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南平市地图 >
政和县地图
政和县相关地区地图:

政和概况

邮编:353600代码:350725区号:0599拼音:ZhèngHéXiàn英译:ZhengheCounty,地貌属东南沿海丘陵区,东高西低。全境中低山面积占82.8%,丘陵占9.5%,河谷盆地占7.7%。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7米。海拔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等。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西部18.3℃,中部17.4℃,东部14.7℃。年平均无霜期:西部262天,中部252天,东部212天。平均年降水量:中西部1609毫米,东部1926毫米。平均年日照1907小时。政建、小浦、安嵩公路过境。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闽东、闽北独立师洞宫山会师处、唐黄巢屯兵处黄念山、明银矿矿工起义旧址锦屏等纪念地。古迹有佛子岩、宝丰岩。政和县为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北纬27°03′-27°32′,东经118°33′-119°17′。境内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总面积173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1.97万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3.59万人。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熊山街道、东平镇、石屯镇、铁山镇、镇前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属东南沿海丘陵区,东高西低。全境中低山面积占82.8%,丘陵占9.5%,河谷盆地占7.7%。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7米。海拔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气候: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西部18.3℃,中部17.4℃,东部14.7℃。年平均无霜期:西部262天,中部252天,东部212天。平均年降水量:中西部1609毫米,东部1926毫米。平均年日照1907小时。水文: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等。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五代永隆三年(941)划宁德县关隶里置关隶镇,宋咸平三年(1000)建关隶县,因进贡白毫银针茶,政和五年(1115)奉诏改政和县。历属建宁军、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明景泰六年(1455)析出东北部置寿宁县。1949年5月20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南平地区、建阳专区(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曾两度与松溪县合并为松政县。1990年,政和县辖2镇7乡,11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1749平方千米,总人口1959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063人。2000年,政和县辖5个镇、5个乡:熊山镇、东平镇、铁山镇、镇前镇、石屯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3169人,其中:熊山镇32502、东平镇23392、石屯镇18558、铁山镇19026、镇前镇23838、星溪乡15193、外屯乡11368、杨源乡15191、澄源乡24640人、岭腰乡9461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2003年,政和县辖5个镇、5个乡:熊山镇、东平镇、铁山镇、镇前镇、石屯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21.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9万人。2006年5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政和县熊山镇建制设立熊山街道办事处的批复》(闽政文[2006]217号):同意撤销政和县熊山镇建制,设立熊山街道办事处。原熊山镇的行政区域为熊山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熊山街道办事处驻原熊山镇政府驻地胜利街330号。
隶属变更: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属威武军长乐郡,后唐长兴四年(933)属长乐府宁德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划宁德县北部设置关隶镇,镇治设在西里(今镇前乡镇前村)天王寺北,属福州宁德县。后晋开运二年,南唐兵克建州,闽王王延政投降,福州属南唐。后汉乾祐元年,福州守将李仁达判南唐归吴越。宋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归顺于宋。其间关隶镇均随福州变更其隶属关系。宋咸平三年(1000)升关隶镇为关隶县。划建宁军建安县东北部东平里、高宅里、长城里、东衢里、感化里并入关隶县,隶属建宁军。县治移到感化里东岸口黄熊山麓。宋政和五年(1115)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绍光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政和县隶属建宁府。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政和县隶属建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复改建宁路为建宁府。政和县隶属建宁府。景泰六年(1456)划出政和县东部南里10都,北里11都、12都,东里13都、14都、15都归属寿宁县。清朝政和县沿旧制,隶属建宁府。民国元年(1912)改建宁府为建安道,道署驻建安,政和县属建安道。民国16年废除道制,政和县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政和县隶属第十行政督察区,区署驻浦城。民国24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政和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区署于民国27年8月由浦城移驻建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2个市,政和县隶属第一专区,区署驻建瓯。1950年4月1日第一专区更名为建瓯专区。1950年9月,建瓯专区更名为建阳专区,政和县隶属建阳专区,区署驻建阳。1956年6月,改建阳专区为南平专区,政和县隶属南平专区,区署驻南平。1959年7月,政和县改隶福安专区,区署驻福安。1960年2月,政和县与松溪县合并为松政县,县府驻松溪,隶属福安专区,区署驻福安。1962年8月,松政县分立,恢复政和县建制,隶属福安专区,区署仍驻福安。1970年7月,政和县与松溪县再度合并为松政县,县革命委员会驻松溪,隶属建阳地区,1975年3月,松政县再次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隶属建阳地区。1988年1月,建阳地区行政公署改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公署驻南平市,政和县隶属南平地区。

石屯中学

100_6985.jpg(124.44KB),2009-1-1114:17
100_6978.jpg(89.67KB),2009-1-1114:17,[本帖最后由射天狼于2009-1-1114:19编辑],附件100_6979.jpg(101.51KB)2009-1-1114:17

