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镇地图
三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发展
三和镇现有工业企业100多家。主要工业门类有电子铝箔、玻璃厨具、塑料玩具、床上用品、服装绣品、玻塑仪器、弹子门锁、烟火信号、五金加工、电镀化工等。工贸园区规划占地5.3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开发土地2.1平方公里。建区一年多来,已有28个企业前来洽谈投资兴业,园区已使用土地0.6平方公里。实现了路通、河通、水通、电通、邮通和土地平整其“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园区内还规划建设中高档别墅群生活区和集商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贸区,为投资者安全、愉快地赚钱和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
经济发展
三和镇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花友蜂场全国有名,职工100多人。60年代办起了农具厂、农机厂、砖瓦厂等企业。80年代中期,三和镇“两条一锁”——三和镇毛条厂、三和村毛条厂和上海求精锁厂海门分厂称雄海门。88年成为第一批工业经济超亿元乡镇。1990年,有企业33家,职工2105人,工业总产值1.5亿元。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主要包括:机械五金、纺织绣品、电子材料和汽车相关产业等4大支柱产业。
项目建设
2008年初,三和镇党委、政府从三和项目建设的实际出发,大力实施以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汽车10里长廊为特色,以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投产达效为核心,一、二、三产业项目整体推进的目标任务。在项目推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提下,要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实现三和镇经济快速发展,关键就是建立一种项目建设强推进机制,实打实地抓落实,硬碰硬地抓考核。2008年三和镇形成了项目推进压力传递等三大机制:项目制包干,“晒太阳”推进,大环境承诺,做到天天交流、周周小结、半月汇总,每个党政领导挂帅一个团队,镇村干部均分到每个团队之中,比一比,赛一赛,把全体镇村干部兴奋点和聚焦点都集聚到项目为重点的经济工作上。围绕“双过半”,三和镇先后召开了“双过半”推进会和服务环境年动员大会,在三和镇上下进一步形成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烈氛围,强势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
特产产业
海门市三和镇总投资5000万元的嘉宇名人汽车广场竣工,当日进驻的北京现代、悦达起亚两个品牌的汽车销售4S店开门应客。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三和打造的汽车销售十里长廊先后已有19家品牌汽车销售店落户,其中4S店达到10家。汽车服务业集群正在三和镇快速崛起。海门市委、市政府从进入桥港经济时代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和镇地处海门市城郊接合部,是苏通大桥接壤海门的门户,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独特,对外连接和辐射功能强,适合将汽车服务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打造。2006年尼桑4S店捷足先登,并已达到尼桑品牌预期的效果,尼桑店销售直线上升,在今年全国汽车销售缓慢的形势面前,三和镇尼桑店汽车销售增幅依然在30%以上。尼桑4S店创办成功,增强了三和镇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的信心,也放大了三和镇集聚汽车4S店的磁性能力。随之,别克、广本、北京现代、悦达起亚、一汽丰田、斯科达、上海大众、长安福特、一汽大众等4S店相继落户。同时,江玲、标致、奇瑞等9大汽车品牌的3S店和销售店纷纷登陆三和。汽车品牌店的入驻,拉动了汽车服务的相关产业,在三和的汽车销售十里长廊中,汽车美容、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销售、餐饮业快速发展。三和镇又规划启动1450亩的汽车广场,前期启动300亩。主要以汽车美容、汽车销售为主,以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配套为辅。建设30个汽车4S店,一个30万平方米的汽车展示中心,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11月18日,汽车广场名称通过省工商局的核准,前期工作已启动。
文体发展
境内有中新初中,中心小学各1所;中学生1029人,小学生1300人;教师148人。先后荣获“文明单位”、“百分考核优秀单位”、“科普宣传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南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三和镇是属革命老区,早在1927年,海门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即三条桥党支部在三和地区成立(今双高村境内),由党支部书记张冠今(公开身份为三和中心小学校长)、支部成员顾焕棋、顾锦扬、杜恩露等人组成并带领三和人民开展了艰苦卓越革命斗争。
工业集中区
三和工业集中区选址于省道苏336线两侧,规划总面积5.3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土地2.1平方公里。集中区东与海门市区接壤,西至海门市城市规划控制线——大港公路往西500米,南至南海路西延段,北至十一号横河。按照“科技含量高、投资效益好、生态环境美、示范作用强”的总体要求,以高标准配套、大生态格局、园林式厂区为原则,突出“高新技术、外向经济”两大主题。自2001年3月建区以来,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2082万元:道路建设总长度8730米,总投入1920万元。其中人民西路2200米绿化,投入100万元;秀山西路1100米,投入900万元;大港公路2800米,投入600万元;创业一路800米,投入100万元;创业二路730米,投入100万元;培新路1100米,投入120万元。架设10KV电线5600米,投入102万元。铺设4寸以上自来水管6000米,投入60万元。整个园区交通便捷、地势平坦、景色秀丽、环境优美,336省道和大港一级公路纵横交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成为长江北岸一块投资宝地。截止2006年底,共有进区企业126家,累计投入18.5亿元,其中500—1000万元投入的企业有43家,1000—3000万元投入的企业有18家,3000—5000万元投入的企业有7家,5000万元以上投入的企业有4家。2006年全区实现销售收入213750万元,利税8597.5万元,占全镇工业利税的72.6%。
知名企业
南通恒嘉公司是该镇首家实现多元化经营的市骨干企业。总占地70亩。公司一期工程——南通恒嘉厨具有限公司占地8亩,主要从事玻璃锅盖的生产、销售,产品全部外销,年出口创汇420万美元。公司二期工程——南通恒嘉厨具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合资兴办了南通恒嘉空气过滤器有限公司。占地18亩,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从事空气过滤器机芯和整机的生产销售,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06年1月份建成进入试生产。空气过滤器项目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2005年3月,恒嘉公司又征地50亩,开工建设三期工程——高分子塑料项目,注册资本200万美元,总投资300万美元。恒嘉公司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南通三瑛电子有限公司是生产电解电容器用电子正负极箔及铝电解电容器的专业厂家。公司一期占地12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2005年2月,三瑛电子增资1400万港币(注册资本增加1000万港币),在原有厂区规划2000万元技改投入项目,新建6000平方米厂房及辅助用房,新引进、安装8条负极箔生产线、4条正极箔生产线。二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2006年3月,南通三瑛电子又在镇工业集中区征地18亩,新上一个高压箔项目,注册资本210万美元,总投资42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