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宅镇地图
陈宅镇相关地区地图:
效益农业
截至2008年底,全镇共10645亩水田,89626亩林业用地,农业综合开发基地6000余亩,其中千亩现代农业园区和千亩水土保持林分别获诸暨市十佳农业园区和诸暨市十佳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称号。全镇已初步形成种、养、加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格局,并在引进推广新产品上迈开了步子。种植方面:以茶叶、蚕桑、板栗、香榧等为主。其中茶叶3700亩,板栗4000亩,香榧500亩,青梅等水果基地1000亩,并开发引进仙居密梨、奉化水竹、新西兰密思李、枫桥绿柿等10余个名优新品种。养殖方面:以猪、鸭、山鸡等为主。拥有千头外贸猪场一家,年产千只山鸡场一家,年产千只鸭场三家,百亩养蚌基地一个。同时,青水虾、美国蛙、獭兔等新品种已陆续开发养殖。加工方面:以名茶制作为主,现有乌牛早、迎霜、龙井等品种,特别是采自无公害茶园,用先进科学方法炒制,色、香、味、形俱佳的兰香剑茗茶,走俏市场,供不应求。,陈宅镇共10645亩水田,89626亩林业用地,农业综合开发基地6000余亩,其中千亩现代农业园区和千亩水土保持林分别获诸暨市十佳农业园区和诸暨市十佳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称号。陈宅镇已初步形成种、养、加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格局,并在引进推广新产品上迈开了步子。种植方面。以茶叶、蚕桑、板栗、香榧等为主。其中茶叶3700亩,板栗4000亩,香榧500亩,青梅等水果基地1000亩,并开发引进仙居密梨、奉化水竹、新西兰密思李、枫桥绿柿等10余个名优新品种。养殖方面。以猪、鸭、山鸡等为主。拥有千头外贸猪场一家,年产千只山鸡场一家,年产千只鸭场三家,百亩养蚌基地一个。同时,青水虾、美国蛙、獭兔等新品种已陆续开发养殖。加工方面。以名茶制作为主,现有乌牛早、迎霜、龙井等品种,特别是采自无公害茶园,用先进科学方法炒制,色、香、味、形俱佳的兰香剑茗茶,走俏市场,供不应求。千亩现代农业园区。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树立现代化的农业样板,陈宅镇因镇制宜,组织发动陈宅、吴宅、湖田三个村联合规划建设面积逾千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首期工程建设。已建成机耕路7条,计长4800米,修建桥涵18座,建成三面光干渠6条,计长度4500米,并搞好所有土地平整清理任务,完成全部工程的60%,投入资金60万元。同时,在园区内建立了水稻轻型栽培和"9308"超级稻推广示范方100亩。经市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园区的各项建设指标已达到设计要求。千亩水土保持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必需:高效的农业产业是农民殷切的期盼。陈宅镇围绕实施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结合为目的,标本兼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在石壁水库上营造千亩水土保持林。经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已初见成效,成为怡人的一景。新造银杏基地400亩,香榧基地350亩,板栗基地850亩,优质水果等基地400亩,共计投入资金65万元。在切实抓好库区的封山育林和植被保护,注重培育水源涵养林,修筑拦泥坝和沉沙地的同时,结合双清双建"工作,出台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污染企业、严禁向水库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等到有关政策措施,确保水保林卓有成效地发挥功能。工业经济
截至2008年底,全镇有企业1138家,以服装、纺织、建材等为主,已初步形成块状优势,有"服装之乡"、"建材之乡"、"纺织之乡"之誉。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7.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服装业:截至2008年底,共有企业29家,其中百人以上企业6家。大型服装骨干企业市大雁服装厂,已通过ISO9001认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年产值近亿万元,下设兰若时装公司,"兰若"服饰凭借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声誉而驰名省内外。市鸿达制衣厂,年产值3000万元,下设鹏鸣服装有限公司,"鹏鸣"服饰曾荣获全国"十佳"品牌称号。
建材业:截至2008年底,共有企业30余家,是全市唯一的马赛克生产基地。年生产马赛克500万平方米以上,创产值5000多万元,主要品牌有梅花、白玉兰、双龙等,销往上海、宁波、余姚、上虞等地。近年来,建材企业不断提高设备档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产品深受用户欢迎。
个体丝织:截至2008年底,全镇共有织机2500多台,其中剑杆织机600多台,年产值占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在全市范围首创的、拥有近百台剑杆机的陈宅村级家庭工业园区--陈宅联合织造厂,是发展家庭工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次实践,一次创造,一次飞跃,为全市农村发展家庭工业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该厂自投产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截至2008年底,每天每台净利润在80元以上,已有1000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