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集镇地图
大田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相关信息
菠菜事件:种菜跟风跑吃了后悔药——成武县大田集镇大陈庄村种植菠菜的调查,在成武县大田集镇,一提起大陈庄村,都知道那是响当当的蔬菜专业村。十几年来,这个村的村民们发挥紧靠交通要道的优势,每年种植的菠菜不下500亩,而且依靠小小的菠菜发了财。但是,2002年全村种植菠菜不足50亩,就现在每公斤1元的菠菜价,让往年大种特种而2002年却没种的村民后悔极了。那么,是啥原因致使该村大多数农户没有种植菠菜呢?,一是2001年菠菜品种差价又低,2002年村民一恼不再种植,在该村投资十几万建成的蔬菜批发市场里,笔者发现往年此时收购外运菠菜的热闹场面不再。如今,市场上冷冷清清,有辆收购蔬菜的车辆,想收购菠菜,上货是难上加难。村会计陈先同告诉笔者,自从前几年村里建成长达2公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后,他就当起了收购菠菜的“经纪人”,每年与徐州、河南、沈阳等一些省市的客户联系,帮他们收购外运菠菜,菜农们种菠菜获得好效益的同时,他也从中获得几千元的中介费。据介绍,由于2000年村民种植的菠菜品种差,2001年棵大叶绿的菠菜上市后无人问津,是村里几个“经纪人”好说歹说才找来一些客户。但对他们的大疙瘩菠菜却不“感冒”,每公斤菠菜只给0.2元左右,多数村民嫌价低不卖,致使好多客户空手而归,到后期每公斤菠菜0.1元还没有买主,村民只好等到第二年开春后再卖,可是眼看着地里的菠菜一天天长高起了薹,还是没有收购者,村民只好忍痛剜掉倒在河沟里,并发誓再不种菠菜。原因:二是大蒜价格看好,菜农改种大蒜,随着中国加入WTO,2001年大田集镇的8万多亩大蒜上市后成了抢手货,每公斤大蒜卖到1.4元左右。“每亩大蒜能收入2000多元,种菠菜好了也就是这个价,谁知来年菠菜还中不中?”每年种植2亩多菠菜的村民王学党说,秋种时种菠菜是比种大蒜省时省力,可到上市时,正赶上这寒冬腊月的天,不下雪还能凑和着剜菜,一下雪,那就更难把菜剜下来不说,菠菜品质也大大降低,你说这冰天雪地的一家人忙活一天剜下来的菠菜还卖不上一袋大蒜钱,谁还再种?所以,往年种菠菜的村民,如今都种上了大蒜。谁知这菠菜咋又值钱了?王学党后悔得直摇头。说起现在的菠菜价格,常年当蔬菜“经纪人”的陈景发老汉说:“最近一段时间,好多老客户给俺打电话,说是来收购菠菜,每公斤不用扎把的就给1元左右。但价再高咱没有菜也是白搭。”他还说,如今村里多说有20亩菠菜,由于这两场雪过后使菠菜品质下降许多,也不如雪前好剜,真有客户来,也很难装够载回去。在村南的大田地里,笔者看到往年都是菠菜田的地块,如今大都是改种了大蒜,偶尔有块菠菜田,菠菜叶也是被冻得干了半截了。在村民张士平的菠菜田里,笔者发现他的菠菜上面却盖上了地膜,一家几口人一边揭地膜,一边剜菠菜。笔者不解,张士平打开了话匣子:“俺这些年种菠菜是认准了一个理,那就是价好孬得年年种。这不俺雪前用地膜把菠菜盖上,下雪后地温就比不盖的高,菠菜照长不说,品质也比不盖的好得,多。”他说,虽然现在没有大车来收购,但由于现在菠菜面积大减,上市零售每公斤菠菜能卖到1.1元左右。按这价格算,他家的这1.5亩菠菜可收入3000元以上。
名优产品
大田集镇是山东现代达驰电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11型变压器于2001年6月通过国家机械部、电力部鉴定,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光电式电流互感器,10KV级产品完成组装,10KV级智能化箱式变电站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平衡牵引变压器开发已经开始。该镇的宏达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豪牌”双面胶版印刷纸、铜版原纸、玻璃卡原纸等二十多个品种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被第五届全国轻工产品交易会评为“96受消费者欢迎最佳产品奖”,被中国消费者基金会评为“97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奖”,2001年获自营进出口权,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东南亚一些国家。县机电厂2001年开发的35KVSF6断路器、12KVSF6自动重合器等产品,通过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其中智能型SF6分断路器,获国家级新产品称号。成武鑫宇酱菜也享有名气。地理位置
驻地方,东经116°03′,北纬35o05′,位于巨野断裂带内,东至金成河与金乡县相邻,北至万福河和巨野相连,西至路庄村接党集乡,南至许堂村接张楼乡。属黄河巨量冲击物填充而成的黄泛平原,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低点在冯集村东。属洼坡地,地势低平,境内土壤东部为潮土,西部块状分布4800亩土地属盐化潮土,占可利用面积的9%,总体属低肥力土壤。大田集镇部分村原属巨野县,1941年7月成武抗日民主政府于申楼、冀楼、杨道崮为中心建立长胜区,为成武县革命老根据地之一,1949年为第四区,1955年改名为大田集区,1958年2月建立大田集乡,9月撤乡改建火箭人民公社,年底改名为大田集人民公社,1984年初改为大田集镇。大田集镇东临津铁路,西靠京九铁路,北依新(乡)石(臼所)铁路和济宁机场,分别相距70公里、50公里和40公里。东(东明县)丰(江苏丰县)公路横跨东西全境10多公里,巨单公路纵贯南北8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面积106平方公里,9.2万亩耕地,下辖63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人口7.1万人。块状聚落。地处平原地带,东西最大距离公里,南北最大距离公里,主要河流有金成河、万福河、安济河等5条河流,境内总长53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蒜、棉花。历史发展
2001年2月,在上级乡镇规模调整工作中,原桃花寺乡整体合并到大田集镇,使大田集镇整体规模增大。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中心镇”。大田集原名永宁集,位于成武县城东北25公里处,为成武县东北边境重镇,东与济宁市金乡县接壤,北隔万福河与菏泽市巨野县相望,处成武、金乡、巨野三县交叉地段,清代就有马步兵驻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农贸市场兴旺,为三县农副产品集散地,烧羊肉、炸焦鱼、豆腐干等风味小吃颇有名气。产业发展规划
大田集镇大蒜产业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农业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我镇大蒜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我镇大蒜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带动产业化经营,推动全镇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该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大田集镇大蒜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入世和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集聚组织资源、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实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打造优势品牌,科学种植、强化流通、培植龙头,进一步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培育特色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效促进全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基本原则:(一)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充分利用大蒜资源、产业发展优势,以市场为取向,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大蒜的市场竞争力。(二)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大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做好种植、流通、加工、外销全面开花、均衡发展。做到打好基础,龙头带动,形成供、产、销一体化格局。(三)要坚持立足本地实际的原则。