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龙镇地图
镇龙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社会发展
镇龙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恢复改造、巩固、壮大和发展的艰苦历程,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各项各业都遭受到史无前列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完成了通往县城的油路建设及通往喜神的水泥路建设,村道公路确保畅通。场镇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农村普遍改水改厕,全镇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解决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用水难、为构建和谐镇龙加快新农村建设而不断努力。
交通通讯
镇内水电通讯设施配套完善。金坑水库边建有日供水1.5万吨的自来水厂;沿广汕公路和开发区铺设了大型水管20多公里。新建了240高压线路,高低压线路遍布境内东南西北。建有5000门程控电话的装机容量,开设了BP机传呼,移动电话,图文传真等业务。
基础设施
镇区现有人口3.6万,总用地50公倾。镇北的华师康大教育园内有华师大附属康大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华澳国际会计学院,占地约1000亩,形成了集文化、教育、科研和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集合区。镇内有中学2所、小学15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7000人,300多床位的市康宁医院和500多座位的镇龙影剧院位于镇中心;镇内群体活动和娱乐场所星罗棋布。沿广汕公路两边征地开发了9025亩。现已编制完成了14.5平方公里的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中心村建设的规划工程。镇龙镇设立了第一工业区、该区已开发土地600亩已引进项12家,镇龙镇二第工业区已规划动工,该区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引进高新科技项目为主的各类型企业到该区落户。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将增城市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2006年由原白云区钟落潭镇九佛片和原增城市镇龙片合并成九龙镇,辖凤尾、红卫等28个行政村和九佛、穗北、镇龙3个居委会。镇中心设在九佛。原镇龙镇区所在改建成为镇龙村。
农业状况
2002年全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9600亩,总产11040吨;蔬菜复种面积25660亩,总产53699吨;水果种植面积11200亩,总产1021吨;产值285万元;花卉种植面积3100亩,产值3300多万元;鱼塘面积2551亩,总产2985吨,产值1496万元;畜牧总产2996吨,产值98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本镇逐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花卉三大农业为发展主体的农业镇。
行政区划
镇辖14条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14条自然村。全镇面积8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人口3.2万。
历史沿革
龙观古镇历史悠久,明朝前期曾属梁州、巴子国、巴蜀、百亦、宕渠、汉昌、平州、同昌、归仁、巴州、曾口、阆中所辖。。民国初年为长乐乡址,民国十五年实行辖区制,此为平昌三区。三十年代,红四方面军北上路过古镇,与国民党军队在此短兵相接,古镇经受住了战火考验,至今保存完好,民国24年又改辖区为联保制此为连保办事处,一九四九年十月镇龙解放。一九五一年二月设区为平昌第九区,一九五八年九月成立人民公社,一九八二年又恢复镇龙、新庙、民兴三乡,因此,龙关古镇两度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区所在地,也因此成为平昌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3年10月,平昌县行政区划调整,成立镇龙镇,辖原镇龙区的镇龙乡、民兴乡、新庙乡。
人文历史
镇龙镇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人文历史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厚重、精彩。无论你在任何地方拾一片落叶,捡一块碎瓦,抑或捞一团河沙,都有文化的含量和历史的缩影。一甲坪挖水眼的九层塔川内罕见,它的建造显示劳动人民的智慧;冠山村重超千斤的双狮;建于明洪武年的字库及关庙见证了古镇的苍桑岁月。那些遍布龙观的古道、古树、古井、古墓、古建筑的“龙观五古”,象一颗颗耀眼星斗嵌在其间,如异军突起的金沙观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定为航标,其价值令人刮目相看,白家坟森林公园因海拔较高以及众多的“高峡平湖,故冬可赏雪,夏可划船”,那可是消闲、释放和浪漫的好去处,“卧龙战役”、成为龙观人的骄傲,无数革命先烈为龙观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流血牺牲,还有那闪着光彩的红军标语,教育鼓励着近三万镇龙人去追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