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碉苗族乡地图
白碉苗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不可低估。首先,农业生产离不开信息化。农业信息可以辅助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同时它还能指导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其次,农村管理需要信息化。网络可以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上传下达,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密切干群关系。第三,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均衡,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差距依然很大。资金有限、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仍然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如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长期课题,今天这一组来自有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的文章和报道,给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我们描述了农业信息化的美好前景。农业信息化这个广阔天地,的确大有作为。
发展
白碉苗族乡交通运输发展较快。1986年前,除长(长岭镇)巫(开县巫山乡)路过境外,仅有马鞍山、三角寨村两条机耕路。1991一2005年修通了保全寨、长堰沟、大兴庙的道路,总里程10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90%的村实现了社社通公路,结束了农民祖祖辈辈肩挑背磨的历史。乡内大小客车由1086年的1辆增至2005年的7辆,农用车由6辆增至35辆。邮政通信发展较快,已安装程控电话机1500门,移动电话机1560部。该乡经济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水稻每公顷由1986年的6750公斤增至2005年的9000公斤,玉米每公顷由3750公斤增至8250公斤。2005年,乡内有年养猪50头以上的专业户6户,年养鸡10(『以上的专业户3户。生猪出栏1万余头,羊出栏1500头。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迅猛发展,2005年,乡内有个体工商、私营企业315户,从业人员905人。全年实现总产值1900万元。其中龙头骨干企业1个(三岔河渔场),年产鱼15万公斤,产值达80万元。中小型碧谷机大米加工厂1个,年产值27万元;酿酒作坊6个,年产值360万元;水泥预制件场3个,年产值55万元;石料场6个,年产值24万元;建筑业15户,产值320万元;交通运输45户,产值100万元;商品批发业113户,产值802万元。全乡国内生产总值71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385万元,第二产业1424万元,第三产业1349万元。粮食产量8287吨,肉类产量1520吨,水果210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286元。文教、卫生事业长足发展。1996年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5年,乡辖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7所。在校初中学生728人,小学生1386人,教职工107人。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站13个、个体诊所2个。开通有线(含光纤)电视达139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