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南乡地图
襄南乡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
高店村李江皮影戏班子,由其祖辈所创,历经数代。1947年,出身艺人世家的李江,继承传艺,并博采众长,汲取秦剧套路把式之精华,自成一派。李江皮影戏班子,现有90多幅线子,380多个人物头像,蟒袍、火旗装、官衣、蛟龙驹、四不像等道具一应俱全。李江前后共收录抄写各种剧本120余本,主要有传统国戏、神话、家庭教育和爱情等四大类90多个剧目,其中传统国戏《蛟龙驹》和历史神话剧《唐王双游狱》在甘肃存本极少。李江的唱腔以粗犷雄浑见长,擅长慢板、流水板、道情、散板等四类10多个板式,一台戏数个角色,他都能扮声自如,不留破绽。他的影人表演,娴熟灵活,影艺精湛,其影人刻制,力求简洁明快,色彩鲜艳,工艺考究,在影人刻雕、影人表演和唱腔道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农闲时节率众艺人巡演于牛谷河沿岸三县各村社,倍受群众称赞。李江的皮影戏班子,经历了“文革”传统剧目被禁,蒙受“破旧”阴影的低谷,也走过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鼎盛的发展时期,在皮影戏被现代声像技术冲击的今天,李江等皮影传人,希望皮影戏引起社会各界保护、支持的同时,再将皮影戏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目传承发扬。
优势产业
通渭县襄南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以洋芋种植融合全县洋芋产业化的总体工作目标,2005年洋芋产业凸显四大特色:(1)以点带面,促进规模种植。襄南乡结合本地农作习惯及自然气候条件,确定了“三点两线”的示范点和规模种植带。三点及令山村机修梯田洋芋种植示范点、杨堡村新修梯田洋芋种植示范点、高店村油菜复种脱毒种薯示范点。“两线”好通甘路两边宽100-200米的洋芋种植带,马黑路农二路两边100-200米的洋芋种植带。(2)引进优良品种,保证高产高效。乡上先后从渭源等地引进陇薯3号、陇薯6号、新大坪等优良品种100多吨,在优先供应“三点两线”的基础上,向全乡推广种植。良种洋芋获得大面积丰收,最高亩产达到2500公斤。(3)加强技术培训,加大种植科技含量。襄南乡和县农技部门联合,就基肥施用、种薯选择、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毒防治等马铃薯种植技术,共培训农民达1600多人次,使农民告别了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掌握和运用了科学的种植方式。(4)改变工作方式,引导农民产业致富。尤其为了解决种植户销售问题,乡上牵头,在“三点”上搭棚设点以“保护价”组织回收和销售,在第一时间将农民的“土蛋蛋”变成人民币,解决了因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难题。通渭县经南街进入襄南乡境内,通甘路沿线绿意盎然,玉米飘香。2008年,襄南乡紧紧围绕通渭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在城效、水川区发高效农业;川道、河谷区大力推广全覆膜玉米,浅山区扩大马铃薯产业;深山区发展草畜产业,全民发展劳务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的通渭县南部全覆膜玉米8000亩绿色长廊,正喜迎丰收。为较好的抓好全乡全覆膜玉米推广种植工作,正视差距,乡政府提出“三抓”抓落实。一是突出示范效应,狠抓宣传动员。先后组织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深入先进乡镇观摩学习达500多人次,通过发放宣传图片、印发资料、算帐对比、经验介绍等形式,充分动员和带动群众积极种植;二是突出技术培训,狠抓技术指导,邀请县农技部门资深专技人员举办现场培训会12期,培训群众达3000多人次,针对覆膜方式、整地施肥、品种选择、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讲解。三是突出片带规划,狠抓面上规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川道、河谷区和梯田等有利地域条件,集中连片,科学规划,推广全乡大面积种植。通过“三抓”的动员、指导和落实,有力推动了全乡全覆膜玉米的推广种植。一是有效促进后进转化。春季顶凌覆膜工作得到了示范户的有力带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改变了秋覆膜群众认识难,工作展开难的被动局面,也得到了省市观摩团领导的肯定;二是有力促进了农民种植思想的转变。通过大力宣传,介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农民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及双垄沟玉米种植技术在集雨保墒、抗旱保粮、提温促熟、抑草防病、秋雨春用等方面的增收潜力,改变了被动抗旱、“朝天一把子”的落后农耕思想。三是极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全覆膜玉米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满足旱地农作物全生育期生长发育需求,再加上统一规划、规模化种植、科学管理,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同时对明年全覆膜玉米种植工作及早部署和安排,在“一膜两用”保证今年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早动员,早宣传,早留地块,真正把全覆膜玉米发展成为我乡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产业。
旅游资源
箭杆岭凤龙山李白纪念馆位于襄南乡西部的王岔、瓦洒交界处,占地36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朝,盛于清朝,民国逐渐衰退,文革期间遭遇破坏。1980年恢复重建,现为全县最大的山场庙会之一。经过28年的建筑和修缮,再加上近几年组织群众人工植树1万多亩,这里峰峦叠嶂,山势峻峭,古木参天,林草丰茂。凤龙山依西北山势而建,前有观景亭、承雨池。前院为钟楼、鼓楼、万民伞楼、笔剑楼、四座八角阁楼;左右为山神土地庙,正中为四披头的李白纪念馆,知名人士的书画牌匾悬于庙宇周围,古朴凝重,庄重典雅。院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中院正殿为李白寝宫,左右分别为文昌宫、杨六郎庙。后院为全馆的主建筑,雄伟高大的玉皇观。玉皇观为三层的实木塔形建筑,均出角架斗,八角造型,雕梁画栋,粉壁画墙,显现出古建筑师的非凡功力。左右两座为三霄、圣母殿。2005年新建三楼现代楼房,供馆内管理人员和书画交流人员使用。箭杆岭凤龙山每年六月六日为定期庙会,会期三天,参会人员涉及通渭县南部六个乡镇及甘谷县安远镇,人数高达6万人之多。庙会期间或参观书画交流、或旅游观光、或卖风味小吃、或许愿求平安,大小车辆绵延长达1公里,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对中国唐宋年间文能治国的诗仙李白和武可安邦的杨六郎这两位真实历史人物的崇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