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乡地图
半坡乡相关地区地图:
3、云南省绿春县半坡乡
地理位置:半坡乡地处绿春县南部,位于东经102°06′至102°01′,北纬22°33′19.03″至22°39′05.71″间。东邻平河乡,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南与普洱市江城县曲水乡隔李仙江相望,西大黑山乡山水相连,北靠骑马坝乡,国土面积为370.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30公里。历史沿革:半坡,因村居山坡中段得名。1974年为半坡公社驻地,1984年公社改区,1988年区改乡。乡境西汉元封2年(前109年)后,属益州郡辖,东汉至南朝先后隶属牂牁郡、兴古郡。北朝至隋代属濮部,唐、南诏属威远脸、大理楚府,元至元25年(1288)至明宣德七年(1432)属元12路。明宣德七年(1432)至清乾隆35年改属钮兀御夷长官司。清乾隆35年到1912年属普洱府他郎厅。1912年至1954年属墨江县。1954年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辖。1955年改属六村办事处。1958年后属绿春县辖。于1974年建乡。2003年5月29日,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乡委、政府驻地已由原半坡村搬迁至距县城153公里、海拔346米的李仙江北岸坝溜橡胶场区域。
乡情:境内沟谷深切,群山纵横,均为山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高井槽梁子,海拔1773米,最低点为李仙江与小黑江交汇处,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6.6℃。东西最大横距为37.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6.9公里。截止2006年底,全乡辖6个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和2个国营橡胶林场29个队,1个咖啡基地4个移民点,共2377户10273人,其中:哈农业人口2087户889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6.6%。2006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2294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00万元;固定耕地面积共11887.8亩,其中水田3799亩,旱地8088.8亩;粮食播种面积24045亩,总产量达3164吨;农民人均有粮308公斤,人均纯收入1251元。境内主要居住着哈尼、拉祜两个世居少数民族,是一个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山区民族特困乡,也是一个“资源、边境、民族”优势强乡。
自然资源富集:乡境内自然资源富集。有着土地、气候、矿产、水能等丰富资源。一是热区土地资源:全乡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开发潜力极大。境内有山地季风气候,北热带、南亚热带两种气候类型。肥沃的土地适宜种植橡胶、南岭黄檀、咖啡、茶叶、草果、胡椒、八角等多种经济作物,目前已开发10.97万亩。二是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种有金矿和铁矿。牛波、的处、木马倮等矿山现已得到开发。三是水能资源:境内年均降雨量2262.6毫米,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以上,日最大雨量150.5毫米。境内有李仙江及小黑江两大水系,水能蕴藏量大,小黑江为中越国际界河,界河流程9.6公里,水能蕴藏量10多万千瓦,李仙江水能蕴藏量102.32万千瓦,该乡境内以招商引资引进北京大唐公司开发的装机容量达61.5万千瓦的戈兰滩和土卡河两座电站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四是动植物资源:有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三类动物黑长臂猿、老虎、巨蜥、金丝猴等,有珍稀植物桫椤、望天树、紫荆木以及近千种中草药。五是旅游资源:境内有李仙江、小黑江河谷热带雨林风光、二甫云海等迷人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神奇的民风民俗,对发展融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特色为一体的旅游业十分有利。特别是李仙江土卡河、戈兰滩两个电站的开发和将来航道的开通,半坡将成为集旅游、边境口岸为一体的热点地区。
2、河南省伊川县半坡乡
概况:半坡乡距伊川县城36公里,东与登封毗邻,南与临汝接壤,号称伊川“东大门”,全乡总面积47.3平方公里,辖半坡村、孙村、段庄村、李村、候沟村、刘瑶村、鲁沟村、老君堂村、大郭沟村、小郭沟村、何庄村、白瑶村12个行政村,14801人,人均耕地0.7亩。历史沿革:据半坡村李氏家谱载:明初李氏始祖李诚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于马铃山半坡处,故名半坡。该乡北连江左乡,西接白沙乡,南与临汝县交界,东同登封县毗邻,总面积43.5平方公里。1975年,析江左公社一部置半坡公社。1983年底改半坡乡。1987年,乡辖13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3058户,13288人。该乡是河南省1984年所定的全县唯一的山区乡。马铃山、黑龙山横卧乡境,将全乡分为南北两半。土地瘠薄,但矿产资源丰富。乡办企业以开办小煤窑为主。1987年,全乡有小煤矿42个,年产量80万吨。铝矿7个,年产量20万吨。白灰窑95个,年产量5万吨,工业产值1500万元。1987年,鲁沟、白窑两村从事开采的人有1200名。被县人民政府誉为工业村。该乡利用荒山资源,发展林业、牧业。1987年,造成片林1944亩,其中经济林714亩。同年,全乡有大家畜3608头,猪3220头,羊3000只。其中小郭沟养牛228头,户均2.3头,被誉为养牛专业村。该乡耕地主要分布在马铃山、黑龙山底部的岭坡上。民国时期,因水源奇缺,干旱严重,粮食亩产100斤左右。建国后,修提灌站7处,打机井20眼,挖水塘21个。1987年,全乡有耕地14558亩,有效灌溉面积337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2%,年粮食播种19505亩,平均亩产232斤,总产452.5万斤。历史上交通闭塞。70年代修成了半坡至白沙的砂石路,半坡至江左五里头的渣油路。1987年,修复了长18公里的乡南公路,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是全县交通条件最差的乡。1987年,乡有初中一所,小学24所,在校学生3200人。地处山区的高沟小学,连续十几年受到县及地区教育部门表彰。1987年,在团中央开展的勤巧小队友谊赛活动中,该校少先队组织获二等奖。
资源丰富:该乡“两山一川”,资源丰富。原煤贮量达亿吨,铝钒土1亿吨,白云石8000万吨,干子土1亿吨,铁矿石5000吨,碳酸钙1亿吨,加之银铅矿、磷石、石油所、天然气等二十余种矿藏,形成“黑白红”三大系列产品。农业以盛产小麦为主,林牧业前景广阔,万亩宜林荒山已绿化上松柏、刺槐、板栗、核桃、大枣、山杏等,8000亩牧坡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场所。
特色农业:近年来,半坡乡正从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收、高效”的三高农业转变,目前,已形成“食用菌、旱地辣椒、麦烟套”三大生产基地,林果业已形成“大枣、苹果、梨”三大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已达100万袋,大枣2100亩,以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正以一日千里之势在半坡乡境内扎根、开花、结果。半坡乡何庄村是洛阳地区最大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共养殖8个品种,主要有亚洲黄羊、南阳黄牛、全虫、四不象、猞猁、肉兔、鹿等,同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促进特种动物的养殖。
基础设施建设:半坡乡近几年来下大力气,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四通八达,登封铁路半坡站已投入使用,村村实现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可直接拔国内外,不少农户上了因特网,闭路电视已传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