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塔镇地图
半塔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文历史
半塔镇原名白塔集。据来安县志记载:“白塔集有一砖塔,雷电摄击三层,遗于泗州优虎山,今存半塔,刻有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字样,其地亦名半塔集”。1984年撤乡设镇,1985年被批准为副县级重点建制镇。抗日战争时期,半塔是皖东重要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津浦路东的后方所在地。刘少奇、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方毅、张劲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有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陈毅同志对此有过高度评价:“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为纪念半塔保卫战和刘少奇在皖东,解放后,在半塔集西的光山上,先后兴建了烈士纪念塔和“刘少奇在皖东”、“半塔革命纪念馆”两座纪念馆舍。塔身及雕像由中央美院设计,塔上分别由陈毅和张凯帆题词,张云逸同志为之撰写了《半塔烈士纪念碑记》。该烈士陵园已成为该镇标志性场所,每年接待周边地区近十万名群众前往参观、游览。地理交通
半塔镇以其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及较强的综合镇力,而成为来安县两个副县级重点建制镇之一(另一个为新安镇)。该镇坐落在来安县城北30公里处,她东临天长,西依明光,南邻六合,北接盱眙。处于南京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层,距南京市90公里,距205国道仅17公里,“盱(眙)宁(南京)”、“滁(州)扬(州)”两条公路干线在集镇中心纵横贯穿。皖苏两省五县交界的区位优势,及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使之长期以来始终是苏皖边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随着东西部发展之产业梯度转移,该镇正在成为各地有远见的投资人的项目投资目的地。发展概况
基本概述:改革开放已来,该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驶入快车道。2003年,全镇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8.6亿元,较90年增长6.5倍;财政收入890万元,较90年增长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它社会各业也都取得长足进步。2004年以来,全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多种经营生产初具规模、各具特色。其中地瓜、水果山芋等特色农产品畅销苏、皖、浙、沪。工企业生产势头不断加强,半塔镇企业已涵盖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其中化工、建材成为全镇主导产业。工业相关:半塔镇抓住东向发展大好机遇,按照“吸引外来投资、鼓励内部投资”思路,强力招商引资,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动力。他们坚持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通过驻点招商、离岗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等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坚持“亲商、安商、助商”政策,制定出台了《半塔镇“东向发展”实施战略》《半塔镇“吸引外来投资、鼓励内部投资”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同时利用丰富的水力、矿产、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培育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牵动力的制造和加工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全镇外来投资及其它民营经济发展也十分迅猛,新上建材类企业8家、轻工类企业6家、化工类企业4家,单个项目投资额均在200万元以上,一期工程一次性投资额最高达1200万元。
农业相关:半塔镇坚持“稳粮、扩经、增牧”的原则,以“五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引导经济作物生产和畜禽养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半塔镇罗庄村着力调优种植结构,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先后引进水果山芋、地瓜、南瓜等农产品品种10余个,还积极套种西瓜、葡萄等,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已建成2000多亩“五瓜一薯”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占全村农作物面积90%以上。2007年,罗庄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半塔村发挥城关村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业,已种植各类大棚蔬菜300多亩,既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又实现了农民增收。,半塔镇盛产小麦、水稻、油菜等大宗农产品,水果型山芋、西瓜、冬瓜等经济作物种植初具规模,在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半塔镇矿产丰富,优质矿泉水、玄武岩、膨润土储量较大,镇内规模型水库8座,各类中小水库蓄水量7000万方以上。半塔烈士陵园位于集镇西侧,依山傍水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镇年向外输出富余劳力8000人以上,镇内劳动用工报酬大大低于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