工业园区

一、政和县工业园区概况,政和县地处闽北,紧邻浙江省庆云县和本省宁德市的周宁、屏南、寿宁三县,是闽东北与浙南交通咽喉。省道204线、302线贯通全县,宁武、松建两条高速正在建设,规划中的衢宁快铁有望在两三年内开工,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北联“长三角”的前锋平台。县内资源丰富,全县毛竹林面积46万亩,年产毛竹800万根;林木总蓄积量532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6.6万立方米;茶园面积10万亩,年产茶叶1.1万吨;拥有锥栗15万亩;县内已发现金、铝、锌、硫、铁等23个矿种;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竹、茶、旅特色产业,是政和县战略目标,我县先后获得“中国竹具工艺城”、“中国白茶之乡”、“中国产茶明星县”、“中国锥栗之乡”的称号。“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红茶”均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政和工夫红茶”获全国驰名商标。政和工业园区规划面积9.37平方公里,分为城东组团和石屯组团两个部分,城东组团至县城2公里,规划面积3.37平方公里,用地沿204省道和304省道展开。目前,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水、路、电、通讯配套齐全,已入驻企业20家,产值2.3亿。石屯组团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离城关6公里,离石屯镇1公里,离宁武高速互通口1.2公里。二、产业定位,园区产业定位为竹木加工、茶叶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精细化工产业。三、优惠政策,1、享受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2、进入园区内的企业,水、电、讯不收增容费,电价、水价优惠。3、园区内企业技改列人全县企业技改盘子,财政在每年技改资金安排中,安排部分资金贴息扶持。4、园内企业建设项目从审批至竣工全过程所涉及的县级行政性收费免收,县级管辖权限下的各中介服务机构咨询费和服务费等按最低收费标准的30-50%收取,5、落户企业业主及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子女入托、入园、入学享受所在地居民同等待遇。6、对全县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高科技外商投资项目及两头在外企业,可以以项目带政策,获得更加优惠的待遇。7、园区内竹、木加工企业如有原料基地,到采伐年限林业部门优先安排采伐指标取材。8、入园企业由园区管委会服务中心代办各种证照。9、投资商由县政府颁发客商证,持有客商证可享受县政府规定的其它优惠及办事便利。四、招商项目,1、政和县佛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发项目。政和佛子山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距县城20公里,距国家级景区白水洋仅50公里,与武夷山风景区、洞宫山景区、屏南白水洋景区,组成了省级旅游的最佳线路之一,为闽东北三角旅游圈核心部分。建设中的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将于2012年建成,距离福州、温州、武夷山等中心旅游城市都在3小时左右。佛子山景区将成福州、温州等旅游城市的“后花园”和避暑胜地,能吸引相当数量的游客。项目总投资2.3亿,主要建设客服中心、索道缆车及配套项目等。项目承办单位:政和县旅游局,联系电话。2、政和县洞宫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开发项目。政和县洞宫山2002年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道教第27福地,景区面积50平方公里。距国家级景区白水洋仅3公里,与省级风景区九龙际瀑布相邻,游客可以互通,建设中的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将于2012年建成,途经景区预留出口。景区开发总投资40000万元,项目承办单位:政和县旅游局。3、年产1万件竹家具生产项目。政和县境内竹林面积46万亩,毛竹蓄积量近5000万株,年产毛竹800万株,半径在100公里以内周边县市的毛竹资源达400多万亩。全县生产竹家具需要的竹板材的生产线就有20多条,年产竹板材300多万平方米,为竹家具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2010年5月政和县被评为“中国竹具工艺城”,政和县生产的竹家具不仅在强度、使用功能上毫不逊色于木家具,而且其特殊材质结构使人备感温馨和自然。人文性、造型美、环保性于一体的竹家具是符合全球环保思潮,产品将越来越得到世人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项目承办单位: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4、年产2000吨红碎茶(CTC)建设项目。政和县是著名茶县,全县的十万亩茶园,年产干毛茶1.1万吨,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充裕、优质的原料。项目采用CTC制法快速破坏茶叶细胞结构,并将碎叶片快速揉捻卷绕压迫成为颗粒状后,再进行发酵及烘焙。因此在冲泡时,可以迅速释放出香味,冲泡后杯见浮元、色泽红润、闻香天然、口味回甘、品质纯正,此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年产2000吨红碎茶(CTC)生产线一条,承办单位:政和县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5、年产500吨超微白茶粉深加工项目。政和县2007年被评为“中国白茶之乡”,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政和白茶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由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降压、解暑等保健功效,被广大消费者视为珍品。超微细白茶粉,可实现速溶,容易被人体吸收,产品市场空间广阔。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承办单位:政和县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6、政和县锥栗深加工项目。政和县锥栗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锥栗8000吨,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等二,是“中国锥栗之乡”。锥栗是闽北特色产品,其营养丰富,风味好,深受人们喜爱的休闲食品,产品市场前景好。该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建设年加工锥栗1000吨生产线,项目承办单位:政和县林业局。7、政和县熊峰锅炉制造扩建项目。政和县熊峰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专业生产制造锅炉的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技工25人,可以适应不断变化市场技术需求。1998年研制的立式锅炉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和福建省“五新”项目奖。2005年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企业生产产品供不应求,寻求合作伙伴扩大再生产,该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年产中小型锅炉1000台,项目承办单位:熊峰锅炉制造有限公司。8、政和县七星水轮发电机生产扩建项目。政和县七星水轮机有限公司创建1958年,是我国小型水轮机发电机组骨干企业。连续被行业协会授于“优秀企业”称号,并取得ISO9OOI:2000质量体系认证。其“武夷及图”牌水轮机及配套产品先后被认定为“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扩大再生产,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1000台中、小水轮发电机生产线。项目承办单位:政和县七星水轮机有限公司。五、联系方式,联系单位:政和县外经局。

