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菏泽市地图 > 成武县地图 >
成武镇地图
成武镇相关地区地图:

成武年鉴

年鉴中文名:成武年鉴,年鉴年份:1990,ISBN:CN:卷;主编:主编单位;成武镇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版日期:1990.06,页数:270,字数(千字):380,内容简介:翔实地记载了成武概况、政治、经济、法制、民族、农业、工业、经济管理、交通、邮电、环保、财政、科教文卫体事业等内容。

历史人物

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补,有三百字无法处理),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所以一些内容,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成,类似于描写诗或赋。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必相其余”。具体说就是:“欲得兔之头与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肫,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伯乐在相马事业上孜孜探索,在研究医治马病方面也不懈追求,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畜牧兽医。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等传世。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兽医针灸发展探源》(作者为台湾大学畜产系教授林仁寿博士、柯飞、吴雨新博士)一文记述: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时的监军少宰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后世尊颂,以其名而命名的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历代畜牧兽医经典内均有针灸治疗的记载。台北市仁爱动物医院发行的《宠物情事电子报》,也有类似的说法:春秋战国,已经提出狂犬病、疥癣、牛猪寄生虫的人兽共用药物……秦穆公时的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其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可以说,《伯乐针经》的出现,标志着家畜针灸学的形成。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前。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20世纪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现今伯乐集村孙姓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都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见《伯乐墓址考》)

基础设施完善

交通便捷。成武西靠京九铁路,北依新石铁路,南临陇海铁路,东接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交汇,使菏泽成为纵连南北、横贯东西的交通枢纽。跨济南和郑州国际机场200多公里,紧邻日东、济菏、菏兰、德商、宝连等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的菏徐高速东西穿越,德商、枣曹、定砀、东丰四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公路密度137公里/百平方公里。电力充足。成武与华东、华北电网联网,属菏泽、济宁双电源供电,建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3座,3.5万伏变电站12座,9000KW热电厂1处,2.2万KW热电厂1处,2×30万KW的电厂项目正在做前期工资。开发区功能完善。镇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三条省级公路构建而成,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一期建设4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五通一平”,功能分区合理,2平方公里的“济南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项目同步推进。服务设施齐备。市内建有内陆口岸,海关、商检配套完善,与青岛港实现直通,货物进出口极为便利。镇政务服务中心为客商办理各种手续,提供全方位服务。金融、通讯、医疗、保险、文化、娱乐等设施齐全,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成武以诚著称,热情好客,诚信明礼,是一方投资发展的理想热土,是企业家兴业发财的宝地。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来成武考察指导,共谋兴业大计。

蔬菜种植

2002年,前高庙乡把蔬菜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巩固脱毒土豆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带动了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①巩固稳定脱毒土豆种植面积。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强化科技、提高水平、增加效益”的指导思想,坚持把脱毒土豆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依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建立了生产基地。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抓生产管理,抓市场销售,使脱毒土豆这一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全年共种植脱毒土豆2万亩,春季面积1.5万亩,有6个村种植面积均达到巧oo亩以上,落实秋季制种5侧X)亩。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郑引5号、6号及9号、津引8号和加工型土豆,丰富了品种。同时大力繁育微型薯,节约了引种费用,提高了品质,提高了产量,亩增产达30%以上。使春、秋土豆平均单产达2100公斤,总产值突破18的万元。②发展设施蔬菜。乡把设施蔬菜当作蔬菜产业的突破口,新建蔬菜示范园区200亩,其中,温室大棚21座,立柱大棚170亩,

水文地表

水资源丰富,有东渔河、万福河、大沙河三条黄河支流,属于淮河流域,河流境内全长为347公里,东渔河是镇境最大流域,河流境内全长36公里,流域面积为539平方公里,正常水位宽100-130m,多年平均流量为10m3/S,多年来平均过境水量为33亿立方米。镇城西部有文亭湖水库一座,地下水源丰富。

日照

长年平均日照为1767.1小时。降水年最大降雨量935.7mm,年最小降雨量373.1mm,30年平均降雨量627.3mm。多集中在春夏秋季,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20.1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8%。风向常年风向多北风、东北风和南风、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春季多北风、东风、南风,夏季多南风、西南风,秋季、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4m/s。

特色产业

成武镇因势利导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构建“镇有特色,村有特业、户有特品”的农村经济新格局。目前,5000多农户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增收方式,三分之一的村庄有了自已的特色产业。成武镇立足于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抓了瓜、菜、粮、棉、畜牧、林果生产,并初步形成“东瓜西菜、南果北渔”的产业格局。全镇逐渐形成了10多个绿色蔬菜生产专业村,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农户达1000多户,在养殖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养殖,并积极为养殖户联系销路,全方位带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