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坪彝族乡地图
鸡场坪彝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概况
鸡场坪彝族乡是鸡场坪老区所在地,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大营乡拼为现柏果镇,将原银山乡和鸡场坪乡的歹马村撤并为现松河彝族乡,将原孔官乡撤拼为现旧营白族苗族乡,将原保庆乡和滑石乡拼为现滑石乡,由鸡场坪乡、和中乡、塘山乡拼为现鸡场坪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人民政府(红果镇)69多公里,属盘北中心地区,东与淤泥和旧营两乡接壤,南与滑石乡相连,西抵柏果镇,北邻松河乡。全乡东西长18多公里,南北宽13多公里,土地总面积111多平方公里,占盘县土地总面积的2.98%。全乡辖四个办事处,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3个村民组,153个自然村寨,3.93万人,是一个彝、汉、水、苗、白、布依等民族居住是盘县典型的纯农业大乡。
土地资源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及盘县区域地理信息成果资料汇总,截至2007年,鸡场坪彝族乡土地按利用现状划分,农耕地90855亩,有林地21948亩,牧地14325亩,建设用地27195亩,未利用土地36709.35亩。鸡场坪彝族乡共分布有三个土类,十个亚类,26个土属,43个土种。按类来分,黄土面积最大约占鸡场坪彝族乡土地总面积的49%,山地黄综壤土约占24%,其余水稻土、石灰土和紫色土共占总面积的27%。按生产力等级分,鸡场坪彝族乡没有一级耕地,有二级耕地9406亩,三级耕地63127亩,其中旱耕地55179亩,四级耕地23996亩,其余均为自然土及石质山。土层较厚,耕层厚度在15-20厘米之间,在81603亩旱地中,坡度在25°以上的占30%,在9252亩水田中,望天田占3573亩,能灌溉水田仅为5619亩。
林业资源
截至2007年,鸡场坪彝族乡共有林场21个(乡林场3个,村林场18个),共有林地面积21948亩,其中有林地12750亩,疏林地82.5亩,未成林地7900.5亩,林木品种以杉树居多。
水资源
根据盘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数据,鸡场坪彝族乡共有水域面积682.2亩,其中河流面积278亩,水库面积312亩,坑塘面积92.2亩。鸡场坪彝族乡只有牛昌河一条沙流,属珠江水系,由龙潭口、罩子河、白龙洞三条支流汇聚而成,干流加支流总长26公里,流量落差均较小,谈不上水能贮藏,并且所经之地地势较低,沿河能保证灌溉面积为950亩,鸡场坪彝族乡较为大型的水库有龙潭口水库和亚丫塘水库,蓄水量分别为80万立方米和60万立方米,龙潭口水库能保证灌溉面积1000亩和企业用水。亚丫塘水库能保证50亩灌溉面积。从总体上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除高山、本歹、坪子部分村寨外,其它地方的人畜饮水问题基本上已解决,但是一部分地方的农业生产用水都不能保证,境内旱年曾有沟渠等水利设施,但因管理不善,多处被损坏、填压,已不能发挥作用。
矿产资源
鸡场坪彝族乡与全县的乡镇相比,矿产资源相对贫乏,截至2007年,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如下:1、塘子边村处境内岔沟有煤炭储量3292.2万吨。2、在水进洼村境内煤炭储量初步勘察为19931万吨。3、在新村、坪子村也尚有一定储量的肥煤。另外在乡罩子河村和坪子村、新村境内,有含铜砂岩,但厚度小,品位低。
展望未来
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坡改梯、河滩造地、退耕还林工程来提高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牛羊商品养殖基地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道路,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商贸、饮食业的发展,以最优惠的政策,最热情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力争到2010年建成基础设施齐备,集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盘北文化科技经济中心,70%的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20年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农业发展
鸡场坪乡虽是一个纯农业大乡,与周边乡镇相比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气候适宜,具有四季好春之称。在生物资源上,农作资源有玉米、小麦、稻谷、豆类、果类。经济作物有烤烟和辣椒,尚有一定数量的芭蕉芋种植。另外还有花椒、柏果、银杏、杜仲、苹果、梨、桃、李、枇杷种植、林业种植面较广,全乡共21个林,其中3个乡林场,18个村林业场。有林地面积2.1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7.6%,畜牧业资源主要有牛、马、羊、猪、鸡、鸭、鹅。拥有1.43万亩的天然草场,分布在塘山办事处辖区的四个行政村和鸡场坪办事处的高山村。经过综合分析;鸡场坪乡地貌多样,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土壤类型多,土层深厚,有利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在精耕细作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基础上种植业尚有较大的潜力。煤炭资源分布广,贮量较大,煤炭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