自然资源

政和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锥栗之乡、全国最大的白茶基地,福建省重点林区、茶叶基地县、茉莉花基地县。全县山地面积223万亩,林木总蓄积量4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71.9%;全县毛竹林面积38万亩;锥栗面积14万亩,规模全国第二;茶叶面积8万亩,年产茶叶14万担,位居全省第五;全县茉莉花面积已超过6000亩,规模全省第一。矿藏资源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钼银、黄金、水晶、硫磺、磷、钾、明矾、滑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叶腊石等20余种,共有矿床、矿点和化矿点62处,宋元明三朝曾是全国重要的白银产地之一;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蕴藏量达16.86万千瓦,可开发13.4万千瓦,目前总装机容量为3.75万千瓦。

政和旅游

洞宫山:洞宫山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境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屏南鸳鸯溪上游,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459米。因山中一巨石呈“宫”字状,奇山洞又有洞中宫殿之称,故名“洞宫山”,山中风光旖旎,景色清幽,峰峦岩洞,秀拔奇伟,有奇峰异景49处,其中以“花桥、虹溪、怪圈”三绝称著。花桥位于杨源乡坂头村口,横卧蟠溪之上,是由坂头苏坑人陈桓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及第后衣锦还乡时创建,随后时毁时修,现存建筑虽为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但一如旧貌。该桥为单孔楼阁式风雨桥。桥身长约50米,宽约6米,因三层主楼翘檐朝天似莲状而得名。桥内文化色彩极其浓郁,在桥顶斗拱,桥廊神龛以及80根桥柱桩上,绘有“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花鸟壁画,楹联近百幅,艺术品百幅,艺术品位高,令人赞叹。桥内设有两条通道,其中一条用木栅栏相隔,宽约1米的边道过去专供妇女行走。这在福建众多古桥梁建筑中还是少见的,在桥的二、三间挂有风铃,遇风则叮当作响,村民们便根据是东边还是西边铃响来预测晴雨,颇为灵验。更为奇特的是,在桥孔中央石缝间还伸出两把黝黑的宝剑尖,据村民介绍,宝剑尖逢涝时能自动伸出,旱时则自动缩回5至20公分,实属奇观。虹溪位于洞宫山景区中心麒麟岩下,长10余公里,宽约3米,令人惊奇的是,如此长度的储赤色河床,居然如刀削斧劈一般平坦。溪中全然不见河卵石和泥沙。关于虹溪的由来,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龟蛇精为患洞宫山时还没有虹溪。因此,旱灾、涝灾连年不断,百姓辗转沟谷,无以为生。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两位仙人下凡消灭了龟蛇精,并用神牛、神犁从洞宫山起沿环峡一直犁到屏南,造就了虹溪和鸳鸯溪。在虹溪新旧桥之间还屹立着一块球状山岩,人称“风动岩”。几人合力推之,能微微晃动。在洞宫山雾中桥下峡谷中的8块岩石上,布满了280多个形状规则、大小各异的同心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条数公里长的峡谷中,仅有这8块岩石上有同心圆图形,且这8块岩石石质十分坚硬,风钻在上面弹跳也不过留下些白点。因此,关于它的由来,人们众说纷坛,或疑为外星人所为,或疑为火山爆发所致,或疑为沧海桑田时海生动物所为,或疑为古越族图腾或宗教信仰的遗迹等等,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将它命名为”怪圈”。一位作家曾生动地描写道:“它如符咒,如密码,如一页页读不懂的天书,却又使人隐隐感到,那是天工造化对人类的某种暗示,某种隐喻,某种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