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杨集乡地图
北杨集乡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1994年修通通往县城的油路,白陈公路穿境而过,沟通了与外界的往来,乡政府所在地距漯界高速公路仅5公里,集市街道、门面房改造也逐步统一规划,形成专业市场格局。教育、卫生、金融、邮电、粮食等项事业也都有了较快发展。北杨集乡历史悠久,有不少名胜古迹,最突出的姬缭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位于前程庄东北150米处,蔡河西侧,冢成慢坡形,高约3米,面积7.5平方米,是战国时期的姬缭墓,向南1华里,还有其子姬信、姬广之墓,当地对此传说很多。另外在赵桥东,还有一处石佛寺,内有汉白玉石佛十余尊,“文革”时期寺被扒,佛像被砸,现在原址建有庙。
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加快“三化”建设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种植业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一是根据市场需求,抓好订单农业,在二三年内粮食生产全部实现订单种植。二是继续抓好林果业生产,以优质占有市场,以“统”形成规模,以规模形成市场。在二三年内总面积达到500亩,十年内建成林果之乡。三是抓好粮经比例调整,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河模式栽培,扩大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在三五年内把粮经比例由现在的7:3调整到5:5。养殖业以当地资源就地转化增值为发展思路,以规模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槐山羊、蛋鸡、生猪的规模养殖。肉牛生产以试点示范、集中圈养,分户饲养为模式,三年内达到户均一头牛。槐山羊以抓好牧草种植、秸秆青储,品种改良、疾病防治为重点,推动规模发展,三年内达到每户存栏5只羊。蛋鸡、生猪养殖重点抓好疾病防治,市场销售,三年内达到存栏蛋鸡20万只,生猪3万头。工业生产要以发展近农工业为知道思想,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依托,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待种植业、养殖业形成一定规模后,发展一批牛羊肉分割、鲜果冷藏、果汁加工、产品包装、运输等企业。
教育卫生
教育、卫生及社会福利事业有较大发展。全乡有初中2处,小学20处,152个教学班,在校生8337人,1999年实现“普九”达标,两处中学实现了教室、宿舍、实验室楼房化,另有8个行政村建起了教学楼,第二初级中学被评为地级“文明窗口学校”。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有中心卫生院一个,卫生所20个,建有门诊大楼,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实行了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
农业生产
在粮食种植上,逐步打破奇偶大种植模式,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实行订单农业,生产优质强筋小麦,2002年全乡推广订单小麦22000亩,打入国内国际市场,每公斤价格比一般小麦高出0.12元,同时小杂粮及棉花、大豆、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也不断扩大,保护地载植、地膜覆盖面积也有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养殖业,以当地丰富的粮食、饲草资源为依托,就地转化增值,以蛋鸡、槐山羊及波尔山羊改良杂交养殖、黄牛、生猪养殖为主,成为当地的养殖特色。特别是蛋鸡、槐山羊养殖有一定规模。蛋鸡年存栏量达10万多只,槐山羊存栏12000余只,利用波尔山羊父本改良当地槐山羊3000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