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镇地图
张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信息
古老的黄河之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崛起一座中原果都--------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虞城县张集镇距县城东北39公里。该镇处于陇海、京九铁路、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公路交汇的双黄金十字架内,310国道,105国道交汇的双黄金十字架交通带内,地理位置的天独厚,镇内柏油路四通八达,村村相连,全镇辖27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230个村民组,人口3.9万人,农业总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6.8万亩,农田水利基本设施配套齐全,灌溉面积100%。镇内柏油路196公里,实现村村通油路,现有程控电话5000余门,机井1200多眼,水利、通讯、电力、冷贮配套设施齐全。两年以来,全镇共修公路125公里,实现了全镇铁路公路网络化,公路总长可围绕张集边界5圈半,共打机井865眼,实现了每40亩地一眼井,并开发了引黄工程,修筑了王安庄水库,做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投资500万元实施了程控电话改造和三台微机连网,40%的农户可以装上电话。投资280万元进行了电力农网改造,使电价降到每度0.75元。
发展理念
依托国道产业带,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特色经济,实现张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富民强镇的目标,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进步的皖北名镇而不懈努力。
工业发展
该镇是全国最大的金属熔剂生产基地,全国乡镇最大的豆奶粉和麦片生产基地,江苏省最大的低压阀门生产基地和徐州市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豆奶食品生产企业维维集团就坐落该镇。适宜建设大型自来水厂和大规模的工厂化奶牛养殖、蔬菜深加工企业等。张集镇是徐州的经济发展强镇,工业发展速度较快,食品行业以维维集团为支柱,带动食品饮料、优质矿泉水的快速发展,阀门生产占全国50%的比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生产的金属熔剂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有年生产20万吨的大型水泥厂,全镇形成了以食品、阀门、金属熔剂、轻工业为主导的四大产业,200多个企业,列统企业27家,年财政收入5000万元,连续被评为徐州市十强镇。农业生产以优质环保为主,西部的二陈、李村为蔬菜、蘑菇生产基地,环保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水平。联农畜禽有限公司为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农业发展项目。境内社会治安稳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张集镇的地理位置优越,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完善。单鱼路、单丰北路贯穿全境,终张路、张马路、徐皇路,纵横全镇。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多媒体通讯、数据通讯四位一体,形成了一流的综合网络。供电设施齐全,电力供应充足。镇政府驻地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街道五纵五横,两侧新建楼房5000余间。结合煤炭开发和村庄搬迁,镇驻地将在3-5年内建成容纳2万余人集商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全镇五个农贸市场,生意兴隆,交易旺盛,市场繁荣,工商业户达到2000余户。
经济建设
镇内煤炭资源丰富,是省地矿局探明具有20.5亿吨煤储量的煤矿带之一,煤炭开发工作正紧张准备之中。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9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25元。种植业以大蒜和棉花为主导产业。大蒜面积3万亩,年产优质大蒜3.5万吨;棉花面积4万亩,年产优质棉花1.4万吨。畜牧业较发达。全镇养殖专业村已达13个,规模养殖场4个,小型养殖场20个,专业户800余户。生猪年存栏量4万头,青山羊年存栏量12万只。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内外合作,是张集镇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近年来,该镇提出了工业立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现有宏翔纺织、宜佳食品、雨霏玩具制造、金路通电磁线等十余家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现有建材、棉花加工,面粉加工,木材加工、制衣、建筑等各类大小加工企业68家。
基本信息
张集镇位于大洪山南麓,地处钟(祥)、宜(城)、随(州)三市交汇处,寺沙省道穿镇而过,是钟祥市的“口子镇”之一。全镇版土面积290.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2万亩,耕地面积3.1万亩,水面1.5万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张集镇镇政府驻张集,人口22805人。辖1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张集、罗家庄、云岭寨、天星畈、薛店、杨畈、建国、响水潭、包家畈、宗家湾、牌坊、长河、王家河、张家畈、泉水河、黑王寨、、沙河、刘家畈、蔡家岭、双庙畈、万金淌、徐家湾、斋公岭、张林冲、月亮门、黄祠、卓家河、竹林岗、陈家湾。
经济建设
张集镇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河南省文化艺术之乡(杂技)”、“周口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强乡镇”、“周口地区科技示范乡镇”、2007年度周口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全市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办”等荣誉称号。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锅炉制造是张集镇特色工业,被誉为“锅炉之乡”,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锅炉企业有河南省太锅锅炉有限公司(原河南省太康锅炉厂)、河南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河南省恒安锅炉有限公司、河南省银兴工业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河南省豫东锅炉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先后与军工713研究所、西安交大等科研院所和国内大型锅炉企业合作,相继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火炬计划,开发研制的产品多次填补了省内和国家空白,绿色环保节能锅炉产品畅销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日本、韩国、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和地区。近农加工企业有面粉加工厂2个、家具制造厂6个、中粮集团周口四通粮库大型粮食储备基地1个。农业资源丰富,主产优质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2007年粮食产量达到4361.7万公斤,其中小麦单产达到510公斤,总产达到2744.7万公斤。棉花总产119.3万公斤。现代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拥有规模化各类养殖场30多个,肉类总产达到507.2万公斤,禽蛋产量达到189万公斤。劳动力资源充沛,全镇现有劳动力2.5万人,年劳务输出劳动力达到1.5万人次,经济收入超过0.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