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阳江市地图 > 阳春市地图 >
八甲镇地图
八甲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新中国以前:据旧《县志》记载,秦时阳春境属桂林郡。自汉以后,阳春境属高凉郡或部分属高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萧铣置春州,领县有二:阳春(县址在今八甲镇罗城围塘村)、流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春州又称南陵郡,并撤阳春县置罗水县(县址亦在今八甲镇罗城围塘村)。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罗水、流南县并入阳春县。明、清时阳春县属肇庆府。县下设二司(黄泥湾司、古良司)、五都(南厢都、思良都、顺阳都、南乡都、太平都)。都下设堡(全县设三十堡),太平都辖凤南、凤北、潭水、现尧、三甲、六甲、七甲、八甲等堡,均属古良司管辖。今八甲境内为六甲、八甲堡。六甲堡:即今黄坡、安马、乔连、湾肚、联合、中田、太和馆、大路口、大田垌。官地坪、客子径、绿水垌、木岭、大塘面等。今石碧为七甲辖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全县分六区,今三甲、八甲、双滘属第四区。民国26年(1937)属第三区,今镇境分为八甲东、八甲西、乔连三乡。民国36年(1947)7月,复属第四区辖,今镇为八甲、乔连乡。
新中国至今:1949年10月,阳春解放后,成立县、区、乡人民政府。八甲乡、乔连乡(原属七甲的石碧划入乔连乡)仍属第四区管辖。乡一下设村政府。1951年春,将原属乔连乡的一、二、三行政村划为中田乡。是年冬,为设立单元领导土地改革,划分小乡,始有黄坡、乔连、石碧、中田、田心、徐屋、长塘、黄垌、黄那等9个乡。1953年8月,县调整划分小区、乡制,今八甲镇境设第十一区下辖石碧、黄坡、乔连、桃湾、中田、罗城、清湖、徐屋、白水、黄垌、黄那、长塘、官河等13个乡。1958年10月,成立八甲人民公社,下设生产管理区、生产队。11月4日,阳春县、阳江县合并为两阳县,三甲、八甲、双滘公社并为春西公社。不久改称三甲公社,设八甲生产区。八甲生产区又分为三片:八甲片生产区、乔连区片生产区、黄垌生产区。1961年4月,复设八甲人民公社,下设黄垌等16个大队。1961年5月,将八甲公社分为八甲、黄垌、乔连三个公社,各辖原属下的生产大队、生产队。1961年11月设区辖公社,八甲、乔连、黄垌公社均属三甲区辖。1963年1月又将八甲、黄垌、乔连三个公社合并为八甲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八甲镇志》)

文物古迹

天堡:位于阳春、高州、电白三县市交界处,在八甲镇黄那西成的西南。因它座落在群山的三个高峰之间,所以又叫“三丫堡”。山上四周多试悬崖峭壁,山路崎岖,登上山顶,可观三县市风光。相传,天堡于清朝中叶为防御客家长毛之乱而兴建,面积约半平方公里。天堡四面有高大的堡墙,四个角有更楼,堡内有水井。今还有墙脚2米多高。天堡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不失为乱世时期防匪的坚固堡垒。
黄垌石山堡:位于黄垌和俄颈交界处,高200米。石山四周陡壁,猿猴难攀。东南北三面各有一条小山岗与石山相连,好像是石山的鼎足,只有北岗才有一条险要的小路通往山顶。石山堡在石山的顶上,面积约有七、八亩宽。于清光绪年间,为黄垌黄松光所倡建,是当时黄垌人团住防匪的地方。石山堡建有炮楼、碉堡、练兵场、大井、当房、当厅、池塘等。民国4年(1915年),匪帮利用外攻内应,功破石山堡,拆毁所有碉堡、围墙和房屋。今仍存有残墙断壁二米高。
大坡笔塔:位于今大坡村委会办公楼处。该墙原是一座小山,笔塔建在山上,俊秀挺拔,有10米多高,为清代所建,是八甲地区唯一的古笔塔,塔内有沿壁的螺旋阶梯,直通塔顶,并有成群石燕和蝙蝠在塔中生存。登顶远眺,大坡、中田的全景尽收眼底,极为壮观。1959年8月,八甲水电厂准备兴建,把大量炸药囤放在塔内。在一个深夜,火药失事爆炸,笔塔被毁,实为可惜。
镇南堡:在太平都八甲堡,与清咸丰初年王均濂倡建,为至今还保存较完好的建筑之一。

