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脚蒙古族乡地图
项脚蒙古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项脚蒙古族乡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位于项脚村景色秀丽的项脚坝子,面积约1.5平方公里,平坦宽阔。项脚河从北向南流经绿油油的麦田,仿佛一条银色的矫龙在滚滚麦浪中穿梭。麦田的尽头,是雄伟的关门山(形似一道关闭着的门而得名),关门山由错落的三座悬崖绝壁形成,仿佛是项脚坝子中的一道大门。雅砻江的支流小金河从三座山之间顺流而过,水势平缓,两岸怪石绝壁,素有“小三峡”之美誉。山上常见猴群出没,与人嬉戏。身临其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诗情画意跃然眼前,令人禁不住遐想联翩。项脚河贴着山脚,飘然而下,婉转流淌。二、在项脚梁子,有一天然的溶洞,深达20余米,洞口只能1人进出,洞内可容纳20余人。洞内有石柱、石钟乳,形态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三、项脚梁子山顶处,建有蒙古族烧香塔和敖包(注),是项脚蒙古族人民祭祀、祈福的圣地。
基础设施
2001年,通过“农网改造工程”,建设项脚乡10千伏输变电线路,共有2个村9个组通电。建有微型电站115座,项脚人民世世代代点松明火把的日子从此成为历史,很多农户用上了小型粉碎机、切草机,至2006年,全乡拥有辗米、磨面机385台,粉碎机315台,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80%,农民拥有电视机300余台,饱受信息闭塞和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之苦的人民群众看上电视、听到广播,大开眼界。2004年7月,木里县电信局投资50多万元,为项脚蒙古族乡铺设光缆,安装小灵通基站。是年9月22日,随着程控电话和小灵通响起悦耳的铃声,项脚蒙古族乡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小灵通,实现传输光缆化、电话程控化的乡。至2006年,项脚蒙古族乡的2个村9个组实现村组通车,全乡修筑通村、组公路70多公里,改善了交通条件。2006年,全乡共有拖拉机10辆、农用车2辆、摩托车52辆,手机256部,固定电话9部,有电视机320台,洗衣机106台。随着项脚乡农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提高,至2006年,全乡个体零售商店达到23个,年销售额30万元。
气候特征
全乡地势北高南低,从高山、二半山到项脚河谷平坝。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4085米,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平均气温13℃,无霜期200天左右。
文化教育
项脚蒙古族乡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事业,1958年,项脚乡建立第一所小学,全校只有1、2年级,学生仅83人,1991年以来,共改造学校危房12间,新建村小3所。至2006年,项脚乡有乡中心校1所,村小6所。1—6年级教学班15个,有教师27名,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政策,群众送子女入学积极性提高,2006年有在校学生501人,其中寄宿制学生148名,入学率达98%,巩固率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100%。全乡青壮年脱盲率96%,脱盲人员巩固率100%。
人口卫生
全乡总人口3204人,其中蒙古族1357人,占总人口的43%;彝族1348人,占总人口的42%;汉族383人,占总人口的11%;藏族89人,占总人口的3%;苗族21人、壮族5人、纳西族1人,占总人口的1%。全乡农业人口3135人,占总人口的98%。项脚蒙古族乡的主体民族是蒙古族,有“纳日”和“纳惹(水田)”之分,“纳日”认为自己是“纳木¬——埃杰若——纳日”的后裔,纳木是女始祖,埃杰若是男始祖,纳日是二者的后代,而“纳惹(水田)”则是近代才从本省盐边的山后、盐源的树和、冕宁的泸林等地迁居而来。项脚蒙古族与其它各民族杂居,从语言、习俗、信仰等方面融入了其它民族优秀传统,形成了与北方蒙古族各异的特征。在项脚蒙古族乡境内留存着一个土著汉族村落,被称为“明代遗民”部落。经州文管部门考证,该支汉族属明朝后裔,至今仍身着具有明清时代特征的服饰,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风俗和祭祀习惯。项脚蒙古族乡有乡卫生院1所,医生3名;村合作医疗站2个,村医2名。于2006年投资21万元新修乡卫生院,现有B超1台,产床1张,病床5张,生化分析仪1台,全自动洗胃机1台,紫外线消毒灯1盏,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乡卫生院在全乡重点开展公共卫生、防疫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开展五病预防,重点预防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霍乱、非典型肺炎。至2006年,共检查诊断结核病病例81例,其中确诊11例,经免费治疗全部康复,开展小儿基础免疫,2006年进行乙肝疫苗接种48人,麻疹接种130人,2个月—14周岁儿童强化免疫368人,基本上达到了大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的要求。
基层组织
项脚蒙古族乡党委、政府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法制教育,深入村、组大力宣传《宪法》为主的法律知识。以创建平安乡村为载体,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3个调解各种民事纠纷18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化解内部矛盾,关心群众疾苦,做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乡综合治理委员会,乡综治委成立综治办,下设调解委员会、帮教小组。2005年,被县委、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把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抓好学校安全和道路安全的管理,有效杜绝了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项脚蒙古族乡党委、政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民兵、团委、妇联的作用,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2003年开始全面开展“党员先锋”工程“帮联带”活动,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加大打击“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力度,在1995年整治“门徒会”活动中,依法对参与“门徒会”活动的80名农民群众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制止了邪教组织的漫延和影响的扩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广“三结合”;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把计划生育同发展经济,脱贫制富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乡党委、政府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2003年开展“少生快富”和“奖励扶助”工程以来,享受“少生快富”的有42户,发放资金12.6万元;“奖励扶助”12户。从而改变了群众的生育观念,基本杜绝了计划外超生和多胎生育。至2006年,计划生育率达92%,节育率为90%,20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