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定西市地图 > 通渭县地图 >
常河镇地图
常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科技事业

常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镇党委、政府把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强化服务意识,每年举办科普培训4期,参训人员达5000人次,主要培训农机具的使用及果树栽培,塑料大棚种植,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十五”期间,培训星火骨干15000人次,绿色证书8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致富的良好势头。常河作为通渭南部干旱区,在农业增收方面仅科技的贡献率达70%左右,形成了以科技铺路,经济作物带动,示范点建设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生产稳步增加,人均纯收入达1603元。

文化事业

常河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而勤劳的常河人民对文化的认识层次较高,以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建设家乡的征程做出了具大的贡献,而常河也因此被命名为“全中国体育先进乡镇”等殊荣。在2003年通渭县春节社火文艺汇演,常河精彩的表演被各级领导所认同,曾一度荣获“优胜奖”。在其他文化活动中,诸如农民运动会,篮球运动会都别具风格,仅文化事业投入资金达20余万元,大大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代表一个地方群众的精神风貌,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书画艺术创作上,常河也走在通渭县的前列,涌现出一批实力派书画家,如擅长人物绘画、隶篆见长的刘尚贤等老一辈书画艺术家,也有不少中青年农民书画家相继出现。浓厚的文化氛围鼓舞了常河人民的斗志,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促使常河青年走出大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国家奉献青春,如广东新华社主任记者王云峰等,据统计在全中国各行业工作的常河籍人达8000余人,有的或政界、教育、外交等,由于文化的原由,这些人更是建设家乡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地方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开拓者。

卫生事业

常河镇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大型卫生院1所,现有职工18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中专10人,研究生在读2人,常河卫生院医疗设备齐全,医疗技术于县级医疗水平可媲美,现有乡村卫生所25个,个体诊所10余所。常河卫生院经济效益是通渭县18个乡镇除城关卫生院以外收入最好的乡级卫生院。常河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保障一方百姓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常河的环境卫生都有所转变,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爱美的常河人非常注重卫生,大家都共同保持镇区的环境卫生经常清洁。常河人的居家装饰、服饰等无疑也体现了讲究卫生,清洁的传统美德,这是一个地方卫生良好的象征。

特色产业

常河镇位于通渭县县最南端,属破碎梁峁丘陵地形,海拔在1400—2200米之间,土壤PH值为7.0-8.5。年降水460.9毫米,大于县城所在地平襄镇的435.8毫米,相对较多。年均气温7.5℃,为通渭县最高(平襄6.6℃)>=5℃间隔天数207天。积温3080℃,为通渭县最高(平襄197天,2832℃),果品生产所需的光、热、水、肥基本条件在通渭县相对优越,适宜发展经济林果业。2008年以来,常河镇镇党委、镇政府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抓住春季造林的大好时机,在有关专业部门的论证支持下,决定在常河镇杏树湾建设800亩优质苹果基地,并把它作为贯彻生态立县战略、调整该镇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多方筹措资金5万余元,从静宁引进优质苹果苗木,无偿提供给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