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地图
城关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农业产业化城关镇粮食产区分布在上河南、大南沟、陈家和西地4个行政村。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种豆类和薯类。90年代,农业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由过去以种粮为主,转变为以种植蔬菜为主,兼顾食用菌和畜禽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出现了以市场为导向,多种产业并举发展的新格局。1999年,全镇共种植蔬菜150亩,总产75万公斤。发展养殖专业户16家,年累计养鸡6万只,养猪4.4万头,养羊1280只。发展经济林171亩,水果产量达101吨。农业综合收入9059.4万元。90年代,城关镇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998年,建成花卉基地1个,面积100亩,引种了百合、玫瑰、唐菖蒲、满天星、花叶菊、非洲菊和玉扇豆等近20个品种花卉。除美化县城外,还远销郑州、北京等地。花卉种植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新上项目1600个,农户上项率100%。发展食用菌基地2个,代料香菇65.05万袋,药用菌8300穴,中药材基地3个,面积210.5亩。扶贫开发90年代初,城关镇发挥区位优势,提出“突出工商业、扩大蔬菜生产、依托城区开展多种经营”方针,大力发展加工、建材、运输、建筑、服务、商业等行业,逐步建立起以工商企业和蔬菜生产为主的服务型经济体系。1997年,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变松散型的经营模式,形成一村一业、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镇政府根据4个行政村不同的自然条件,先后建成上河南村的粮食、养殖基地,大南沟村的林果、加工基地,西地村的蔬菜基地,陈家村的食用菌基地。耕莘东路、兴华路南、兴华路北、君山路4个居委会以发展商业、服务业、养殖业为主。至2000年,已初步形成多业并举、多方创收的良好局面。是年,全镇国民人均收入27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2元。1999年,西地村率先跨入小康村行列。
乡镇企业90年代,城关镇企业发展很快,至1999年,已有水泥、造纸、冶炼、建筑等7个镇办企业,从业647人,年创产值3932万元。1983年,建成万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水泥厂)。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1999年有固定净资产值380万元,职工122人。初期只生产325号、425号水泥,随着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增加525号水泥生产线,填补了栾川县525号(600号)水泥生产的空白。产品畅销全县15个乡(镇)及西峡、卢氏等地。是年,共生产325号、425号、525号水泥,计1.8万吨,产值420万元。1993年,城关镇接收原造纸厂,组建百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扩大生产规模,固定资产390万元,年生产瓦楞纸、卫生纸5500吨。至2000年,产值达800万元,利润100万元,产品销往浙江、江苏、洛阳等省、市。1995年6月,豫钼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属股份制企业。初期,年产钼酸钠50吨,产值220万元。1997年,改进工艺,增加钼酸铵、钼酸钡生产线,新增产值800万元,利润60万元。至2000年,固定资产200万元,职工70人,产品质量均达国家标准。畅销江苏、浙江、广东、海南、上海、大连、齐齐哈尔等省、市。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利润250万元。1997年12月,城关镇投入240万元建成万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锌焙砂2000吨,回收副产品硫黄500吨。产品销往东北葫芦岛和河南安阳、偃师等地,供不应求。年产值1100万元,利润200万元。2000年,全镇有伟业、建安公司等5家建筑企业,固定资产2000万元,年创收1000万元,利润65.4万元。是年,全镇以发展私营企业为重点,新上项目14个,使全镇私营企业达1200多家。盛达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资100多万元进行改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泰丰公司、伟业公司等为纳税大户。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89亿元,营业收入3.5亿元,利润4418万元,入库税金920万元,入库金额名列全县第一。
商业城关镇位居县城,发展商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初期,镇区没有专业市场,个体商户大多在街头路旁占道经营。1985年,由县统一规划,在伊河大桥西的伊河北岸开辟西农贸市场,安排商户472户,每天市场人流量2500人(次),成交额2.5万元。1987年,城关镇投资47万元扩建西农贸市场,市场布局更加合理。1988~1997年,先后开辟了八一路、文化路和君伊路3个蔬菜市场以及耕莘路和八一路两个饮食城。1992~1993年,在伊河大桥东的伊河北岸建成东农贸市场。至2000年,镇区共形成各类专业市场8个,为广大商户提供了良好的营销场所。20世纪60年代,镇区只有县百货公司和县供销社两个百货商场。改革开放后,大小商业门店快速发展,遍布镇区大街小巷。至2000年,镇区集体及个体商户2399个,从业7697人。经营服装、小百货、五金建材、家用电器、医药及土特产等1000多个品种,年营业收入1.84亿元,构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商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