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望镇地图
石望镇相关地区地图:
铜陵郡古城遗址
椐民国版《阳春县志》记载:“唐书地理志,勤州云浮郡本铜陵郡,武德四年析春州置勤州,五年废,万岁通天二年复置,长安中又废,开元十八年复置,治富林,乾元元年仍徙治铜陵。考之,舆图当在思良都铜石山侧。”1982年,县文物普查队发现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铜陵郡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四周城墙均为灰沙夯土墙厚1.15米,庆120米,宽90米,总面积约10800平方米,。城池东西南北四角均筑有炮楼;城的东、西、南三面均为水塘围绕,这是当年的护城河。北面紧靠百富石山,山内有一宽广岩洞,可容数万人。离城南约500米处,有漠阳江支流云霖河绕百富石山而至,大概是当时水上交通的主要干线。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午)省富林入铜陵,又废勤州以铜陵移属春州。铜陵郡城设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废郡移属春州,历时215年。
党政建设
石望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严格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镇实际,精心策划,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活动,做到五抓五促进。一、抓领导,促进齐抓共管。该镇对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常重视,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领导班子中一名同志具体抓、其他成员分工负责、部门各司其职的体系,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镇督导组成员严格按照市委和镇党委的要求,每周两次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支部进行督导检查,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安排。镇党委每周听取一次汇报,及时跟踪了解各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做得较好的支部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够的支部及时进行指导,对做得差的支部给予通报批评。二、抓学习,促进素质提高。该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坚持做到“三结合”,即工作时间与空余时间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小型分散活动相结合。至8月23日止,该镇共集中学习16次,累计学习时间42小时,小组分散学习累计52次,累计学习时间156小时。通过学习,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素质得到提高,工作作风有明显的转变。三、抓结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该镇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风廉政政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学习《反腐倡廉教育读本》和反腐倡廉电教片等,分析和查找容易诱发不廉洁行为和腐败现象的部位和环节,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法,着力解决机关和党员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强化各部门的管理,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实现“新班子、新台阶、新形象、新成果”的目标。四、抓建章立制,促进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该镇党委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摸清了各支部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个别党员思想状况,联系实际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如责任机制、督查机制、考评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使党员干部办事有章法、行为有准则;加强对党员教育和管理,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使党员不断得到学习,接受教育;培养农村优秀青年中作为入党对象,把年青力壮、文化程度高、致富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先进分子及时吸引到党组织中来,现全镇已有98名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五、抓实效,促进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积极性。该镇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中,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镇党委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争取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150多万元,铺设和民村至交岗村水泥路,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筹集资金4万多元帮助交简新建卫生站完善医疗服务设备,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筹措资金改造潭黎村饮水工程,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各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支部共组织慰问活动17次,慰问特困户、特困党员34人,送上慰问金3400元;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给农民群众送去一批农科用书;共组织36人次,帮助有困难的农户开展夏收夏种活动。全镇党员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15件。
大型民间炮会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三日,石望镇的交岗、交明、简东、和民、石望等村委会的各个村寨都会认自然村为单位,举行炮会。炮会最隆重要数农历正月十六、二月初二和二月十三这三日,。炮会上,村民会自愿捐钱捐炮,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在酒醉饭饱后,全村的男女老少倾巢而出,选择一处村离村边较近的空旷田野或比较平坦的地方,由年长的村民敲锣打鼓,年轻的小伙子在醒狮的舞动下,将村民捐来的炮竹一封一封地不间断燃放。炮竹燃放时间一般会持续半个小时至2个小时左右,以祈求丰调雨顺,幸福吉祥。据了解,石望镇的炮会起源于唐朝,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炮会是为了纪念农历二月初二日,一位名叫花姑的反抗恶势力阵云的女将军。
打造腐竹品牌
石望镇素有“腐竹之乡”的美称,腐竹加工有几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镇委、镇政府选准腐竹加工这一个传统的特色产业,大力扶持腐竹加工业发展,从五个一体化打造腐竹品牌。一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经济作物种植与腐竹一体化。以腐竹加工业为依托,在发展蔬菜、甜玉米等经济作物的同时,大力发展豆类经济作物,建成优质黄豆种基地250亩,年生产优质黄豆5万公斤,保证了生产腐竹的质量?熏实现了种植经济作物与腐竹一体化。二是发展养殖业,实现养猪与腐竹一体化。积极探索腐竹加工业与养猪一条龙配套生产路子,鼓励有技术、有资金的大户成立专业养殖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全镇现已成立专业养殖场2个,辐射带动饲养5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户近百户,年存栏生猪10000多头,有力地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腐竹加工与养猪一体化发展。三是加强村容村貌治理,实现新农村建设与腐竹一体化。腐竹加工业带富了石望群众,村民们及在外工作的乡亲和个体老板纷纷主动捐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筹集资金12万元。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建设硬底化水泥路面2500米,改造私厕2个,种植花木50平方米,安装路灯5盏,建起文化活动室,为发展腐竹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昔日脏、乱、差的村子变成了腐竹飘香的文明新农村。四是挖掘历史悠久的腐竹文化,实现人文与腐竹一体化。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甘洌的山泉水,使石望腐竹加工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民抓住这一发展优势,多方筹措资金建腐竹加工作坊,腐竹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使腐竹历史文化也得到了发展。每年2月2日,石望镇交简人积聚在一起,边品赏腐竹制作的各种美味佳肴,边观赏“炮会”的精彩表演。五是精心加工创品牌,实现腐竹产销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石望交明村成为全市有名的腐竹专业村,腐竹还销往阳江、云浮、广州、深圳等地区。每年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人。为进一步扩大腐竹生产规模,打响石望腐竹品牌,个体户梁先生投资近50万元,注册了“古铜陵腐竹”商标,运用传统的工艺和现代技术加工生产的腐竹色泽更鲜美、味道更香甜、营养更丰富。这间腐竹加工厂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再投资80万元,组建腐竹加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一个组织、一套设备、一个协会”的“三个一”做大做强腐竹加工业,配备产、供、销全程设备;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引导石望腐竹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