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红河州地图 > 绿春县地图 >
三猛乡地图
三猛乡相关地区地图:

地貌地势

三猛乡全境均山地,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特征为多雨寡照,雨热同季,干湿分明。三山四水交汇于勐曼河洛瓦电站小黑江上游。境内最高点为黄连山,海拔2700米,最低点为洛瓦电站所在地,海拔700米。山高坡陡,地形坡度20—45度之间。乡政府驻地海拔为1380米。政府驻地1月均温11.6℃。这里的年平均气温为21.9℃,年降雨量为2313毫米。7月均温20.8℃,年均温17.2℃,年温差9.2℃。无霜期35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2543.5毫米。全乡土壤以红壤为主,间有部分黄壤和砖红壤。主要自然灾害为旱、涝、风、雹、病虫害。2006年全乡实有耕地面积23018亩,人均0.93亩,其中:水田8620亩,干田3313亩,旱地11085亩。

农田水利

三猛乡建有全长16.7公里的三面光引水渠黄连山大沟,另有三面光引水渠6条(件),总长48.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交通到2006年底,全乡通车里程179.52公里,全乡8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已通车,通车率分别为100%、48%。通讯建成移电话网络基站一座,累计安装固定电话385部(含无线电话39部),8个村委会44个自然村通电话,通话率分别达100%、35%。集镇及环境设施建设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原则,完善小宗土地管理,2006年集镇新区开发征用土地176亩。前期规划、土地测量、土地征用等工作已结束,三通一平工作正稳步推进,现已平整地基3万平方米,第一期土地已拍卖出让47宗,拍卖金额达120余万元。建有农贸市场1座,停车场1座,垃圾处理场1座,饮食业和文化娱乐业进一步发展。到2006年底建有农村卫生厕所910间,农村人饮工程82件,铺设水泥卫生路2080米,有12个自然村实现沼气化。

主要产业

三猛乡以茶叶、草果为主的传统林果产业;二是以紫胶、八角、黄栀子为主的新兴绿色产业;三是以梯田景观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四是以科学养猪、山地养鸡为主的畜牧产业。

土地资源

三猛乡全乡国土面积263平方公里。2006年实用耕地面积23018亩,干田3313亩,旱地11085亩。土地资源分为三个地带: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森林较多,耕地较少,是生态保护区;1200—1800米之间的半山区,是传统农业生产区,粮食主产区,经济生态林业开发区;12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区,土地资源丰富,是热带经济林业开发区。水电资源境内水系发育有勐曼河、腊姑河、欧的河、习古地河等四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建有黄连山电站(小二型)和洛瓦电站(小三型),另有筹建中的七初电站,是目前全县电力供应中心。

发展思路

三猛乡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土地气候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产业,发展旅游服务业,坚持“抓粮食促增产,抓产业促增收,抓科教强素质,保两路促经济,促稳定促发展,齐发展解温饱”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基础建设

三猛乡乡内设有农技推广站和畜牧兽医站。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巩固“普六”和“两基”成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乡内共有一所初级中学,22所小学,学前教育班1个。中学现有教职工47人,在校学生数725人;小学现有教职工108人,在校学生3024人;青壮年文盲逐年减少。据统计,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5%,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仅为0.29%,13-15周岁人毛入学率97.0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2.01%,农业人口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6.05%。积极深化推行教育三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成效显著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2006年中考成绩名列乡级中学第一名;初考成绩全县语文第二、数学第一、总均分第一的好成绩,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有1个乡卫生院和10个村卫生室,初步形成乡村两级预防和医疗网络,医务人员14人,乡村医生16人,设有病床20张。建成有线电视网络,安装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站33座,有电视机23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