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源乡地图
澄源乡相关地区地图:
特产众多
澄源乡山高林密,特产众多。澄源乡总面积40.7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地处闽浙边界的后山、赤溪林场,拥有8万多亩林海,其中还有数千亩原始森林,被称为“绿色金库”。在赤溪河畔有一株树龄千年的“古杉王”,传说是颜真卿第八代孙颜虬松到赤溪开基时(949年)所植,如今,这株参天古木高达20多米,胸径3米左右。澄源乡黄岭村的闽北“柳杉王”,植于明洪武年间,树高达30米,胸径6米。富垅村的特大红豆杉,胸径3米有余,树龄700多年。澄源乡还盛产笋竹、茶叶、锥粟、蘑芋等。茶叶是该乡支柱产业、也是一项传统产业,是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乡党委高度重视,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技术信息扶持力度、加大招引资工作力度等措施,茶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乡现有茶园面积1.8万亩,其中可采面积1.5万亩,新植面积0.3万亩,茶树种植品种有福安大白、福云六号、政和大白茶、台茶12号、福云595、铁观音等优良品种,就茶叶种植面积而言,居全县首位,占全县茶叶总面积的25%左右,年产量30000担,产值2300万元。全乡年生产白毫银针4000担,产值950万元,珠茶17000担,产值650万元,绿茶8000担,产值400万元,特种茶1000担,产值300万元。茶叶生产、种植辐射全乡90%以上农户,目前已形成茶叶加工企业16家,茶叶精制厂两家,其中该乡云寿茶厂于2003年还成功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锦屏仙岩”商标(该品种在2005年中日韩“茶王电视争霸赛”中荣获“五星级茶王”称号,被评为闽北知名商标),现已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今已成为该乡第一个上规模具有一定档次的茶叶加工精制厂。该乡于2005年底建成乌龙茶示范基地面积达500亩,其中台茶12号面积320亩,红心铁观音120亩,黄观音60亩,该基地是该乡茶叶新品种试种、示范、推广和科研的高标准茶园。澄源乡地处建瓯政和这个全国唯一锥栗带内,所产锥粟个大肉圆,兼有滋补、药膳、保健功能,目前,全乡已有锥栗面积1.4万多亩。澄源乡山高谷深,盛产笋竹,全乡竹林面积2万亩,由于毛竹生长期长,材质坚硬,所产竹餐具、竹地板、竹凉席远销海内外,所产冬笋皮黄肉白,味道鲜美,所产笋干条形整洁,黄白相间,食之令人回味无穷。澄源乡还出产蘑芋,味道独特,闽北仅有高山区澄源、镇前、杨源农户有种植。澄源水库众多,所产冷水鱼生长期长,味道鲜美,有天然白鲢鱼、虾等。
交通便捷
澄源乡交通便捷,周边知名景点众多。202省道穿境而过,是闽北往闽东浙南的重要通道,距福宁高速公路和世界天然良港三都澳只有3个小时车程,南到省会福州只有4小时车程,北上南平和武夷山航空港,需要2—3个小时车程,到“双世遗”武夷山和闽东名山太姥山都只需3个小时车程,而且,在澄源乡周边,还有中华奇观鲤鱼溪景区,九龙际瀑布,外屯佛子山,白水洋水上运动场,洞宫山,鸳鸯溪等知名景区。
气候独特
澄源乡气候独特,冬寒夏凉,乃休闲避署胜地。澄源乡地处二元地域,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又称高山气候,冬寒夏凉,平均气温14.7度左右,年降水量1900毫米,空气湿度大。盛夏平均气温只有25度左右,下榅洋库区盛夏平均气温只有23度左右,闽浙交界的后山赤溪八万亩林区,盛夏平均气温是其至只有20度,其中通往赤溪的公路上有一座人工凿成的燧道,长近500米,宽3米多,酷署季节,人在洞中,凉气扑面而来。火热的七月,告别城市的喧嚣,乘船在库区环游,登高进入香炉尖或南荡山,探访古居名庙,重走红色之旅,品尝山珍海味,感受独特民俗,其乐融融。
基础建设
澄源乡已有22个村通程控电话,18个村通人饮水,100%的村通电,24个村场通公路,乡道112公里,其中省道202线从镇前至牛途共35公里,9个村实现公路硬化,里程达到39公里。茶叶是该乡的支柱产业,全乡现有茶叶面积1.8万亩,反季节蔬菜是当前该乡农民增收的又一重点产业,今年,全乡计划种植花椰菜、小尖椒等品种8000亩,使户均可增收400多元。
环境优美
澄源乡溪河纵横,风光绮旎。蛟龙溪、赤溪、暖溪奔流不息,各具特色。蛟龙溪河宽水深,水流平缓,流域内自上而下建有6座电站,装机2万千瓦,其中下榅洋电站装机1.5万千瓦,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电站,电站坝高80多米,形成面积3700亩的水库,每到汛期,河水从80米高的大坝凌空而下,如万马奔腾,卷起几十米高的水汽雾汽,景象十分壮观,从富垅乘船而下,到大坝需1个小时,途中凉风习习,周边山高景美,时不时有鱼儿破水而出,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赤溪九曲十八弯,水流湍急,清沏见底,由于地质原因,河床底部岩石均呈浅红色,赤溪因此得名,犹如一条挂在闽浙边界的红丝带,目前,投资2000多万元,装机4350千瓦的赤溪电站即将投产。暖溪源于星溪头,一路奔流在高山狭谷中,最后汇入寿宁平溪,其流域内建有一座水库,两座电站。众多的溪流象一根根绿色的丝线,将一座座星罗棋布的电站、水库如珍珠般串成一串。澄源乡山高峰险,风光无限。全乡平均海拔890米,三十几座千米以上的高山象巨人一样耸立在红色的土地上,其中闽浙交界处的香炉尖海拔1598米,是政和县第一高峰,也有闽浙边界第一山之称。当年,颜真卿第八代孙颜虬松就是从浙江远道而来,跋山涉水,翻过香炉尖,渡过赤溪河来此安家落户的。在其半山腰处有香炉坪矿业有限公司,盛产银矿金矿。澄源、镇前、外屯三乡镇交界处,有佛教名山南荡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有众多唐朝时的历史文化遗迹,半山腰处的村落为唐朝金紫光禄大夫许延一开创基业之地,距今已有1142年的历史,在山峰上俯瞰四周,但见周边三乡镇方圆几十里的十多个村落散布其中,炊烟袅袅。
经济发展
澄源乡立足区域优势,发展优势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扎实步伐,实现经济、社会、政治的协调发展。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21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900万元,农业产值82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9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