工作中,要立足全镇大蒜业发展实际,对全镇大蒜业发展现状正确估计、认真分析,看到优势、正视不足,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实行规模化生产,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目标任务:经过5年努力,在全镇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与大蒜产业相配套的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建设2至5个药用、保健类大蒜精深加工企业,对国外市场迅速对接,并带动全镇大蒜储藏和加工业的发展,全镇冷库总量超过300门,总储藏量超过30万吨,蒜干蒜粒蒜粉等加工企业超过200家。达到大蒜加工率达到70%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比例达到50%以上;大蒜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一个规模宏大、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大蒜批发市场;成立大田集镇大蒜协会,农户参与的比重达50%以上;进一步加大大蒜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全镇范围内加强大蒜基地和绿色农业建设,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大蒜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全镇具有进出口权的规模企业达到20个以上。
主要工作:一是健全标准化种植体系。加大科技投入,与省、市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研制开发大蒜优良品种,推广普及,实现大蒜良种化;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农校、农函大等形式,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大蒜无公害质量标准及生产基地标准的制定、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建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大蒜质量标准体系,对蒜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等实行全程监管,按安全、卫生、优质标准的要求,大力发展无药残、无公害的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大蒜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大蒜产品,增强市场开拓力。二是健全科学化流通体系。积极为更多的大蒜营销企业申办自营进出口权,为企业和外贸部门牵线搭桥,让其与外商直接签订购销合同,把大蒜由产地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获取最大利润;与外贸部门联系,在其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派驻专职信息联络员,及时获取大蒜及其制品供求信息,指导销售;由政府牵头,设立信息服务中心,购机上网,发布国内外大蒜供求信息,价格走势或直接向国外市场派驻营销人员,设立专门营销机构,销售大蒜,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优势,最大限度地抢占国际市场。三是健全精品化生产体系。根据国内外市场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需求,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放、信息引导、技术辅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尽快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上规模,上档次龙头企业;加大大蒜制品结构调整力度,确保规模效益的同时,快速抢占大蒜产品加工领域致高点,在传统的保鲜出口和脱水出口的基础上,积极增加调味料理食品、真空冷冻干燥食品、浓缩蒜汁、蒜泥、蒜油、蒜素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高点对接。四是健全安全化保障体系。由政府出面协调,让大蒜储藏、加工企业,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以县、镇(或更大范围)为单位把各类大蒜加储企业统一组建大蒜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建立完善的协商谈判制度,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信息,统一指导,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市场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保证既可多出口,又能多创汇。
工作措施:一是狠抓市场建设,形成流通优势。重点在田集和谢楼两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了大蒜加工交易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两年内建成一处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大蒜年交易量达到65万吨,交易额15亿元。新市场建成后与原有恒温库配组,形成集残检、仓储和物流服务于一体现代化的大蒜、蔬菜批发市场。二是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服务优势。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农产品购销大户、科技服务单位等带头领办各种类型的大蒜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大蒜种植技术、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发展加储企业,形成产品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围绕大蒜做加储文章。采取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政策鼓动,责任促动,招商推动,鼓励本地经营大户,吸引外地客商大力兴办恒温库、蒜干厂等加储项目,使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四是建设产业园区,形成集群优势。把发展产业园区作为重点,实行“一个园区,一套班子,一个项目,一位副科级干部”承包责任制,出台一系列优惠的园区政策。辟建大蒜加工产业园区,形成强大的聚集优势。五是培植骨干企业,形成龙头优势。通过招商引资,采取合资、合作等多种投资形式,帮助具有发展潜力的个体加储大户膨胀了企业规模,增强加工、储藏能力。帮助镇内大型大蒜加储骨干企业争取自营进出口权,直接将大蒜及其制品销往国外,获取最大利益,进一步拉动大蒜基地的发展。
加强宏观环境建设:
?一要强化领导统筹力度。镇党委、政府将切实加强领导,整合力量,成立大蒜产业发展办公室,搞好组织协调,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二是和新农村建设、镇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三是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结合;四是和新时期消费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多方联动、共同促进的局面。二要促进体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引导,开展综合服务,逐步建立政府—中介组织—加工企业的运作模式。引导和推动加工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新型企业家队伍,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奠定制度基础。三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扶持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结合农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和农户对各项政策普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