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奎乡地图
戈奎乡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建设
产业建设初具规模:按照“绿色产业富乡”目标,大力生物产业开发,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荒山造林工作,目前已完成产业培植8.9万亩,其中:八角26000亩、紫胶22860亩、茶叶28050亩、草角12090亩,人均5亩,户均20亩经济林打下坚实基础。水电路齐头并进:水利工作:为提高水利化程度,治水改土为重点,修复水毁农田、沟渠,保证农田播种面积,实施格马新寨农业综合片区开发为龙头,推进改造、扩建灌溉沟渠,全乡实现沟渠硬化达60%,全面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电力建设:水资源丰富,可开放水能理论蕴藏200千瓦,建设一个35千伏输变电站,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改造率达56%;农村道路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破交通制约瓶颈,实现“乡内8字型、乡四通八达”建设目标,推进道路设施建设,戈奎至红河洛恩乡54公里建设公路已接近尾声;戈奎至元阳沙拉托乡公路建设正做前期启动工作,同时制定乡村公路管理办法,按照“十户一体”对乡村公路分段管理,并纳入村规民约管理,乡村公路里程达210公里,通达率94%;完成乡村客运站建设工程1个,促进路、站、所一体化建设工程。教育基础
戈奎乡教育起步晚,起点低,教育基础十分溥弱。目前,全乡共有31所(点)小学,其中5所完小,7所初小,19个教学点,74个教学班,在校生2159人,小学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小学校舍面积8917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5696平方米,砖木结构1214平方米,土木结构1053平方米,尚有危房743平方米。中学1所,占地面积67亩(建筑面积5616平方米),12个教职工28名,其中,专任教师26名,本科有12名,专科12名,中师1名;在校生549名,其中享受免费科书的有370名。民间文娱
(一)舞蹈:有哈尼人生活的地方就有棕榈,祖祖辈辈与棕榈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祭祀祖先或喜庆丰收、欢度佳节时,戈奎乡哈尼族人总要踩着欢快的鼓点,跳起棕扇舞,以此来衬托祭祀的庄严和节日的狂欢。最具特色的是下子雄乐作舞芋山寨人同欢同乐,只要敲响硭鼓,男女老幼均情不自禁,整个山寨沸腾起来。完整的乐作舞分布在俄马村委会。铜钱舞和叉叉舞也相继提高知名度。(二)
民歌:勤劳善良的哈尼人能说会道,悠悠白那河赋予了哈尼人最具独特的声音,哈尼人会跳舞更会唱歌。民歌一般分为酒歌、儿歌、情歌、哭丧歌,还有别具区域特色“白那那乐”民歌(分布在俄普、俄马一带)。唱民歌下子雄和俄普村委会最具代表性。2006年度,在“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庆典活动中,戈奎山歌代表组荣获一等奖。
服饰:白那人的服饰简单、易做,最具代表性的是俄普、俄马一带的公鸡帽服饰,中袖长衣,配以漂亮的腰带和独特的头饰,象征着哈尼的图腾白鹇。
建筑文化:戈奎境内建筑形式单一,最具特色的是子雄村委会俄东村蘑菇房建筑。哈尼人就住进了形如蘑菇的茅草房里,哈尼语为“参同额机拉灰”,就是汉语的土墙茅草房,传说哈尼族的祖先定居在半山腰上,当时生产生活很落后,用泥巴一点点的垒起来做房,房顶只能用些茅草来遮挡风霜雨雪,而由于茅草做成的房顶会到处渗进雨水,且经雨淋日晒就会糟烂,后来人们就把平房做成现在的蘑菇状,这样雨水就会随茅草底端下流,延长了茅草的使用时间,而且由于茅草是铺盖在形如“人”字形的屋顶和左右两边,这样就安全得多且使用寿命延长,正是如此,哈尼人世居在这样的蘑菇房里生息繁衍。在后来这种蘑菇房就成了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民居建筑,如今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有人新建了钢筋混泥房,但依然要在自家大门处做成蘑菇房的样子,以表不忘本。俄东村民俗民风淳朴、浓郁,具有传统的饮食文化和民间歌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