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阳江市地图 > 阳春市地图 >
马水镇地图
马水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方面

龙眼,马水镇传统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马水桔。2003年全镇粮食作物总面积40080亩,总产量为12184吨。全镇水果总面积18926亩,其中马水桔种植面积4631亩,产量达80万千克,龙眼、荔枝、香蕉等水果13273万亩。常年蔬菜种植14890亩,藿香、穿心连等南药近1000亩,蚕桑2177亩。生猪饲养量140895头,其中瘦肉型母猪5000头,猪苗上市量83765头。

概况简介

马水镇政府现有干部职工119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3人),市核定编制数91人,其中公务员41人,工勤人员7人,事业编制人员39人。全镇现有中共党员1057名(其中农村党员693名),设党支部39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5个)。马水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村庄属于漠阳江支流罂煲河水系。镇内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5座,其中河表水库库容600万立方米。全镇现有堤围工程6条,总长31.85千米。三茂铁路、省道S113线公路、市道春城至永宁公路、漠阳江河流贯穿全镇;镇内拥有11万伏大型变电站和工业用电专线;拥有程控电话、寻呼机、移动电话通讯基站,已实现了村村通车、通电、通电话。全镇村村通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已铺设水泥路面13公里,年内可全面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奋斗目标。

教育方面

铜业中学是阳江市一级学校,创建于1968年,原是一所企业办的完全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而闻名全国的孔雀石之乡的石录山脚之下,校园自成一区,占地面积45000M,离市区仅14公里,交通方面。2004年2月移交地方办学。铜业中学,铜业中学创办以来,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春秋,走过了37年的历程。多少年来,不知多少人士为它的发展壮大,付出青春年华,为它的今天和明天而努力奋斗。37年来,它不断发展,为阳春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历史证明,铜业中学不愧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博取知识的清泉,是低分进高分出的学校。37年来,为社会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大、中专学生,他们为祖国,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人民;如中山大学教授关雷、在美国的生物学家高三妹;中科院的余昆,华师美术系党委书记研究博士生华年;江门制药厂厂长杨家谋;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邱阳等等一批高素质人才,还有一大批从事着大中专教师、中学教师、工程师、律师、企业家、医师及党政机关领导和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人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的铜中学生在改革的浪潮中搏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铜业中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质兴校,求活求实”的办学理念。强化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意识,追求“立德、立志、崇尚、博爱”,努力创设“尊重、信任、关爱、理解”的宽松、愉快的人文环境。致力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全力造就“人格健全,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多方面得到发展并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一贯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育人效能为根本点”。突出抓好依法治校和“以质兴校”工作。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园建设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校舍基本楼房化,校道硬底化,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规划较合理,布局整齐。校园有近内1500平方米的草坪,绿草如茵,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各功能室齐全,有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

经济方面

马水镇财税工作坚持收支平衡原则,一方面挖源增收,另一方面严控支出。坚持适度偏紧的财政政策,严格执行预算收支计划,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作效益。今年上半年,全镇财税收入239.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入库152万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52%;地税完成入库153万元,占市下达任务的80%;农业税完成入库38.1万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00%。到目前止,基本保证教师、镇村干部工资、补贴正常发放,确保了政府正常开支和农业等方面的投入。几年来,马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阳江市和阳春市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实施镇制定的目标和计划,立足本地实际,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马水镇工农业总产值2249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668万元,工业总产值68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01元。

党政学习

马水镇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教育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宣传、培训、领导联系点三个覆盖率均达百分百,取得初步成效。
一、宣传覆盖率百分百。:该镇党委注重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在市召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后,就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做到宣传工作先行。利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辟宣传专栏、办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站、厂矿等场所和镇府大院、主要街道路口等地方大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做法,宣传上级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达到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群众知晓,广大党员入心入脑。至7月18日止,该镇共悬挂横幅9条,张贴主题鲜明的宣传标语185条,办宣传专栏2期,发放宣传资料900多份,宣传范围覆盖所有参加教育活动的单位和党员,覆盖率达百分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舆论氛围,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和光荣感、使命感,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参与先进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培训覆盖率百分百。:该镇党委把学习动员阶段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关键环节来抓,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工作,保证每个党员都受到教育,达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学习、培训覆盖率达百分百。针对因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名存实亡而造成的“隐性党员”、“口袋党员”、等特殊党员,采取党组织找党员的办法,全镇共找回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21名,使他们回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自觉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参加集中学习,受到教育;针对卧病在床、行动不便、长期外出、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通过邮寄、派人送学上门等方式把学习资料、有关文件精神送到他们手中,使他们在家中也都能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通过集中学习、分散培训和送学上门等形式对全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21个党支部、282名党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学习教育。至18日止,全镇共召开学习动员会22场次、支部书记培训班1期,上门送学习资料22套。
三、领导联系点覆盖率百分百。:为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该镇党委建立了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每个班子成员联系2—3个支部,全镇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21个党支部全部落实领导挂点,领导联系点覆盖率达100%。镇班子成员除了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学习、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外,还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所联系的支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旅游文化

