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山街道地图
熊山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教科文卫
熊山街道辖内有政和一中、政和二中、政和三中、东门小学、南门小学、星溪小学、官湖小学、县中心幼儿园、熊山中心幼儿园及21所个体幼儿园等,在校学生16928人。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防控中心、县卫生防疫站、星溪中心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6家,有仁和、保康、杨祖、惠好四家零售医药超市。解放、胜利、官湖三个村和六个社区居委会有卫生所。有电影院、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和七星、飞凤山、塔山公园等娱乐场所。还有离退休干部及老年人活动室10个。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有龙灯、舞狮、猜谜语等。1995年9月设立熊山街道学区。2005年12月熊山街道学区撤销。自然条件
熊山街道办事处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热丰富,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7.6℃,年平均气温18.4℃,无霜期262天,平均年降水量1680毫米。七星溪由东向西穿城而过,纵贯熊山街道办事处全境,溪流两岸土质肥沃,农田多属双季稻区,灌溉便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是县内重要的粮食丰产区。县城居民所需的蔬菜等副食品,大部分来自解放、胜利、官湖三个村。熊山街道办事处内拥有七星、飞凤山、塔山三大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家庭旅馆业发达。村、(社区)
胜利村:胜利村位于县城东门,东与稻香茶场、东峰村毗邻,北与梅坡、富美村交界、西与解放村相接,南与林屯村、县良种场为邻。1953年东和街和毓贤街合并为胜利街。1958年改称胜利大队。1984年改为胜利村。除农业生产外、工业和商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家庭旅馆业等第三产业有较快发展。2005年底全村596户,人口2207人,耕地面积498.7亩,其中水田483.7亩,茶园300亩,总产量16吨,水果233亩,总产量250吨,山林7069亩,木材蓄积量16168立方米,粮食产量169吨。村属企业有农工商公司,自来水厂(合营)、笋厂、东门汽车站、机砖厂(合营)东门农贸市场(股份制)等。2005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94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为3012元。村财收入31万元。2002年3月,投资320万元改善村部办公条件,新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14平方米的胜利大厦。1989年起村民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月15—30—50元固定补贴,2005年发放高龄老人补贴175人资金1.65万元。解放村:解放村位于县城关西部,以解放街名称为村名。原属城关公社管辖,1980年划入熊山街道。1984年设立行政村、全村辖星溪里等三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2005年底全村共有625户,总人口2733人。有耕地面积1009亩,林地面积9825亩,木材蓄积达51131立方米,茶园280亩,茶叶产量14吨,水果293亩,产量275吨,粮食总产量450吨,经济总收入1193.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20万元,工业产值50万元,第三产业5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村财收入70多万元。拥有西门农贸市场、酒吧、宾馆、店面出租等12家村办企业,还拥用星溪里立体优高农业开发园区。1998年11月,投资268万元,动工兴建解放大厦,2000年6月8日竣工,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3922平方米,层高为八层,一至三层为商业用房,四层为村部办公场所,五至八层为住宅商品房。
官湖村:官湖村距县城关约2.5公里,原属石屯镇松源管辖的自然村。1975年划归城关公社管辖,1980年划入熊山街道,现为官湖村驻地。民国时期有住房31栋,住68户,294人。1988年,有新旧住房92栋,住168户,675人,其中新建房屋有60余栋。89年至2005年新建住房105栋,到2005年底共有新旧住房197栋,多数为砖混钢筋水泥结构房屋。官湖村下辖官路后,后楼、亭子坪,外坂五个自然、三个村民小组,住294户,1050人。全村山地总面积3.42平方公里,有耕地606亩,其中水田566亩,鱼塘40亩。林业用地3713亩,木材蓄积量15387立方米。粮食总产量226吨,茶叶面积100亩,产量6吨,水果177亩,产量135吨,经济总收入44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50万元,工业产值7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村财收入8万元。1976年起,官湖村以地处城郊优势,成为本县副食品基地之一,1998年建成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别类达三十二种。1997年9月,投入32万元,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村部办公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官湖村辖区内县直单位有县畜牧良种场、县生猪屠宰场、饲料公司、林业苗圃等,有官湖小学一所,在校学生228多人。还有塔山公园等旅游娱乐场所。
