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村镇地图
郑村镇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结构
2007年底郑村镇有耕地面积13673亩,其中水田面积12895亩,旱地778亩,茶园130亩,桑园332亩,果园2222亩。经济作物主要是荸荠、茭白、甘蔗、西瓜、大棚蔬菜等,是该县重点粮产区和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2007年农业总产值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8元。郑村不仅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个私经济也是其重要经济支柱,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起步,2008年底有个私企业691家,私营企业4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龙胜化工有限公司、诚意金属公司是该镇的龙头企业。郑村镇逐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机械安装、精细化工、炉具制造、家俱装潢等企业发展格局。
景区景点
主要旅游景区有湘峪古城、樊山陈廷敬墓地、王街老母庵等。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985男7178女6807家庭户户数4245家庭户总人口(总)13509家庭户男6839家庭户女66700-14岁(总)31380-14岁男16270-14岁女151115-64岁(总)968315-64岁男508715-64岁女459665岁及以上(总)116465岁及以上男46465岁及以上女70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397
基础设施
境内基础设施齐全。2008年底村村通电、通水、通公路。16个村通电话,移动通信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75%。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18所。初中1所,小学33所,在校学生20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旅游资源
郑村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背靠国家级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是著名的文化旅游之乡。郑村,依山傍水,钟灵毓秀,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生廉洁、刚正不阿、桃李满园的名贤郑师山(郑玉),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国画大师黄宾虹,有布衣画家汪采白,有新安医学、杏林一葩的“喉科西园”神医郑梅涧;境内又有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有明代最早的牌坊--贞白里牌坊,有建于明未清初的江南名宅--和义堂,其中郑氏宗祠在香港友人安思远先生援助下,得以全面修缮,使之重放异彩。国家又投资300万元建成了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区,投资2亿元开发建设全国最大的盆景博览园--鲍家花园。,程氏新安始祖,晋新安太守程元谭的墓地就在郑村镇南冷水铺的古驿道(如今为205国道)旁边,文革期间遭严重损毁。近年来海内外无数寻根访祖的程氏后裔前来祭拜先人,目前有关人士正在筹划重修这一十分重要的人文景点。
经济发展
境内气候温暖,交通便利,平均气温12.2℃,年降水量580.2毫米,无霜期210天。农作物可一年两作,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棉花、芝麻、油葵、薯类等。2003年又投资420万元,修通武安至湘峪5.5公里山区二级油路;投资1216万元修通11条25.9公里通村水泥(油)路。1986年以来,该镇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先后办起半峪、湘峪、候村、枣坡沟、南河滩等8座村镇煤矿,从而使全镇脱贫致富。2000年来,加大煤矿安全投资,解决了长期困挠矿井安全生产的高瓦斯问题,实行采煤方法改革,提高了资源开采率和块炭率。2003年全镇生产原煤89万吨。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4%。上交税收1193万元,人均823.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8元,是1986年的10.38倍。没有条件开办煤矿的纯农业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2003年,全镇大小鸡场13个,养鸡22860只,养羊5660只。同时,积极推行“种子革命”,优种面积达85%以上。粮食总产3815吨,亩均142公斤,比1986年提高29.39%。油料总产437吨。占全县总产量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