镇内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尤以马兰石林、马石、鹅抱岭石刻、塘底及石录古庙、观天阁、通天阁、清湖守和石录古代炼铜遗址等闻名。此外,还出土关刀、生饮钟、铜鼓、陶罐、陶片、铜渣、动物骨化石等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另有世界罕见的河表水库含氡温泉。可综合开发成集旅游、登山、游猎、疗养于一体的大型游乐世界。现有乡镇企业包括狮山化工厂、三尼矿业有限公司、太野矿业有限公司、新风畜牧场等13间。春都温泉度假村座落在阳春市马水镇河表水库库区内.这里高山峡谷,奇岩怪洞;层林叠翠,古木参天;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流泉飞瀑,曲径通幽;清溪潺潺,花果飘香;雾雨时节,烟霞缥缈;水天朦胧,宛,若蓬莱。
马水罂煲河清代陶窑址:位于马水石下罂煲河村右边的小山边。由于当时烧制的陶器罂煲(即砂煲,阳春俗叫罂煲),故窑前的小河叫罂煲河,后人在此安居的村寨地取名罂煲河村。1983年县文物普杳队发现该地遗址。据调查,该遗址是阶级龙窑,用红砖砌壁,窑壁已烧成玻璃状。窑址现已湮废,表土暴露不少陶器碎片,而积约占200平方米。在遗址采集到的器物口沿及底部,主要是炊具砂煲,均为敛口平唇、鼓腹、圈圜凹底、双耳,内施黑釉,外底露胎,素面无釉。该窑址出产的产品与陂而黄牛头陶窑产品相同石录炼铜遗址,位于阳春市马水的石录、猫鼻、三塔、木龟、石人顶诸山一带,纵横面积近1.5平方公里。于1982年5月,县文物普查队前往上述遗址进行考查时,发现遍地炉渣,俯拾皆是;在炉渣堆积中,收集到数件泥质的炼铜溶液流咀炉具。同时,还在遗址石口山西部的山腰,发现两条以前采铜的矿坑龙洞。其中一条深为38米、高1.5米、宽1.4米;另一条深28米。早在1979年4月间,曾在遗址石录山脚下的蟹地村旁边,出土一只被鉴定为东汉北流型的大型铜鼓。该铜鼓面宽1.18米,身高0.7米,重100公斤;通体布满云雷纹。又出土一只敞口、斜肩、鼓腹、平底和肩部有篦划纹的汉陶罐。在石录炼铜遗址周围的山岗上,采集到许多的水波纹、篦划(点)纹和叶脉纹篦等陶片。根据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发现的同类陶器,年代一般定为汉代。从上述各种实物资料的情况看,石录炼铜遗址的最早年代应定为汉代。甚至还要推前一些时期,因为所发现有方格纹陶片,可能是新石器晚期春秋战国时代的陶群。同时在与该遗址相距1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岗美圩南边山岗的炼铜遗物点,这个点的铜锭、铜钺等遗物,已经省博物馆鉴定是春秋时代的遗物。有待今后作进一步的考查和探讨。据估计:过去炼铜遗留下来的炉渣,将近100万吨。按在当时的人力、物力和科学技术的条件下,不知经历了多少年代的冶炼,才有这么多的炉渣积聚。由于可知,石录的炼铜不但时间久远,而且是连续不断的。据近年地质队的勘测,整个石录铜矿矿床面积约有8.1平方公里,总金属铜贮量为55万吨。在阳春的范围内,曾出土5个铜鼓,尤其在遗址的石录山脚下蟹地出土了一只“铜鼓”。这些铜鼓是否当时在石录这个遗址里铸造的,有待研究。
蛤窿洞穴:1983年,县文物普查队在阳春县城西马水马栏蛤窿岩发现蛤窿洞穴。1986年11月.县博物馆再次派员前往复查。蛤窿洞穴位于马水镇马栏蛤窿岩东侧岩下,坐西向东,前面和南、北面是一片平坦的稻田,与马水约200米之距。洞的一条小溪由南向北从洞口流过,背山面水,境界开阔,环境幽美,气候宜人.是一理想的人类聚居之地。该洞穴前面宽敞,中部较窄,后洞较为宽阔,洞底平坦干燥,洞口至中部光线充足,中后部全无光线.十分黑暗。洞高2~4米,洞口宽16.9米,中部0.97米,洞后最宽5.6米,洞门高出当地水面4.5米。洞口两壁没有胶结层,中部至后部的岩壁上有高2.5、长5米黄褐色胶结层,十分坚硬;在胶结层里,发现有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采集到标本有剑齿象、犀十、熊、鹿、黄口、牛、山猪等动物牙齿和鱼骨化石近10件,但未有发现石器。由于未有发掘,对洞穴底部的文化堆积,情况还不了解,未能确定是一处古人居住的洞穴。据出土动物牙齿化石分析,剑齿象是十万年前的绝生动物,犀牛也是五万年前的绝生种,估计蛤窿洞穴小上的动物牙齿化石,是古人在旧石器时代以狩猎为生遗弃之物,目前暂定蛤窿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此活动的洞穴遗存。
春都温泉:春都温泉属世界珍稀高热高热氡泉,其氡元素可溶于水中,进入人体后,很快蜕变完,对机体不发生毒害,在机体内主要是靠α射线起作用,调整神经功能,有清脂、催眠、镇静和镇痛作用.常浴氡泉,能减肥,对风湿、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十多种慢性病有显著疗效.氡泉能改善人体内分泌功能,能消退表皮褐斑,使皮肤白皙、细腻.令男人强身健体,青春长驻;令女人月经顺畅,艳若桃花.海南官塘至今留传奇:某七旬老翁泡氡泉后喜得贵子;湖南桃江县境内有氡泉,世人称桃江为"美人窝".氡泉神奇,可见一斑。
豪华别墅:现拥有高级客房96间,带泳池的豪华别墅19套,配独立泳池和停车场的日式木屋10套.在山涧峡谷中设有38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自成特色的室外温泉泳池.还建有中餐厅、会议厅、茗茶厅、理疗中心、特色购物商店等设施,是旅游、探险、集会、度假、休闲、娱乐的人间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