自然资源

总述:我镇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达3.6万千瓦,已开发2.5万千瓦,其中兴建有阳江市属单位八甲水电厂和以集体、个体或股份制形式建成的小水电站22座,电力相当充足.地下矿藏有金、银.、钨、水晶石、锡、稀土、花岗岩石等。八甲大山大多为原始次生林带,有115个树种,其中有珍稀的粘木、猪血木、园籽荷、华南紫荆等野生物种类达十种之多。
广东鹅凰嶂:珍稀植物大宝库:广东省阳春市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有猪血木、虎颜花、圆仔荷、桫椤、大果五加、杜鹃红山茶等一大批珍稀、濒危、特有的物种相继被发现,其中属国家级的保护植物即达到2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猪血木是在八甲山区山脚下的几个小乡村发现的。这种珍稀的树如同乡间隐士,混长于八甲镇某村村前屋后的杂树丛中默默无闻。如果不是科考队造访,村民们可能至今还将它们看作是村里最不起眼的一个树种。顾名思义,猪血木因其材质和树液殷红如猪血而得名。位于八甲镇某村的一株老猪血木树,胸径达到1.62米,三个人才能合抱;它的树头被掏空成直径1.35米宽的大洞,乡下小孩们爱躲在树洞中玩捉迷藏的游戏。华南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叶华谷教授经过研究认定,这是一株1500岁高龄的古树!更为难得的是,这也是世界最老的一棵猪血木———目前有记载的猪血木在地球上仅存5株,它们全在鹅凰嶂这片保护区里。还有更为珍稀和濒危的虎颜花。科名:Melastomataceae野牡丹科;属名:TigridiopalmaC.Chen虎颜花属,本属种数;属名模式:TigridiopalmamagnificaC.Chen虎颜花;花期:11;果期:3-5月;土壤PH值4;海拔高度480;分布:广东阳春、信宜。虎颜花是考察队发现的另一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比猪血木更为珍稀濒危。这种奇异的花隶属野牡丹科,它对生存环境异常挑剔,只在森林潮湿的岩石缝中才能成活;虎颜花的每片叶子足有半张书桌大,花蕾却出落得小巧玲珑、鲜艳欲滴,花和叶互相衬托,相映成趣。在鹅凰嶂1.5万公顷的范围里,科考队员们踏遍了山山水水,却只在保护区的核心区———鹅凰嶂山脚下不足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有少量的虎颜花分布。据介绍,这种“娇气”的植物极其脆弱,受人类活动威胁非常大,只要森林遭受破坏,就直接威胁着它的生存。特有属和特有种之多全国罕见:在这片奇妙的“绿色宝库”里,还孕育有鲜红如火的杜鹃红山茶、五彩缤纷的绣球茜草、被誉为“活化石”的侏罗纪植物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果五加、粘木、圆籽荷……据科考队统计,目前在鹅凰嶂保护区境内已发现珍稀濒危植物22种,其中中国特有属植物达到11个,虎颜花、猪血木、圆籽荷、绣球茜草4个属还是阳春市特有的;专家们认为,鹅凰嶂的特有属和特有种植物之丰富,在广东的自然保护区中无出其右,在全国也不多见。鹅凰嶂还是一个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这里森林茂密,大大小小的水库星罗棋布,处处青山绿水、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区内还拥有“华南第一瀑布”———落差200多米的白水瀑布以及附近众多大小瀑布群。秀丽风光,得天独厚。据介绍,阳春市政府目前正加紧对鹅凰嶂动、植物资源作进一步的科考和规划,争取在明年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联合科考队此行的目的之一。开发鹅凰嶂切勿害了鹅凰嶂:又讯科考队员们在为鹅凰嶂丰富的自然资源兴奋异常的同时,也对目前人类活动对这些珍稀濒危物种所造成的破坏,感到忧心忡忡。科考队员们发现,虽然鹅凰嶂保护区过去曾遭受过一定程度的破坏,森林被大量砍伐,但经过近几十年来当地政府的封山育林措施,植被恢复得很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应当严格控制、作进一步超前规划;当地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亟待唤醒。杜鹃红山茶被人疯狂采挖:曾7次进山进行科考的叶华谷教授告诉记者,不久前,科考队在鹅凰嶂保护区发现杜鹃红山茶这一珍稀植物之后,当地新闻媒体曾广为报道,谁知这一报道竟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不少农民认为此花奇货可居,纷纷扛起锄头上山大肆采挖,并拉到墟镇上卖钱。结果,花没有卖出去,大片野生的杜鹃红山茶却惨遭荼毒,现在已到了非常濒危的地步!,二万株大果五加命运堪虞:另外,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发展如何与生态保护同步和谐地进行,这也是个问题。据考察,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果五加集中分布的区域,目前正规划兴建一个水库,如果这一项目得到落实,库区一带的近2万株大果五加将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旅游资源

