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场镇地图
包场镇相关地区地图: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总面积43.6平方公里,辖有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万人。
地理交通
包场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苏335线等省市级公路穿境而过,距南通兴东机场仅30分钟行程。镇区实施多元化投入,亮化、绿化、美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常住人口超过2.8万人。
村庄名录
包场下属村庄:河南村包场村新南村长桥村模范村幸福村河塘村浜北村联合村镇东村宏升村致中村
发展规划
包场镇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划,通过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的工程方法科学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投入产出率,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高度有机统一,力争在2010年把包场镇建成文明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充满和谐生机的现代化新农村。根据包场镇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各有所长,重点突破,综合利用的方针,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夯实农业丰产丰收基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广泛宣传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科技,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统筹兼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这一宗旨,增加水利设施建设投资,抵御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确保沟、渠、路、田、林综合配套,坚决制止乱占农田耕地与土地复耕相结合对剩余中低产田再改造。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包场镇力度,规划好基本农田保护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的园艺业,淡水养殖业及畜禽养殖业。培育壮大农民经济人队伍,鼓励经济人把农产品打入外地市场。培育好本地的农产品品牌。三是加大科学力度推广农业适新技术。全面加大科学技术培训,在相关时间内培训农民实用技术知识,使农民最少能掌握二至三门科学技术知识,使包场镇农民在设施栽培、提水养殖、花卉苗木、鱼蟹混养等方面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要充分利用包场镇的自然资源优势,在综合开发利用上下功夫;五是要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主要完成全镇村级公路的硬质化、包场镇村级的林网化,全面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推广病虫害总体防治,同时要严格控制污染,对沟河进行定期整治。
城镇建设
包场镇包场镇是海门市东部中心镇,有着东部最大的农贸市场和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包场中学,是离滨海新区最近的乡镇之一。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包场镇党委、政府瞄准沿海开发大市场,全面完善城镇功能,力争把包场镇打造为滨海卫星城及滨海新区生活休闲后花园。在老城改造方面,包场镇着力改善城镇面貌,完善城镇功能,采用中间发展两面开花方式。中间发展,即对镇区主要道路包新路重新摊铺,划标线,并向南延伸。两面开花,一方面对包新路东、为民路北侧进行改造,规划建设集高档次小区、宾馆、餐饮、娱乐场所、流通超市一体的商住居。目前该地块已经成功挂牌,并由上海一房地产公司竞标拍下,总投资近亿元的阳光海岸大型房产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的沿通吕河景观房项目等将落户开工。另一方面,对包场中学、农贸市场附近地带进行整体开发,改造新建住宅小区,农贸市场进一步升级,力争实现年销售超2亿元,创建江苏省优秀农贸市场。改建前期开发工作已经启动。包场镇还紧紧依托滨海新区的发展优势,抓住包临路拓宽改造和扬启高速即将动工的契机,对道路两边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进行调整,新规划建设3000多亩的工业集中区。
人文资源
包场镇民风淳朴,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包场籍政要、贾商、学者遍及全国各地和海外,境内有名校包场中学-老牌的江苏省重点中学,正向着国家级示范中学迈进;有南通市最大的台湾同胞村,台胞回乡定居、回报桑榇者日众;有宗教圣地太平山,所奉观音石像为明代文物,游子海外归来,多参拜于此,香客络绎,香火鼎盛。
荣誉
包场镇跨越发展,闻名遐迩。先后获得了“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乡镇”、“江苏省重点新型中心镇”、“苏中农村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江苏省执行标准优秀乡镇’、“南通市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南通市安全文明乡镇”、“南通市双拥模范镇”、“海门市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