东门社区:东门居委会成立于1981年10月,2003年7月改称东门社区居委会。2005年底东门社区总户数为1777户,常住人口5374人,下辖12个居民小组。有居民代表68名,党员45人,离退休干部415人,下岗失业人员425人。驻本辖区县直机关行政事业单位24家。辖区总面积0.99平方公里,东起鹤林工业园区至中元路东大桥头,南起东大桥头至文明路30号,西起文明路至北大路122号(政和一中)、北起政和一中至鹤林工业园区。东门社区现驻胜利街259号三楼,社区设支部书记、主任、委员等工作人员三人。
元峰庄社区:原属东门社区管辖,是一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居民住宅区,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成为城关人口密集型的小区之一。于1998年1月成立元峰庄居委会,2002年11月3日更名元峰庄社区居委会,下辖8个居民小组。2005年底社区总户数为1218户,常住人口3886人。现有离退休老干部358人,支部党员62名,县直机关驻本社区行政企事业单位17家,单位楼院13栋,县二中设在辖内,在校学生3134人,其中高中学生1566人,初中学生1568人。2005年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100元。社区还设有百姓知情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娱乐服务场所。社区驻七星公园县老干局二楼,2005年荣获南平市文明示范社区。
北门社区:北门居委会成立于1990年9月,2002年7月改称北门社区居委会。位于县城区中心,所辖地段东至东门电影院,南至南门大桥,西至县总工会大楼,北至县一中。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小组。2005年底社区总户数为1865户,常住人口5819人,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3800元。辖区拥有县直机关行政企事业单位60个,个私企业商店300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242人,下岗失业人员335人,社区支部党员42名,社区管理人员3人。还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百姓知情室、棋牌室,半天堂健身场等五个娱乐场所,社区驻南凤楼中间二楼。
南门社区:南门居委会成立于1990年9月,2002年7月改称南门社区居委会。辖区总面积0.77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民小组,所辖地段东起冠祥楼沿飞凤山公园、青龙山山脊往南至新南庄一弄,南起沿新南庄一弄、下巷路,外洋至大庙桥,西起大庙桥沿翻身街至县医院,北起县医院、南大桥至冠祥楼。2005年底社区总户数为2450户,常住人口70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23人,农业人口2422人。包括县良种场653户,2122人,农科所52户,300人。社区支部党员53人,居民代表53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社区辖区有县民政局、发改委、自来水厂、电力公司、种子公司、南门小学、县法院、印刷厂、县离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等18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还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乒乓球室,读书看报室,百姓知情室等娱乐场所。办公地点设在青龙山老干部活动中心。2005年荣获南平市文明示范社区。
西门社区:西门居委会成立于1990年9月,2003年6月更名为西门社区居委会。所辖地段东至县中医院门珍部、南至大届桥、北至北大路36号、西至暗桥。下辖10个居民小组,2005年底社区常住居民1871户,总人口为5321人,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4000元。驻本辖区县直机关行政企事业单位36家,离退休干部职工414人,下岗失业人员701人,社区支部党员84人,居民代表57名,社区管理人员2人,社区驻解放村原村部三楼。
新南庄社区:原属南门社区管辖,2001年成立新南庄管委会,2004年改称新南庄社区居委会。本社区主要由下温洋、芹山水电站库区等移民组成。辖区总面积约0.22平方公里,东至云根书院山、南至宝庵岭尾、西至下弄洋、北至南庄路260号。常住移民590户,2630人,有住房360栋,全部属1996年至2005年新建的二至四层砖混钢筋水泥房屋。辖区内有政和县云雾茶叶精制厂、恒盛酿造厂、胶合板厂、纺织器材厂、竹木综合制品厂、铅笔厂等企业六家,吸纳了大量的移民剩余劳动力就业。新南庄社区驻南庄路319号,社区管理人员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