总体陈述:八甲镇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阳春市三大旅游风景区之一。旅游资源的特点是:景点多,景色美,分布合理,自成一体。秀丽的山水被古今游人赞誉为“美、妙、奇、绝”的佳景。有仙湖、白水瀑布、峨凰嶂、松园楼等景点。水力资源丰富,镇内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林立。作为阳江核电站的配套项目,抽水蓄能电站就坐落在八甲境内的九折河,目前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白水瀑布:位于阳春市八甲镇10多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中。瀑布垂直落差达255米,犹如一匹长长的白练,飘挂在高山林海当中。这一落差,比贵州黄果树瀑布还要高。从上往下数,飞泻而下的瀑布,迭叠成了13个层次,因此又被称为“十三迭”。瀑布泻下的深潭叫响水潭,传说响水潭在晴天时突然发出一种响声,则即将放晴。清朝诗人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写道:“春州十三迭瀑布,为天下飞泉之冠。”又说:“白猴不敢潭边饮,镇日雷轰隔岭闻。”未见瀑布先闻水声,已感凉风习习,心旷神怡。这里是天然负离子高含量区。白水瀑布被誉为“岭南第一瀑”,如果开发利用得好,可能成为我省旅游的一个新热点。
仙湖:仙湖原名仙家垌水库,又叫瑶池,于1971年建成。关山月游览后,盛赞景色秀美,题名“仙湖”,相传是仙女沐浴的地方,气候凉爽,是个避暑胜地。该湖处于丛山密林环抱之中,周围有四座山峰,海拨均为900米以上。水源均为山泉注成,水质晶莹。风景区距南海只有几十公里,海洋气候受高山阻隔,气候变化无常,晴阴殊异,雨天千山飞瀑,晴夫万壑鸣泉。早晨雾海云河,傍晚暮霭满天。这里有山顶望海、扬石不到潭、次生原始森林狩猎、万顷碧波荡桨等旅行项目。仙湖温度比市区低4—6℃,是度假避暑的好地方。
松园楼:松园楼又叫船铺楼,坐落在八甲圩附近的船铺村。该楼背北向南,前面为八甲白水河,五十年代以前设船步码头。松园楼高相当于今天的六层楼,宽相当于农村宅居一连五间排过,深为4丈多。楼四角有连在一起的附楼,前后突出有1米多,左右楼突出3米多。楼四面密布炮眼,用于防匪劫。一有匪警,全村人均走避于此。楼的四边墙壁绘有山水花鸟画,五彩缤纷。楼内有瓦木结构,雕龙画凤,古色古香。楼的前面建有青砖大屋,亦塑花绣彩,整个松园占地四亩多,外圆内方大门楼向南,花岗岩石砌梯步级直落河步码头,壮丽堂皇,为八甲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赏古寻墨的好去处。据吴氏族谱记载,吴的祖公迁来阳春的叫吴刚一,属渤海郡延陵堂人,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从福建上杭迁入阳春八甲船铺定居,开发了村前的近百亩良田,并利用村前河步码头和古驿道的交通便利,门前河步码头泊船,船来人往的有利条件,亦农亦商,生意兴隆,积蓄了一点钱财。乾隆四年(1740年),由吴刚一十世孙吴尚澄开松园寨,构造公祠宇,至八年,奉公祀焉。据说建楼用的大青砖,为保证质量,每人每天用手工磨三块,可见其建楼工艺之精严。建起了这名噪四方的船铺楼,开旅馆、文馆,设茶道,迎宾接客、施茶施粥,教育后人,使船铺楼明传四方。道光三年(1823年),吴川林召棠上京考试路过此地投宿。十二世纪吴昭念秀才为人正直,重士尊师,轻财好义。吴秀才与他攀谈世事,唱酬诗文,虽属初见,亦感情甚笃。当他得知林召棠上京考试粮饷不足时,便主动解囊,借他500两白银作为路资,林感受甚深,结为知交。林召棠当年进京考试,独占鳌头,钦点状元。吴昭念得知,异常欢喜,两人书信常来往。十二年(1835年)后,林状元从京城返家,特地探访酬谢吴昭念,并还回银子。看他建好的船步楼甚是辉煌,当即为其主楼题“松园楼”三字,又为其门楼题“松园屯”三字。松园楼由于得林召棠状元题字,一举盛名,四方文武官员。文人雅士观络绎不绝,直至民国时期游者亦众。沧桑巨变,而今松园楼年久失修,楼内木板已腐,瓦木崩,墙壁榕树寄生,壁画斑驳。唯林状元题字,仍高悬于壁,依稀可辨。残存门楼也于2003年8月被台风吹塌,“松园屯”三字的门牌断为三块。历史古迹松园楼,有待于维修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