从初级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共有380多个品种,名特优农产品达到228种,占60%。有“蛋中之王”美誉的沙湖红心盐蛋,清朝时被誉为“御宴极品”;闻名遐尔的九珠无铅松花皮蛋、名典梨酒、沙湖红莲、仙宇调料、水洗麻仁、湖沁牌优质大米、口口福豆奶、范关白酒等50多个产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久负盛名的毛嘴卤鸡、沙湖干刁子鱼、汉水源豆豉等风味独特;有“水中软体黄金”美誉的美国匙吻鲟、中华绒毛蟹、黄鳝、黄古、鳗鱼、鳜鱼等“水族”精品。此外,还有“伊人”牌西甜瓜、沔城莲藕、沙湖莲籽、三伏潭西红柿、彭场南瓜、郭河保健蛋等名优瓜菜品牌。黄鳝养殖是张沟镇的传统产业,在水产养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2年,全市发展黄鳝网箱15万口,产量5000万吨。注册了“天星”牌、“沔州”牌两个产品商标。沙湖咸蛋曾为清朝皇室贡品。蛋黄为朱砂红,呈沙糖颗粒状,剖开后油质四溢,色彩鲜艳。198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年产量1000万枚,年创汇40万美元,远销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九珠牌无铅松花皮蛋蛋白质胶凝,呈褐色半透明体,表层点缀朵朵松针状结晶花纹,蛋黄凝而不固,层次分明,在气温55℃时保持6个月不减味不变质。年产量4000万枚,占中国皮蛋出口量的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